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东门老街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10-22 人已围观

1
 
如果没有南头古城斑斑驳驳的城墙,如果没有大鹏所城满是锈迹的铁炮,如果没有东门老街青砖黛瓦的骑楼,深圳也许只是一座很现代却没有根的城市。
 
走过深南路摩天大楼林立的峡谷,逛遍时尚高端商场,到了东门老街,这座城市一下接了地气,融进了人间烟火。你可以穿一条短裤,夹一双拖鞋,招摇过市;也可以手拿一根烤串或是章鱼小丸子边啃边走;或者在路边的小摊满头大汗喝一碗地道的潮州米粥,仰头饮尽一杯本地凉茶。街头的商铺永远在“挥泪清仓”,不知摊主流了多少泪水,“亏本甩卖”也永远是“最后三天”,时间在这里特别漫长。不管标价多少,内行人会提示,拦腰斩它一半。砍价的乐趣多少有一点烟火的气味。时尚品牌、高档餐馆都不会在这条街缺席,给外地游客的印象是,这里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内地第一家麦当劳还是经常客满。1994年,这家洋快餐店在此开业,队伍从楼上排到楼下,又在街上绕了一个大圈。人们发现,可口可乐有些中药的味道,但比中药好喝。
 
21世纪到来之际,翻修一新的东门老街是送给深圳人的一份大礼。
 
东门步行街面积近20万平方米,包括8条市政道路、1条风貌街和3个大型的休闲广场。开街后日均客流量达40万人次,节假日人流翻番,年营业额达300亿元,跻身全国十大繁华商业步行街区行列。
 
涌动的人流,四通八达的街道,外地游客时常会感觉不知身在何处。不必着急,当地人会告诉你一个逛东门老街的诀窍:只要抬头看看东门附近那栋直插云霄的地王大厦,你马上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2
 
岭南特色的民居、骑楼、庙宇、书院、祠堂、老钟、古树—一不留神,你就踏入东门老街的历史。
 
算起来,老街已将近500岁高龄了。
 
清康熙《新安县志》载,明代中叶,罗湖一带相继出现赤勘村(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名为“深圳墟”,逐渐有了民缝街、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道。深圳墟地处元朗到惠州、南头到沙头角布吉到九龙三条大道交会之点,又得清水河水运之利,故久盛不衰。1913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深圳墟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交通门户。
 
老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深圳墟改墟为镇,两条主街—谷行街(解放路)卖农副产品,维新路(人民北路)卖小吃杂货,当时被称作十字街。还有几条小巷,民缝街是经营布匹及缝纫加工的场所,鸭仔街是买卖家禽之地,老街周围则是一片农田。那时候,出入东门一带,还时常要检查边防证。
 
60年代初,老街落成两栋醒目的建筑。街南是新安酒家,四层,进门有镶嵌汉白玉的屏风,分隔大堂和雅座,港客及海外华侨回乡,都喜欢在这里宴客。街北是深圳戏院,两层,设有楼座,还有一架钢琴,红线女等大牌演员都来唱过戏。那时候,罗湖口岸下午5点就封关,而整个深圳只有两家旅社:侨社和深圳旅店。找不到地方投宿的人们,就坐在深圳戏院的台阶上等着天亮。剧场楼顶安有吊扇,不过戏院工作人员常常要用一根长竹竿将电扇叶拨动,电扇才能转起来。
 
3
 
很多人知道东门老街白天熙熙攘攘的景象,却不知道半夜的盛况。
 
半夜1点,城市已经熟睡。东门白马、骏马、明华、耀华、新白马等多个服装市场却灯火通明,一个接一个的批发档口开始迎来火爆的生意。
 
载着客商的中巴车穿梭往返,停靠在各个市场门口。人潮从入口涌进来,拖着拖车,扛着黑色大塑料袋,操着各地口音,在档口间狭窄的过道与档主讨价还价。也会有一些各种肤色的外国客商,操着生硬的中文连比带画,采购他们想要的货物,然后在档口留下古龙水的气味。
 
这样的繁忙,一直要持续到当日下午四点收档关门。只要稍有空闲,老板就会摊开折叠椅眯上三五分钟,一些人则倒在货物堆里鼾声大作。一旦来了顾客,立即一弹而起。他们想不明白这世界怎么会有人失眠。
 
做服装生意,最要紧的,是一个潮字。深圳毗邻香港,走在国际潮流的前沿,20世纪90年代前,港衫曾风靡一时,穿着打扮的影响直至偏远县城。东门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连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货物的源头都主要来自深圳东门。
 
生存的压力,通常是最好的导师。激烈的竞争会带来最敏锐的职业嗅觉。这里的人忙得无暇读书看报,却会关注世界最流行的时尚杂志、最新发布的每一款新潮服装。“微创新”这个词被他们运用得淋漓尽致,不知多少流行款式经他们改动后成为新产品,长袖改短袖,有领改无领,此面料改彼面料,最终创出不少知名品牌,如百丽、都市丽人、圣伽步等。
 
东门批发市场的每一个小小档口,背后都藏着一条产业链。他们在深圳布吉、东莞、中山等地有自己的作坊、工厂,或者生产线,然后通过仓库物流运送到世界各地,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
 
4
 
深圳诞生千万、亿万富豪的三个地方,一是科技园,二是华强北,三是老东门。熟知深圳的人说,其实,东门老街走出的富翁最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门老街一个卖袜子的小摊点,年营业额能上200万元。当年的深圳巨富,第一桶金来自老街摆摊卖猪肉。常去东门老街的深圳人,都记得深运潮州粥店,老板挑担卖粥起家,后来拥有数家连锁分店。媒体将此当作励志故事多次报道。
 
熙熙攘攘的东门,70%左右的生意人都来自潮州。目前东门几栋知名商场的业主,也基本都是潮州人。多年都在世界富豪榜上的黄茂如,90年代末才为人所知,他的首家茂业百货在东门老街开业,楼高11层,4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50多万件零售单品,一下让众多小摊主头仰帽落。
 
东门藏龙卧虎,蹲在老街一角满头大汗吃盒饭,拿着一部老款手机的男子,很可能不是等闲之辈。他的电话永远只用两个功能:与客户通话、发短信,忙得无暇再干别的。
 
众多批发市场档口的老板,通常的穿着就是短裤、汗衫、人字拖鞋。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存活,都有超人的勤奋、朴实的商业敏感,他们身家千万甚至上亿。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