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南山街道:初见,在深巷遇见过往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南山) 责任编辑:manman 2024-12-31 人已围观
人人都知深圳是现代都市翘楚,却鲜有人了解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山街道,烟雨时节撑着油纸伞,走在向南村永福正街的大板桥青石板上,你会产生不止一种思绪,也许会转忧为喜,惊奇地发现这里村史文化遗存蔚为大观,历史痕迹俯拾皆是,红色文化、祠堂文化、孝亲文化、非遗文化琳琅满目,故居祠堂、非遗民俗、炮台炮楼、百年古树等分布其中 …… 这些是南头古城向南散落的文化遗珍,藏在南山街道鲜为人知的历史“深巷”,向人们诉说近千年的沧桑岁月和历史变迁。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南头大板桥
陈郁故居见忠诚——鹏城诸地为国为民于斯为盛。在南山村,坐落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先驱者和领导者、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广东的好省长、深圳的好儿子”的陈郁同志的故居,正是从这里,他不断成长、走向革命。
1901 年,陈郁出身海员家庭,3 个月大时父亲就撒手人寰,童年的苦难磨炼出了他的坚韧意志,培养了他对劳苦大众的深厚感情。陈郁只上了 2 年私塾就因贫穷而辍学,11 岁为保护自家荔枝树还曾持刀与地主恶霸拼命。为避免遭到地主报复伤害,次年他跑到香港谋生。
▲陈郁同志故居
1921 年,陈郁参加了林伟民、苏兆征组织成立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香港海员工会),参与香港海员罢工。1927 年广州起义中,陈郁率领工人赤卫队攻打国民党广州市公安局,成功占领公安局和监狱,解救了大批革命者。后来到苏联学习,1940 年返回延安,先后在边区、东北等地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中国燃料工业部部长和广东省委书记、省长等职,为新中国能源起步、东江水经深供港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筹办等做出重大贡献。
▲解元祠
小巷深处飘书香——南山古村乡贤辈出崇文重教。从南园和南山村交界的一条巷道往里走,就会碰到一座古香古色的“解元祠”,祠内斗拱建构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这座解元祠是人们为纪念明万历年间的解元吴国光修建的。吴国光曾任广西、浙江等地知县,他在任上主张办学教化、开渠筑堤、劝民耕织、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在浙江乐清废除劳民伤财的靡费公帑歪风,大大减轻县衙和辖区百姓的负担,返乡后参与纂修《新安县志》,深受后人敬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与中原地区一样,南园也把修身、齐家、治国统一起来,鼓励人们读书,南园也因此获得“书香南园”美誉。明清两代,吴氏诞生“一门四乡贤”,吴预、吴国光、吴允诜、吴允诲等贤达寒窗苦读,学以致用,回馈乡里,比如吴预在柳州任同知曾遭遇“贼众临城”,最后“(贼)中以大义,俯地感泣而去”(《新安县志·卷之十·人物志》)。民国时期,南园村的爱国爱乡华侨吴登良于 19世纪 20 年代返回家乡,捐出一生积蓄兴办学校,实现教育救国兴乡的夙愿。在南山街道,文化和教并举,粤剧、舞狮等岭南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比如如今的南山区粤剧团也位于辖区南园社区,并定期开展演出。来到南园书香广场,你会发现无论骑手驿站还是广场通道,各类文化标志随处可见,文化气息满满洋溢。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与中原地区一样,南园也把修身、齐家、治国统一起来,鼓励人们读书,南园也因此获得“书香南园”美誉。明清两代,吴氏诞生“一门四乡贤”,吴预、吴国光、吴允诜、吴允诲等贤达寒窗苦读,学以致用,回馈乡里,比如吴预在柳州任同知曾遭遇“贼众临城”,最后“(贼)中以大义,俯地感泣而去”(《新安县志·卷之十·人物志》)。民国时期,南园村的爱国爱乡华侨吴登良于 19世纪 20 年代返回家乡,捐出一生积蓄兴办学校,实现教育救国兴乡的夙愿。在南山街道,文化和教并举,粤剧、舞狮等岭南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比如如今的南山区粤剧团也位于辖区南园社区,并定期开展演出。来到南园书香广场,你会发现无论骑手驿站还是广场通道,各类文化标志随处可见,文化气息满满洋溢。
侯王诞祭典联海外——盛大祭祀慎思祈远蔚为壮观。听,大板桥巷鞭炮噼噼啪啪、锣鼓喧天,还有队伍巡游,是过年了吗?不,那是更令人振奋的侯王诞祭典。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是南山街道向南村最热闹的时候。在向南村侯王古庙,就像定了年度闹钟一样,盛大规模的侯王诞祭典定期上线。向南侯王诞祭典已沿袭 300 余年,祭祀对象为明末十二诸侯之一的陈忠勇。当时由于人们经常出海捕鱼,为祈求出海平安,便祭祀侯王至今。在祭典上,可以看到狮子贺庙、醒狮表演、粤剧演唱、武术展演、来宾祝贺、摆大盆菜、放生仪式等连番上演,鞭炮声、喝彩声、祈祷声、锣鼓声等声声震耳。
▲向南侯王诞祭典上的舞狮表演
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国外的很多亲友都会返乡参加祭典,这也成为联系港澳同胞的重要渠道。
除侯王古庙外,南山街道还分布着陈氏、吴氏、郑氏、叶氏宗祠,以及黄维则堂、镇国将军祠、兰所陈公祠、春牛堂、风孙吴公祠等传统建筑,在立春、清明、重阳等节点,都会进行相应的传统祭祀仪式。比如,每逢吴氏宗祠祭祖,南园村街巷人声鼎沸、广场人山人海,吴氏宗祠和镇国将军祠被装扮一新、花团锦簇,祭祀队伍浩浩荡荡,祠堂内外香烟萦绕。还比如,在古代,承担“立春前一日,有司以土牛、芒神迎于南山下,次早鞭春”(《新安县志·风俗卷》)的春牛堂,以前一直有“土牛鞭春”的习俗,激励人们抢抓时间开工开垦,现在“鞭春”仪式仍在深圳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的首个展台展出,便于访客了解这项习俗。
古树荔枝冠岭南——神树佳果经史融通人文厚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古至今,荔枝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一粒荔枝果,满嘴汁水香。现在深圳其他地方也有荔枝栽培,但南山荔枝独特之处在于古树荔枝成群分布,它们经历百年风雨,仍然枝繁叶茂,依旧硕果累累,已经成为集经济、历史、生态和文化于一身的乡土树种,它们也和大小南山一道见证这片土地的神奇变化。2024 年,南山街道首度开展百年古树荔枝品牌专项守护行动,系统盘点古树荔枝,共有 7146 棵荔枝树被认定为古树,其中百年以上树龄有 4696 棵,树龄最高达 332 岁,6 棵荔枝古树次年采摘权曾以 50.7 万元溢价拍卖成交。现在,大小南山脚下,均能发现成群荔枝古树,树干粗大,树围(树干周长)甚至有 3.1 米,需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老树枝干弯曲,苔痕翠绿,牢牢扎根于土壤之中,折射顽强生命力。
▲南山古树荔枝
除大量荔枝古树保存完好外,南山街道还有很多其他古木,充分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生态理念。在北头西街和大板桥巷,就集中分布着 15 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树,它们虽历经沧桑,但枝丫纵横、遮天蔽日。被南园、北头居民誉为“树王”“树神”的大榕树,已经有 600 多年树龄,树高 14 米、冠幅直径 41 米,当地人视之如宝,特别爱惜,香火不断。这些“树神”数百年默默挺立,经历无数台风屹立不倒,为附近居民遮风挡雨、守护安康。
主题展馆迎宾朋——养蚝名村陈列过往别有天地。漫步在桂庙路、南新路边,看着熙攘人群,望着车来车往,一定不会想到南山人有着辉煌的养蚝史,一定不会想到这繁华深处还隐藏着一处蚝文化展馆。其实,南山人养蚝超过 800 年,生产的蚝产量高、品质优,而由于水域的养分、水温、流向、水下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前海适合全年养殖、后海适合育苗,前海、后海成为世代养蚝的“天选蚝田”,过去沙井都从南山运取蚝苗,形成了前海养殖、后海育苗、沙井盘蚝的“蚝生产链”。北头村是南山养蚝的佼佼者,尤其是 1963 年北头村发明了“水泥采苗”技术,相比原先的石头附着技术,年产量翻了两三倍,还曾因此受到省政府嘉奖。
改革开放以后,北头村经济逐渐转型,重点发展集体经济,广大蚝民变股民、村民化市民。为了纪念这几百年养蚝史,2006年北头村修建了陈列馆,一开馆就引起轰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李长春、贺国强均曾莅临参观。进入馆内,像穿过时空走廊,石桥、蚝墙、连板、木船等迎面而来,出海育蚝图、瓦片附着器、斗笠蓑衣等一应俱全,这些都寄托着老南山人满满的乡愁,可以说“上连着我们老辈人的骨血,下连着我们接班者的地气”(《乡土北头》)。
很赞哦! ( )
上一篇:创业前海畔 悠然见南山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