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建置沿革 > 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
东官郡太守
作者: 来源:市档案局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2-01-05 人已围观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全国设置三十六处盐官。南海郡番禺县盐官、苍梧郡高要县盐官为岭南地区仅见的两处盐官,一个位东,—个位西。考据史籍所载,汉初设于南海郡番禺县的盐官,即史籍上所称的“东官”,其地即在今深圳市的南头。汉代盐官,是设于产盐区管理盐政的机构,也是管理盐政的官员,属中央统管。
盐官,是古代深圳设官之始,所有官员并无留下记载。
因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地域宽广的南海郡管不过来,至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建东官郡,郡名取自盐官“东官”之名,分番禺县立宝安县,有“得宝而安”之义。东官郡治与宝安县治同设于今之南头。自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至隋开皇十年(590年)止,历259年。曾建郡治于宝安、安怀、增城三地,其间以建治于宝安时间最长。历东晋至南朝,任东官太守者应不少,但史籍上所载的东官太守其人其事,则所见不多。东官太守,因“官”、“莞”音近,又称东莞太守。
东晋时代,任东官太守者已失载,唯见有广州刺史邓岳推荐的东官太守葛洪。然而葛洪却辞谢不做,到罗浮山炼丹修道去了。
在南朝刘宋时,见载者有四人:张元瑾、阮长之、肖惠徽及陈伯绍。
张元瑾,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就任,事迹失载。
阮长之,字茂景,据《宋书·良吏传》载,陈留郡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生于东晋太元三年(378),曾任平越长史、东官太守。治理有方,又升尚书殿中郎,出任武昌太守。元嘉九年(432),迁临川内史,以南土卑湿、母亲年老而辞。十一年,复任临海太守,至郡不久,母亡,葬完母亲后,就忧郁而死,终年59岁。长之为官清正,谦虚仁让,当朝人皆称善治者,被列为刘宋时的良吏。
肖惠徽,泰始三年(467)任。惠徽是羊希的女婿。据《宋书·羊希传》载,泰始三年,羊希为宁朔将军广州刺史,荐请镇北中兵参军肖惠徽为长史带南海太守,宋明帝不许,又请为东官太守。泰始四年三月,羊希被杀。岭南大震,东官太守肖惠徽率郡文武千余人攻刘思道,也战败被杀。后羊希被赠辅国将军,惠徽为中书郎。
陈伯绍,泰始四年(468)任,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泰始二年跟从广州刺史为偏裨,泰始四年,伯绍率军伐俚,晋康太守刘思道作反,攻广州,杀剌史羊希,又杀东官太守肖惠徽,伯绍率西江兵往讨,将刘思道镇压,升东官太守。五年七月,又为交州刺史。陈伯绍的父亲陈景文生三子,陈伯绍排行老二,老三陈伯绥是陈朝开国之主陈霸先之父,陈霸先坐稳帝位后,尊二伯父陈伯绍为越州王,陈伯绍死后,百姓立祠祭祀,祠称陈王祠。陈伯绍的五代孙即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今台湾陈氏不少是陈元光的后裔。
此后,至南朝肖齐时,东官郡迁治于怀安县,其地在今东莞县大蓢村东。此时见载之东官太守仅见陶季直及臧灵智两人。
南朝肖梁时,东官太守见有两人,一个叫孙玚,—个叫吴文显。这时东官郡治已迁增城。
南朝陈时,东官太守仅见有王蕤,其事迹、出任年代都未见载。
自南朝齐以后,东官郡太守已与深圳无关,但宝安县仍归东官郡管辖。宝安县至唐至德二年(757)改名为“东莞”,名取自旧郡名“东官”之同音字,“官”改“莞”,也因当时当地的“莞草”很出名,县治也迁到涌(今东莞县城)。从此,历时426年之久的宝安县改名为东莞县,自东晋至唐的历任宝安县令全部失载,无可查考。 .
综观以上东官郡太守或东莞太守,从东晋至南朝刘宋,都是要紧的一个郡,不少广州刺史、交州刺史都曾任过东官太守。当时的东官郡实为广州的门卫郡之一,是广州的水路前哨和门户。
深圳,古称宝安,曾为东官郡治和宝安县治。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的南头古城南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三国吴国时期的古城壕,证明南头在三国时期就建立了小城,后六朝沿用,与史籍所载吴甘露元年(265年)建司盐都尉垒“芜城”是一致的。晋沿吴制,设官管理,但改盐官为郡一级的行政官员,这就是深圳古代历任东官郡太守的由来。(彭全民 廖虹雷)
来源:深圳市档案局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