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下沙黄氏人物祠堂祖墓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家族记忆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1-13 人已围观

[人物]
黄石,号秋崖,敕赐迪功郎,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以《礼记》领乡荐(中举人)。七年后,于开庆元年(1259年)题名己未科第三甲,为深圳史上最早的进士。初任梅州程乡主簿。生一子:黄敏政。黄石《失题》诗曰:“两峰夹峡水中流,梅自成阴草自幽。石脚凿开千古路,泉声砍破万年秋。山高日出登天近,路险惊疑踏地浮。几阵白云飞出岫,倍成人物醉添愁。”此诗是沙头下沙黄氏长老们所回忆出来的诗,题目已失记。从诗词内容看,应是游梅关古道有感,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国家的担忧。

黄石平生行迹,一见清瑞麟等《广州府志》《金石略六》载:新会县崖门奇石对岸的黄涌村,有一高数十丈的石壁,上有山水图一幅,下横书“宝安黄石来”五大字,似颜鲁公行书,深入石中寸许。这可能是宋末时,黄石曾随宋帝行营驻扎于此留下来的石刻。黄石还有一首《勉子》诗对宋末的情况写得很贴切:“亲在从来不远游,除非不已坐沙头。北堂更冷频调养,南麓春回遇早秋。我去只知为国计,而归宜为处家谋。一门忠孝须全在,莫学盼贤习下流。”黄石为了护卫宋室,抗击元军,此去只知为国尽忠。为了家乡的亲人,他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黄敏政送回家乡尽孝,于是写下此诗勉励儿子,体现了黄石爱国思乡的真挚感情。

黄志善,才而敏,勇而健,元统年间,四海鼎沸,群雄风起,跟从郑闰卿起义,保卫家乡。郑闰卿败亡,他投奔东莞伯何真,为先锋大将军。

尘异大师(?—1732年),下梅林人。黄敬韬之子。法名今但,号尘异,丹霞第二世,曹洞宗第三十五世,函昰天然和尚第九法嗣。少年出家,礼函昰为师,掩关于罗浮华首台寺,函昰作《送尘异掩关》诗有句云:“祖德于今坠,天龙舍汝谁。”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番禺雷峰山海云寺接法,成为函昰天然的第九法嗣。主法华首台达数十年之久,博学工诗,声播南粤,许多学者名流接踵前往罗浮山探访,如“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潘耒、顾嗣立、杨应琚等都曾与他诗文交往。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将本师天然和尚的全身塔从丹霞山迁往罗浮山梅花之庄。当时别传寺的住持古奘和尚奉天然和尚的衣钵重葬,并刻碑记事。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他接任丹霞山别传寺住持,此时他已七十多岁。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初一日,年逾八十的今但和尚退院,于当月二十六日圆寂。其嗣法弟子古如密因和尚为其建塔于罗浮山华首台之西溪,至今塔墓犹在。今但著作传世甚少,《罗浮名峰图说》已失传,仅剩偈一、诗数首而已。据嘉庆《新安县志》记载:有一年,大师的弟弟从梅林去看他,带了一筐自家种的瓜。他将瓜一一查看才收下,其中有一个瓜,始终不肯收下,并且说:“这个瓜不是出家人能吃的。”弟弟觉得奇怪,但是不敢当面追问他。回到家里,弟弟将此事告诉众人,众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弟弟就到摘瓜的田里去,细细查看一番,才知道原来有一根瓜蔓是从别人家的地里长过来的。大家都十分佩服大师的神奇。

[祠堂]
黄思铭公世祠位于福田区沙头下沙东涌村,为纪念第九世祖黄思铭而创建于明代晚期。历代皆有维修,为三进三开间二天井宗祠式建筑,宽14米,进深43米,建筑面积602平方米,气势壮观,布局严谨。另有附属建筑陈杨侯古庙,也建于明代,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为深圳仅见。均为深圳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堂号为念恭堂。



 



黄思铭公世祠位于福田区沙头下沙东涌村,为纪念第九世祖黄思铭而创建于明代晚期。历代皆有维修,为三进三开间二天井宗祠式建筑,宽14米,进深43米,建筑面积602平方米,气势壮观,布局严谨。







[祖墓]
黄金堂与吴氏合葬于敞口岭(土名,在涧上村后,坟曰沙螯坐),后因建设需要,迁建福田区莲塘尾。

黄默堂葬于福田区莲花山莲花地,墓为花岗岩石墓,是名副其实的宋淳祐八年(1248年)的石墓。墓碑呈塔形,应是半塔半墓,碑文刻“默堂黄居士塔”。这座塔形墓融民俗文化与佛教文化于一体。传说黄默堂的墓,原是给原配谢氏挑的,地形名“莲花地”。因担心女人坐莲花,后代会出风尘女子,后来就葬了黄默堂,据说男人坐莲花旺丁。1998年该墓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很赞哦! ( )

上一篇:下沙黄氏溯源

下一篇:皇岗庄氏溯源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