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科学综合 科学综合

扫码关注

南方科技大学举办第三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

作者:吴定海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年鉴(2022) 责任编辑:chen 2024-07-17 人已围观

2021年12月19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在学校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志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天津大学佐治亚深圳学院中方主任肖松山,广东省高教学会秘书长孙丽昕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李凤亮、校党委副书记张凌,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代理副校长金李,总会计师叶秦,党委常委、秘书长、党政办公室主任陈思奇等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牛晓莉,上海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西湖大学副校长朱晓芸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育专家分别发言,分享了他们有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和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与思考。来自全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大学管理者近200人参会。
 
▲ 12月19日,第三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举

张东晓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提出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新声音、新方向,但同时有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建构、发展路径、概念内涵等诸多方面尚未完善,亟须思考与探索。他期待本次论坛的与会专家能从不同的视角讨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行问题,提出真知灼见,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李凤亮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语境、导向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探索科学前沿的重任,本质上也是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在政策语境、知识语境和教育语境转变中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导向,既是国家战略需求的集中体现,也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组织结构演进的时代具现。他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存在理念定位“新”、治理模式“新”、育才树人“新”和视野融合“新”的四大导向。在实践探索上,南方科技大学正在治理模式、育人模式、学科设置、引才用才、科研管理、科技转化、视野融合、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
 
牛晓莉做了题为“研究型大学的初心与使命:国科大科教融合办学的历程、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从科教融合办学历程与实践角度分享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经验。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特色的思想源流,科教融合核心从课程教学、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以成果引领的转变过程。她认为,科教融合办学模式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才培养优势的源泉。在办学体系上,学校逐渐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形成高度契合的办学体系,建立起一套高效的科教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在人才培养上,学校逐渐形成“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一制三化”体系。最后,她分享了在新时代、新使命和新征程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建设一流学科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凝聚世界一流师资队伍、攻坚重大科技原创成果、增强文化育人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办学经验。
 
印杰做了题为“科教融合: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提出科教融合是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对研究型大学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大学从“象牙塔”向创新“策源地”转变,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实现科教兴国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需求,正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机遇与责任。他指出,上海科技大学紧紧围绕着服务上海创新转型发展,注重与上海科创中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为一体,建设科教融合的研究型大学。最后,他从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设置、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型人才四个方面介绍了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探索。
 
朱晓芸做了题为“体制创新:西湖大学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的主旨报告,她从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趋势出发,总结了德、美、日等国家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先进理念、现代治理、一流师资、以人为本等共性特征。她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是针对传统研究型大学而言的,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培养精英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面临更大挑战,如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但世界顶尖大学缺位;科技指标排名高,但创新版图位势较低;科技人才储备足,但顶尖人才依然匮乏等。最后,她从新型学校治理体系、国际化的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聚焦前沿的学科与平台建设体系、新型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等方面分享了西湖大学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上的经验。
 
▲ 参会嘉宾做报告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主持了下午的专家报告。厦门大学教授王洪才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报告。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陈洪捷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与知识生产模式II”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发展路径选择”的报告。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李志峰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想类型与实践逻辑”的报告。复旦大学研究员、《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南方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熊庆年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环境”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贾永堂做了题为“关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组织试验的若干思考”的报告。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沈红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差异”的报告。
 
下午的第二阶段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刘绪主持。厦门大学助理教授陈斌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生成逻辑与动力机制”的发言。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副教授马近远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身份建构与实践路径”的发言。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刘进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制度惯性”的发言。河海大学青年教授李峰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彭湃做了题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应用导向及其挑战”的发言。
 
▲ 参会嘉宾做报告
 
在闭幕式上,南方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熊庆年和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讲席教授沈红主任分别进行总结和致闭幕谢辞。此次论坛,凸显了主题聚焦与观点各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线上与线下等方面相结合的特点,现场交流和线上讨论都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有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行问题。
 
每年一度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承办,自2019年举办以来,搭建起了理论研究者、政策决策者、实践探索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在高等教育界反响热烈。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