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逃港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5 人已围观

1957 年 6 月至 9 月,对县委第一书记王志而言,可谓是一段焦头烂额的日子。桌上的电话铃急促一响,他心里便猛地“咯噔”一下:又有人外逃了?

宝安的合作化进入高级社阶段,许多社已与后来的人民公社的规模、性质差不多,但后期弊端显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受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一些人开始没饭吃了。一河之隔的香港却发展不错,宝安 80% 的户数与香港有着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他们对比两地,很有些羡慕。日趋激烈的反右运动,也使一些退社挨批的人渐生不满,眼睛瞟向了近在咫尺的香港。

他们开始酝酿逃奔过去。福田乡一个青年对人嘀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不走,等到何时呢?”于是,一批人以打工、探亲等名义过深圳河,去了香港。

王志起初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向省委呈递报告,说:“目前国内尚不能完全消灭灾荒和失业,我们既然不能包起来,去香港打工这条路就不应该堵死。”省委随即决定大胆制定放宽群众出境赴港的政策。

政策一出台,因保密措施不严,仅仅三两天工夫,各地群众便成群结队奔临宝安,随后跑往香港。宝安境内的群众借地利之便,跑得更多。福田上沙农业社第一生产队,15 个男人跑了 13 个。几天后,剩下的两个也找机会逃了,村里只剩下了孤零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一连两个多月,宝安共逃跑 6037 人,成功逃出者 4915 人。港英当局一时接收不了这么多人,通过英国政府向北京中央政府发出“照会”。中央很震惊,命令宝安县委“从速反映情况”。

王志一面检讨,收回了放宽政策,一面紧急动员全党,坚决反偷渡。他亲自带领边防部队的负责干部,深入偷渡严重的观澜、深圳、布吉、福田等地,协助区乡干部开展以生产为中心的反偷渡斗争。白天黑夜忙碌了许久,第一次逃港高潮渐渐平息下来。

从 1959 年开始,全国连续几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也导致粮食减产,群众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与宝安毗邻的香港则像一块雕琢中的璞玉,开始了大建设,急需大批劳动力。偷渡过去多少人,那边便收多少人,还发给身份证,偷渡者成了名正言顺的居民。内地人一旦偷渡成功,马上便有薪水不菲的饭碗。他们赚 100 元港币,可换 400 元人民币,稍稍节省点,能寄 300元回来,寒碜的家庭生活瞬间便改善了。于是,又有人开始外逃。

1962 年 3 月,广东各地开始出现有的人家无米下锅的情况。4 月26 日,正忙着赈灾的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忽然得到急报:大批群众逃往边境线。他带着几个人匆匆赶去一瞧,由东至西的公路上,外逃群众扶老携幼,像黑压压的蚁群在蠕动。其中,有宝安人,也有外地人。他大吃一惊,火速向地委、省委报告,请求支援。

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也异常震惊,忙派第二书记赶往宝安,坐镇指挥。他到现场了解情况后,马上从省、市(区)、县抽调工作组赶赴宝安,要求他们在宝安县委统一领导下,坚决堵截,强制收容。

从 5 月 22 日至 7 月 8 日,宝安县委和各地工作组忙忙碌碌,共遣送了 51395 名外流人员回乡。但已有约 6 万人成功逃往香港,其中宝安一县便达 31567 人。这场逃港风潮被境外利用,带来了政治上极不利的影响。一些村子满目萧疏,已无青壮年,生产无人管,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