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西坑村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村落往事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16 人已围观

西坑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南部的西坑社 区,梧桐山 的 北 坡, 西南与罗湖区接 壤,东南面是盐田 区。自明代以 来,有 杨、何、李、曾、黄、沈、魏、余、钟、邱、林等 11 姓客家人到此开基立村,成 为客家人的聚居区。

最 早 迁 徙至 西 坑 定 居 的客 家 人 先 祖, 相 传 为李 氏 先 祖, 至 今 300 多年。西坑李氏始祖李秀贤明末率李氏族人,由粤东嘉应州(今 梅州市 )迁至归善县(原惠阳县 )横冈西坑。最初居住在大山口长 见岭山脚下茜坑河边,即今茜坑尾。茜坑尾,即河坜仔,介于旧“茜 坑河 ”(即梧桐河 )与白鸡斗小山沟溪流之三角地。后来,李姓宗 亲由“茜坑尾 ”迁至近处的地坪(地名 ),建房居住,黄姓等族人 也随后迁来。清雍正、乾嘉年间,大量客家人从嘉应州迁徙而来,因 地少人多,居住不便,李、杨、钟、黄等宗亲遂选择茜坑河一块较 大的河 坝地(即 今西坑大 围现址 )共 同修建围 屋。相传, 当地人因 “茜 ”与“西 ”口语谐音相近,遂将“茜坑 ”改成“西坑 ”,“茜坑尾”改成“西坑尾”。钟氏先人钟钦文先生为大围新屋题写“西坑”村名和对联,镌刻在围屋中央,上书“西坑”,对联“西居凤翥,坑 处龙蟠”。

西坑大围位于西坑中部,大门朝北,通面阔 80 米,最大进深 65 米,占地面积约 5200 平方米。清代建筑,广府式围屋,为三纵 巷、四横巷布局。前为倒座,开石拱券门,石匾刻“西坑”二字。两 侧灰塑对联为:西居凤翥,坑处龙蟠。围中间纵巷正对协天宫,是 祭祀关帝的。民居中建有杨氏宗祠 3 间,曾氏、魏氏、黄氏、钟氏、李氏、林氏、余氏宗祠各 1 间。现四面角楼及东、西、南墙已被毁。房 屋多为三合土夯筑,西坑大围是西坑杨氏等姓客家人聚居地,是西 坑的客家历史文化的中心。

李家园位于沈屋对面,清代建筑,门额灰塑“李家园”三字,两 边灰塑对联:李居千年盛,家和万事兴。据西坑杨氏族谱记载,杨 姓始祖杨槐庄到西坑立村后,娶当地李姓之女为妻。据此可知,李 姓是早于杨姓先到西坑立村的。

沈屋,即沈姓老屋,位于李家园东面,坐东北面西南,建筑占 地面积 1650 平方米。为清代沈姓客家人所建,特别是第 5 排的司马 第,是西坑仅见的官宦府第,一排 6 间,大门额上灰塑“司马第 ” 三个字,也是西坑村仅见建筑质量较好的府第。

梧冈围位于西坑社区南,坐西南面东北,为何、邱两姓客家人 于清代创建。围门采用上圆下方的石门,墙体采用三合土,青板瓦 的屋面,木构梁架。老屋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随着经济发展,基 本都被村民拆除,以建新房,仅存门楼。

龙 安 围 位于 西 坑 一 村, 背有 一 山 岗 与梧 桐 山 北 脉 相连, 正 面 朝北偏西。通面阔 50 米,进深 30 米,建筑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为 邱姓客家人于清末建造的客家围屋,三堂、两横布局,门额石刻“龙安” 二字,整体结构布局尚存,是西坑较为典型和完整的小型客家围屋。

西湖围,又称曾屋围,为客家围屋建筑,是西坑立村曾氏二世 祖曾宏于清代所建,由祠堂、门楼、炮楼和排屋组成。大门为半圆 形石拱券门,额刻“西湖”二字。祠堂“敬公祠”三开间、两进深。炮 楼位于东北角,高五层,为天台女墙方桶式炮楼。

屋角头围屋,始建于清末年间,占地面积 1064 平方米。由三排 房屋和炮楼组成,第一、第二排房分别高二层、三层,均为七开间,三 间两廊布局,硬山顶。炮楼位于第二排屋西面,高四层,天台女墙 方桶式,顶部东北、西南两角设铳斗,相邻的排屋为九开间。建筑 体量高大雄伟,较为独特;檐口装饰壁画、木雕精美。围屋整体结 构保存尚好,部分房屋存在墙体腐蚀、木构件开裂情况。

裕安堂,又名屋角头,是西坑村典型的炮楼院之一,位于西坑 大围西南面,正面朝北偏西,通面阔 43 米,进深 30 米,占地面积 1290 平方米,为西坑杨姓巴拿马华侨杨瑞瑶与兄弟杨福安于 1941 年创建。杨瑞瑶的祖父到巴拿马谋生,后经营士多和酒吧。1949 年 至 1984 年,裕安堂曾作为西安小学校址。裕安堂是西坑村一座较为 典型的华侨建筑。

下坝杨屋位于西坑三村,为西坑 7 个杨姓客家人及 1 个沈姓华 侨于清末及民国时期始建,其中“贤德堂”为尖尾架(今称牙买加) 的 归 国 华 侨 杨 游 财、 杨 贤 财 所 建。 下 坝 杨 屋 是 西 坑 建 筑 质 量 最 好 的 历史建筑之一,是深圳龙岗不可多得的华侨建筑。

西坑宝塔,又叫镇狮塔,建成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 于 1980 年。据传,塔西侧有一山环绕,山上有一巨石,形如狮状,嘴 朝西坑村,依风水理论,西坑村将受此狮石所害,为此,于村西北 角建一宝塔镇之,寓意是在狮子嘴里竖一坚塔,使其无力危害西坑 村。宝塔为等边七角形建筑,正面朝南,整座建筑为青砖砌筑,高 四层,边长 1.3 米,高 7.1 米,保存较好。

沙背坜炮楼院,建造年代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占地面积 384 平方米,一炮楼拖一屋布局,炮楼位于西北侧,高四层,平面 呈长方形,天台女墙方桶式,东北面顶部饰两个锦鲤吐珠排水口; 拖屋高两层,七开间,硬山顶、三间、两廊结构,均用三合土夯筑 而成。目前,虽然墙体风化比较严重,但文物本体较完整,檐口装 饰人物、山水、诗词等,壁画清晰可见,是本地有明确年代记录建 筑中最好的天台顶式炮楼。

谭公仙庙,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供奉谭仙公、观 音娘娘、财神等,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烧毁,只剩下石柱和 墙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一度变为小茶店,成了横岗到盐田 的驿站。改革开放后,西坑村民及各方信众自筹资金,在旧址重新 建了一座比较简单的谭公仙庙,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此庙现在可以 容纳数百人参拜,如今适逢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和谐盛世之际,各 界 民 众祈 求 平 安幸 福, 各 个时 节 都 纷 纷前 往 仙 人 坳谭 公 仙 庙烧 香 祈 福,祈愿万事胜意、幸福安康。
 

很赞哦! ( )

上一篇:正埔岭

下一篇:王母围村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