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赤湾村

作者:周保民 来源:《南山掌故》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6-14 人已围观

赤湾村位于招商街道西南部,始建于南宋末年,世居村民主要有麦、张、陈姓。第一大姓为麦姓,早年从宝安迁至南头,1949年后从南头迁至此地。第二大姓为张姓,从番禺迁至此地。第三大姓为陈姓,从南山村迁至此地。
 
地处珠江口的赤湾村是面向南海和大洋的重要出海口,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具备较强的躲避海洋风暴的条件。同时淡水充足,内海水深,独特的地理优势使之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众多古籍、史料都证明了赤湾在古代外交、通商以及海防军事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上,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始发港依时间顺序主要有五大港口,分别是徐闻港、合浦港、广州港、宁波港和泉州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广州港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即使在明、清多次禁海下,广州港也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原因何在?广州港虽为内港,但在它顺珠江而下流入大海之处,有一个天然的外港,这就是赤湾。
 
清嘉庆十九年(1814),新安县知县孙海观在《重修赤湾天后庙引》中说:“而新安赤湾天后庙,为省会藩篱之地,扼外洋要害之冲,护卫虎门、澳门,以作保障;汇东北诸海,以为归宿;外而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真腊(今柬埔寨境内)、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番舶来赆,莫不经由于此,然后就岸。”表明了赤湾在古代海外交通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赤湾历来是中国海防重地,又称“粤海前哨”。晋裴渊《广州记》云:“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有学者考证:“东莞县南”即为今天的深圳赤湾,“珊瑚洲”应属于西沙群岛。可见至少在晋代,就有渔民从赤湾出发到南海诸岛进行捕鱼和采集海产品活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正月,在此设屯门镇。
 
嘉靖四十五年(1566),两广总督吴桂芳在《请设沿海水寨疏》中说:“尝窃考之,广中素无水寨之兵,遇有警急,方才召募兵船,委官截捕。”南头水寨建立后,防守地“自大鹏鹿角洲起,至广海三洲山止”。南头水寨在明代海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赤湾是南头水寨的重要基地。
 
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海防略·海防形势》云:“明万历十四年(1586),总督吴、御史汪,会题:南头为全广门户,控制蛮倭,请以总兵移镇。盖番船固可直达澳门,而由澳门至省,则水浅不能行,必须由大屿山,经南头,直入虎头门,以抵于珠江。”
 
据黄谏《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记载,明永乐初张源出使暹罗国,天顺七年(1463)兵科给事中王汝霖出使占城,均莅临赤湾天妃庙拜祭。据考证,郑和第二次和第六次下西洋是从广州港出发的。清嘉庆十九年(1814),新安县知县孙海观《重修赤湾天后庙引》中有“番舶来赆,莫不经由于此,然后就岸”的记述,显然赤湾是必经之地。
 

很赞哦! ( )

上一篇:水湾村

下一篇:沙鱼涌古今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