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物遗迹 > 近代文物 近代文物
广九线上罗湖桥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6 人已围观
罗湖桥,横跨在窄窄的深圳河上,连接着香港和深圳;它不长,也不险峻,更不雄伟,但名气不小。许多伟人、政要曾经罗湖桥出入境,也有不少的名人如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等踏上罗湖桥回国,美国乒乓球队也是从罗湖桥入境,从而开启了中美外交新的一页。
几百年前的罗湖桥,是梧桐山下罗溪河上的一座小石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香港、九龙分别割让和租借给英国后,罗湖桥成了边境桥。光绪七年(1881)罗溪小石桥变成30来米长的小木桥,木桥中央用红色油漆划界,南端属港英辖区,北端归深圳管理。直至1906年九(龙)广(州)铁路开筑,罗湖桥已建成桥长32米、宽12米包括铁路和人行两部分的石墩木桥。铁桥中孔北端以第一个钢轨接驳处为界,轨枕上打有“TT731RB”和“RN”字样,南为英段,北为华段。抗日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为阻止日军借着这唯一的、联系两地的铁路桥进入香港,将罗湖桥拆毁(后又得到修复)。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将罗湖口岸正式定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深圳公安检查站(后称边防检查站)和罗湖海关开始执行神圣的查验任务,罗湖桥在真正意义上承载着“国门”的使命。
几百年前的罗湖桥,是梧桐山下罗溪河上的一座小石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香港、九龙分别割让和租借给英国后,罗湖桥成了边境桥。光绪七年(1881)罗溪小石桥变成30来米长的小木桥,木桥中央用红色油漆划界,南端属港英辖区,北端归深圳管理。直至1906年九(龙)广(州)铁路开筑,罗湖桥已建成桥长32米、宽12米包括铁路和人行两部分的石墩木桥。铁桥中孔北端以第一个钢轨接驳处为界,轨枕上打有“TT731RB”和“RN”字样,南为英段,北为华段。抗日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为阻止日军借着这唯一的、联系两地的铁路桥进入香港,将罗湖桥拆毁(后又得到修复)。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将罗湖口岸正式定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深圳公安检查站(后称边防检查站)和罗湖海关开始执行神圣的查验任务,罗湖桥在真正意义上承载着“国门”的使命。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将罗湖口岸正式定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
深圳公安检查站和罗湖海关开始执行查验任务,罗湖桥在真正意义上承载起“国门”的使命。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将罗湖口岸正式定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
深圳公安检查站和罗湖海关开始执行查验任务,罗湖桥在真正意义上承载起“国门”的使命。
说起罗湖铁路桥,不能不说说九广铁路筑路风云。香港九龙至广州铁路全长181公里,是我国早期建成通车的几条铁路之一,也是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建成的通往境外的铁路。
19世纪末,美国以合兴公司名义,跟清政府签订《粤汉铁路合同》;英国以怡和洋行和汇丰银行组成中英公司,跟清政府签订《九广铁路的草约合同》,写明与粤汉铁路连接。这样一来,美英两国实际上控制了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的铁路权。
《九广铁路的草约合同》合作条件很不平等。《东莞县志·卷三十六》载,九广铁路“议借英金一百五十万镑,照虚数九四折纳年息五厘,以本路作抵押,三十年为期满”。换言之,铁路未建成利息照付并从铁路抵押借款中支付利息,英国根本不用掏钱。铁路工程师、车务总管全是英国人,材料也要用英国的。综观整个合同没有一项对中国有利。这种强盗式的筑路,引起国内提出商办铁路的民族资本家的不满,广州等地强烈要求废约,爆发了由粤汉铁路开始的全国人民争夺铁路权的斗争风潮。美国见状,要回已筑好十来公里铁路价钱400万美元后,放弃粤汉铁路。至于英国不仅不放弃,1904年还派出皇家工程师出身的马太·弥敦,到香港就任港督,抢先在1906年主持九广铁路九龙至罗湖段的动工兴建。
当初,九广铁路是经过惠州的,因惠州一带地形、地层复杂,改经樟木头、石龙。这样既缩短距离,又节省费用。九广铁路港英段全长35公里,1910年10月通车。而深圳罗湖至广州全长146公里,于1906年8月动工开筑,1911年3月建成通车。
据《罗湖铁路历史》和《九广铁路的历史》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罗湖铁路桥时,由詹天佑担任顾问,中国人自行修建。值得提及的是,九广铁路经南粤水乡,河涌交叉,桥梁隧洞多,地形复杂,全线数十座桥梁项目均由一位深圳人负责设计施工。这位桥梁工程师就是深圳布吉镇李朗村的凌善芳(1883~1911)。凌善芳幼年赴美国留学,190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桥梁建筑系,归国后接任修建九广铁路的桥洞工程,当铁路建成之日,他却因过劳早逝,年仅28岁。
广九铁路通车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港英政府为阻止日军从深圳进攻,拆毁了罗湖铁路桥和九广铁路,但日寇还是在1941年12月攻陷香港。日据期间,重建了罗湖铁路桥及九广铁路,日军离开时,又拆毁了罗湖铁路桥。
在英国对香港进行殖民式统治较长的时间内,虽然以弯弯曲曲的深圳河为界,但深港之间并无铁丝网封锁,粤港两地人民仍可自由往来。新中国成立后,港英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条例限制内地人自由出入香港。1950年8月,深圳与香港边境沿线全面封锁。1951年2月15日,我方公布两岸居民往来凭证件通行。罗湖桥两端成为双方的检查“关口”,其时粤港往来旅客十分稀少。
1957年,粤港共同投资重建罗湖桥,桥长44米宽20米,仍是火车和行人共用。到了六七十年代,受“政治边防”政策的影响,深港边境上的罗湖桥也始终处于紧张的对峙之中,在1977年以前,深港两地不直通火车。从内地运往香港的鸡鸭鹅猪及水果蔬菜等物资,都是用火车运到深圳笋岗货运站后,重新装上汽车,再经文锦渡运往香港。由香港到内地的人员,也必须在港方罗湖管制站下火车,办理手续,然后步过罗湖桥,再经过桥北端的罗湖边检和深圳海关办理查验手续,才可进入深圳或内地。改革开放前,通过罗湖关的旅客,最少时每天仅50人左右。1979年3月深圳建市以后,前来投资建厂、经商、旅游、探亲的人员显著增多。1985年,罗湖桥东侧建起一座全新的双层通道桥,首次实行人车分流。2002年,为适应深港两地经济建设和深圳河防洪需要,这座桥又改成现代化的密封式新桥。2003年9月20日22时30分,随着最后一列广州至九龙的T832次列车驶过旧的罗湖铁路桥,9月28日原百年老桥“退役”,沿轨道平移到旁边10多米处的香港路段,作为文物永久静置。
▲
横跨深圳河的罗湖桥位于深圳和香港的管理线上。
现在,老罗湖桥已经不再使用,作为静置文物被香港方面保护起来。
横跨深圳河的罗湖桥位于深圳和香港的管理线上。
现在,老罗湖桥已经不再使用,作为静置文物被香港方面保护起来。
罗湖铁路桥是内地通往香港、九龙的唯一铁路大动脉,它见证了深圳河两岸的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也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繁荣兴盛。
改革开放前,笔者曾陪同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文化名人参观边境罗湖桥不知多少次,但是,真正走上罗湖桥出境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从港方罗湖管制站办入境手续后,坐柴油机车去九龙红磡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1982年夏天,笔者和几位同事有幸受到邀请,第一次赴香港进行文化考察工作。当我们真的踏上罗湖桥时,刹那间兴奋、新奇、紧张的心情涌上心扉。虽然香港和深圳仅一河之隔,但我们对它太陌生了。如今如愿踏上这块神秘之地,因过关时要填写各种复杂的表格,等候五六个小时港英当局“政治部”的审查,心绪无比紧张和无奈。同行有位同事,肩上仍斜背着褪了色的军绿色卡包,卡包上印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包带上用白毛巾绑着个印着奖给劳模字样的搪瓷杯。那时没有矿泉水这玩意儿,他将军用水壶的水倒入杯中喝着。他的一身打扮和举动,引来一些奇怪的目光,也使我们一行人不自在。心想,深港两地多么需要沟通和交流啊。
自此,笔者因工作关系20年间赴港200多次,平均每个月去一两次。每次跨过罗湖桥时,都感觉到不同的变化。以前坐的车是柴油机车头,车厢狭窄,硬木座椅,港方罗湖至九龙全程7块港币。1983年7月港段全线电气化后,票价从11元逐年涨至40多元。1994年12月22日深圳至广州建成的三线铁路通车,成为我国第一条三线并行、全程封闭的准高速铁路。1993年电气化工程开工,1998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准高速铁路。80年代中期开通了已经停止近30年的由九龙至广州“直通车”,大大方便粤港人员往来。罗湖桥由单层桥变成双层桥,火车道与入出境人行天桥分开。双方海关、证件查验不断简化手续,排队过关时间从以前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回乡卡”自助通关8秒,直至近年e道“指模通关”的3秒钟。旅客从以前香港入境比内地出境多,到如今内地出境的人员剧增,每年入出境人次达1亿多,占全国出入境总数四成多。2014年深圳口岸(含罗湖、机场、深圳湾、福田、皇岗、沙头角六大口岸)出入境旅客人数达2.26亿人次,占全国出入境总数的50%,成为全国最大、最繁忙的陆路口岸。
百年罗湖桥焕发出青春活力,像一道绚丽的彩虹,把港、深、穗联系得更紧密,为祖国的强盛做出巨大的贡献。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