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根深脉远的岭南文化名镇{松岗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 : 深圳 78 街“全景画像”. 宝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31 人已围观

文以载道,方显传承之美。历经沧桑岁月,松岗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历久弥新,在深圳这片文化沃土上熠熠生辉。丰富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已成为松岗城市生命的重要部分,为松岗文化传承注入精神力量。

解密文氏一脉与松岗的不解之缘。“探寻人间正气,仰望忠孝传家。”肃立松岗潭头文氏古墓前,默念文氏700年时光,文天祥忠义的爱国精神在松岗代代相传。南宋景炎年间,文天祥之弟文壁的孙子文应麟随文天祥的抗元兵马南下,携带家眷及族人来到广东,并在惠州留守为官。文天祥兵败后,文应麟一家流亡到宝安,匿于松岗一带,在“鹤仔园”(现松岗蚝涌村)开基。文应麟缘何择松岗为栖身之地?追溯其源,是其伯公文天祥在元军的铁蹄下,曾被迫踏上宝安零丁(伶仃)洋的岸畔,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过零丁洋》。文应麟对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与豪情敬仰万分,于是决定追随他的足迹,择这方水土而居。辗转找到离零丁洋不远的黄松岗(现松岗),拔节生长的松树四季常青、坚韧不屈,正如伯公文天祥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品格。他毅然选择留在黄松岗,以此作为一家人安身立命的宝地。从此文氏长房在松岗世代繁衍,开枝散叶,生生不息,逐渐形成了根基深厚的文氏血脉。

岁月悠悠,文氏家族日益兴盛。为了纪念先祖文天祥的忠义精神,文氏后裔在明朝洪武年间,于松岗建立了文氏大宗祠(文天祥纪念馆)。文氏大宗祠是深圳7支文氏后裔集中供奉文天祥的宗祠,古祠堂身影默默,历经60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成为文氏族人情感的召唤、文化的召唤。宗祠在晚清之前的历代皆有修葺,一直保留着清代建筑遗韵,是深圳市现存古建筑中历史较为悠久、保存较为完整、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之一。文氏大宗祠坐南向北,它的前方平地尽头有一堵短墙,名为“照北墙”。文氏子孙都知道先人们当时修此“照北墙”,寓意抵挡北方异族入侵,纪念的正是这种永不屈服的保家爱国精神。步入宗祠,正堂两侧,一副对联熠熠生辉,“霜节冰操戎北域不屈不淫前人敬颂忠坚志,丹心碧血照汗青能文能武后世尊吟正气歌”,激励着文氏后裔在每一次瞻仰与诵读中,深刻领悟并坚定传承文天祥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精神。在松岗,文氏大宗祠香火不断,文氏家族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寻根问祖,传承着忠孝与浩然正气。

▲文氏大宗祠(文天祥纪念馆)

国家级非遗松岗七星狮舞传承百年。松岗文脉源远流长,非遗种子也在这里扎根生长,滋养着这座岭南文化名镇。松岗同时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松岗七星狮舞、省级非遗赛龙舟、市级非遗粤式酥点制作、区级非遗木器农具制作等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松岗七星狮舞,这项民间舞蹈活动被当地民众赋予了纪念文天祥的意义。历史上,松岗因地处珠三角地带,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当地群众在节假日庆典上,用木布或纸扎成狮子,敲锣打鼓,翩翩起舞,庆祝丰收,舞狮便作为一种喜庆和祈福活动兴盛起来。“七星醒狮”在清朝以后才被命名。松岗七星狮舞舞法多样,特色鲜明。清末民初时,舞狮队进村,村里人往往以“毒蛇拦路”——将眼镜蛇摆在村口,借以考验舞狮者的胆量和武艺是否高强,以后七星狮舞逐渐将此演化为“逗蛇”,“逗蛇”也必须是“逗”活的眼镜蛇。由于“逗蛇”极为惊险刺激,已成为七星狮舞中“武狮”最重要的舞法。流传至今,除了“武狮”,以“狮子书法”为主要舞法的“文狮”也令人叹为观止。松岗七星狮舞有“马骝步”“彪步”等多种舞蹈步法,有“狗型”“伏虎型”等数种造型,富有岭南地域特色。

▲松岗七星狮舞

七星狮舞传承人文琰森,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跟七星醒狮艺人焦贤师傅练习舞狮。由于家境不好,他11岁开始做工,25岁去了香港谋生,后来还当上了教头。1997年在香港退休后,文琰森回到松岗山门社区,凭借传统醒狮技艺成立七星狮舞队,招募、训练本地青年和外地有志学艺的3000多名优秀弟子,逐渐成为深圳及香港声望较高的狮舞门派。七星狮舞在松岗繁茂生长,文氏后人每年春节前后都要在文氏大宗祠内举行醒狮表演,以此纪念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尚武精神。

蔡氏父子耕读治学的故事。松岗钟灵毓秀,除了忠君报国的文天祥后裔,也涌现出不少文人墨客和科举英才,在带动当地文化学术、教育和民间艺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历史可考的就有三进士两举人,其中沙浦蔡氏父子对深圳地方教育做出过杰出贡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蔡珍以《诗经》中丙子科举人,后在新安南头城著名的文岗书院掌教十多年。由于学识渊博,教育得法,蔡珍门下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其中最令其引以为豪的是他的第二子蔡学元。蔡学元三岁便能背诵诗文,年幼时的聪明与勤勉备受乡邻称赞,随着年岁增长,学问大有长进。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蔡学元领乡荐(中举),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吴信中榜第三甲,授咸安宫学汉教习,任肇庆府教授,调潮州府教授。自此,蔡学元成了沙浦村数百年来取得学位最高、最有地位的人。

▲蔡学元进士第

蔡学元登榜进士后荣归故里,于村南蔡氏祖祠西侧修建“进士第”,又于“东圃公祠”前左右各树立一对旗杆石。走进蔡学元进士第,触摸那爬满院墙的暗红色苔痕,门柱、匾额上剥落而隐约可见的字迹,让人仿如穿越历史时空,荏苒时光里的琅琅书声似在耳畔响起。这是深圳现存唯一的清代进士第,为二进四开间的府第式建筑,门额以细砂石岩为底料,配以淡黄底色,阳刻“进士第”3个大字,字体浑圆流畅。随着历史的演变,进士第经历了几度废兴,屡有改易。2018年,松岗投入百万元对其进行较大规模整修,依据史料还原了蔡学元进士的人物雕像、教学读书场景和科举文化展室,并设置金榜题名“打卡”点,蔡学元进士第已然成为一方文化沃野。如今,蔡学元进士第既可佐证宝安文风鼎盛的历史,又是松岗人世世代代耕读传家思想的有力见证。曾经这里的琅琅书声已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斑驳砖瓦,留给后辈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松岗人抚今追昔,赓续文脉。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