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改革开放,终成共识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2 人已围观
千年来名不见经传,总长仅37公里的深圳河,被19世纪中叶以来弱肉强食的历史潮流无情地裹挟着,缓缓流进了惊涛拍岸的20世纪,宿命般地成为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记录者。
有一种观点,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实行“闭关锁国”。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封闭、半封闭状态,并非自大、愚昧所致,而是绝境中的自我坚持;既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坚决追求独立自主的结果,也是中国人不畏强权,不重蹈躺下、趴下、跪下覆辙的手段之一。
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曾指出: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关起门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不行的。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他多次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我们不学,“资本主义生产上的好的技术、好的管理方法,我们是可以学的”;“我们跟西方国家改进关系,在政治上是和平,在经济上是贸易”。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从1952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西欧各国的与会人士就有关经济技术合作问题进行接触开始,到1957年中国已同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荷兰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上8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并同其中24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或议定书,并进口了许多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资和设备。
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创立的“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就是中国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围堵的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向世界高高竖起的一面开放旗帜。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
从1957年至1977年,“广交会”出口额由0.87亿美元增长到32.23亿美元,进口额从1958年的约0.33亿美元增长到1977年的10.14亿美元。“广交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绝无仅有的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对外经济交往平台,它从创建之日起,就是一种制度,一种战略。“广交会”在广州发展60多年,不仅从一开始就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全国的对外经济交流形态,也为广东地区日后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埋下了历史伏笔。
1963年6月,在中苏分道扬镳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我国第一次从日本引进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维尼纶成套设备。此后,又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口了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精密仪器和机械等84项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
“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盛行,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引进先进设备技术被攻击为“崇洋媚外”“爬行主义”。1972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广交会”代表时,详细询问了中国台湾产品加工出口的情况,了解到中国台湾吸引外资搞出口加工厂,出口迅速增加,他说:“为什么台湾能搞,我们搞不了?”
1973年,在与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的谈话中,周恩来总理特别肯定了时任中国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严家淦利用外资做生意、搞贸易的那一套做法,“他(严家淦)知道一些国家市场的需要,然后他在台湾搞加工厂,出口商品。比如,他知道在加拿大、美国、拉美、日本、欧洲市场上需要一些什么商品,他可以加工,搞出来后花样更新、色彩更好。引进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外资。进口原材料,然后加工,专门供出口。他还在台湾高雄划了一个像香港一样的自由港,不收税。这样,台湾的贸易额就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邓小平是周恩来总理长期、主要的副手,政治上虽经起落,但始终是中国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者、搞活派。
有一种观点,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实行“闭关锁国”。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封闭、半封闭状态,并非自大、愚昧所致,而是绝境中的自我坚持;既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坚决追求独立自主的结果,也是中国人不畏强权,不重蹈躺下、趴下、跪下覆辙的手段之一。
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曾指出: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关起门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不行的。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他多次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我们不学,“资本主义生产上的好的技术、好的管理方法,我们是可以学的”;“我们跟西方国家改进关系,在政治上是和平,在经济上是贸易”。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从1952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西欧各国的与会人士就有关经济技术合作问题进行接触开始,到1957年中国已同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荷兰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上8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并同其中24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或议定书,并进口了许多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资和设备。
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创立的“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就是中国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围堵的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向世界高高竖起的一面开放旗帜。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
从1957年至1977年,“广交会”出口额由0.87亿美元增长到32.23亿美元,进口额从1958年的约0.33亿美元增长到1977年的10.14亿美元。“广交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绝无仅有的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对外经济交往平台,它从创建之日起,就是一种制度,一种战略。“广交会”在广州发展60多年,不仅从一开始就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全国的对外经济交流形态,也为广东地区日后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埋下了历史伏笔。
1963年6月,在中苏分道扬镳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我国第一次从日本引进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维尼纶成套设备。此后,又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口了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精密仪器和机械等84项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
“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盛行,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引进先进设备技术被攻击为“崇洋媚外”“爬行主义”。1972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广交会”代表时,详细询问了中国台湾产品加工出口的情况,了解到中国台湾吸引外资搞出口加工厂,出口迅速增加,他说:“为什么台湾能搞,我们搞不了?”
1973年,在与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的谈话中,周恩来总理特别肯定了时任中国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严家淦利用外资做生意、搞贸易的那一套做法,“他(严家淦)知道一些国家市场的需要,然后他在台湾搞加工厂,出口商品。比如,他知道在加拿大、美国、拉美、日本、欧洲市场上需要一些什么商品,他可以加工,搞出来后花样更新、色彩更好。引进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外资。进口原材料,然后加工,专门供出口。他还在台湾高雄划了一个像香港一样的自由港,不收税。这样,台湾的贸易额就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邓小平是周恩来总理长期、主要的副手,政治上虽经起落,但始终是中国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者、搞活派。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