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1890—1940年,深圳,生活日常

作者:蒋荣耀、南兆旭 来源:《岁月山河:百年深圳历史影像纪》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5 人已围观


 
1573年,靠近中国南海的这片土地有了一个新名字—新安
 
新安大概包括今天的深圳和香港辖地,据说取的是“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
 
从故到新,从危到安,说明这片曾经的化外之地发生过动乱和危机。由于地处边疆,中央权力鞭长莫及,各种地方势力就会轮番登台,觊觎各种利益。
 
新安的南边是浩渺的中国南海,东西边界则是两个不算大的海湾。
 
西边的深圳湾,是广东主要河流珠江的入海口。珠江联通广州与香港的水路交通。在历史上,这也是中国发展海外商业贸易的必经之地。
 
东边的大鹏湾海岸颇为崎岖,中间有一汪形状像手臂的水域自东向西延伸。
 
清末民初,这一地区大约已经居住有30万民众,西北部多数是说粤语的广府人,东部的居民多是客家人。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此地,并命令乡民留辫,激起当地人的反抗,一些顽固者流亡海上成为海盗。此地形成本地人和客家人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民间也积聚了大量财富。
 
不过,道光年间大清在鸦片战争中落败,不得不向英国割地赔款。而最先所割之地就是属于新安县的香港岛,新安因此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前沿,也沦为混乱和失序的地区。
 
近代深圳的历史因此与众不同。
 

 
如果有机会穿越到19世纪后半期,在深圳这片土地上穿行,首先会发现这里的建筑普遍不错,这得益于本地人的祖辈在康乾盛世时期所积聚的财富。
 
尽管已经不是深圳地区最好的年代,却仍可以看见大量质量上乘的广府排屋和客家围屋。广府人的排屋村以长条的池塘和池塘边的祠堂为核心,在祠堂后整齐排列房屋,每一座单体排屋有三间两廊一天井,纵横交错。广府人也有围合式的建筑,笋岗何氏和蔡屋围蔡氏就都拥有成规模的村围。
 
客家人的围龙屋和围堡建筑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大型围屋得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完全建成。围屋前面都是月形水塘和禾坪,禾坪后面是围屋的建筑主题,通常第一排是修建坚固的排屋,前半部的正中间是祖公堂以及家族公共活动的空间,方形的围屋后面有高起倾斜的椭圆形地面,也叫化胎,围屋后面会种植风水林。
 
客家建筑也有敞开式的排屋。不过无论是围屋还是排屋,都会设置炮楼,这无疑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建造。在深圳地区,这一时期可见的炮楼总计在数千座,蔚为大观。
 
这些建筑从外观上看是壮观的,不过到了近代后期,其内部的构造就已经显现出狭窄和脏乱的格局。大多数人都是“聚族而居”,单姓村落数量很多,也有一些杂姓组成的村落,表现了有移民不断到来的现象。
 
对于建筑内部的构造,到过深圳地区的西方人在19世纪中叶曾经这样描述:
 
建筑都只有一层,没有窗户,除了门没有别的出入口。房子基底由石头做成。如果用木头建房子,就会把编织紧密的草垫放在支撑屋顶的直柱子之间。然后这些草垫会铺上泥土和白涂料,有时候用石灰、沙和些许的油混合而制成涂料。
 
他们还这样描写过客家人的建筑:
 
墙的上半部分通常被画上风景、战争、花和龙。多数建筑都由烧结砖构成,砖头之间被砂浆和涂料填满。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