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体改综合 体改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后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乐正 来源:深圳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huawenop 2022-12-28 人已围观

一、深圳阔步迈向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冲刺2万亿元大关

自2008年深圳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就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践行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显著完善,科技创新质量明显提高,战略高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也遇到过挫折,受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出现负增长,产值总量达到8507.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变小,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又恢复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受内外部复杂多变的形势影响,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逐渐平稳。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1187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2012—2016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为12931.82亿元、14159.45亿元、15560.07亿元、17296.87亿元、19222.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9.5%、9.9%、11.2%、11.1%。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979年兴起到2000年迈向千亿元大关,用了22年;从2000年千亿元大关迈向2010年万亿元大关,用了10年;从2010年的万亿元大关迈向2017年的2万亿元大关,用了7年。

(二)综合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自2008年以来,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发布实施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创新驱动发展“1+10”等一系列全局性、前瞻性的政策文件。2008—2015年全市研发投入分别为260.39亿元、279.71亿元、333.31亿元、416.14亿元、488.37亿元、584.61亿元、640.07亿元、732.3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34%提高到2015年的4.18%,接近居世界前列的以色列和韩国。2016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9648件,连续13年稳居全国首位,比2008年增长222.6%,占全省比重83%,占全国比重46%,占世界比重8.4%,居世界各国和地区第四位,超过德国(18315件),其中中兴(4123件)和华为(3692件)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2016年,深圳专利申请量接近15万件,达到145294件,同比增长37.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5万件,达到56336件,占申请总量的38.8%,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5万件。深圳多次位居福布斯中国创新城市榜首。

(三)科技创新加速向引领式创新迈进

深圳聚焦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围绕战略性、前沿性领域,主动布局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较“十一五”期间增长70%。大亚湾中微子“第三种振荡”科研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4G技术、互联网、基因测序、3D显示、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超材料、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其中华为、中兴在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技术领域的基本专利占全球1/5,并率先在5G领域布局,光启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核心专利,华大基因新一代基因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分析能力居全球第一,北科生物建成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干细胞库群和全球首个通过美国血库学会认证的综合干细胞库。

(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深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打造人才宜居宜业宜聚城市。大力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集聚海内外各类创新型人才。累计引进省级“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31个、“孔雀计划”创新团队64个、“千人计划”人才154名、“海归”人才约6万人,其中2人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9人入选福布斯发布的“中美创新人物”。面向全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式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教育部同意筹备本科教育,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专业化、开放式和国际化特色的学院建设。广泛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基因组计划和国际植物组学研究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微软、英特尔、甲骨文、三星等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深圳,华为、中兴分别累计在全球布局了47个和18个研发中心。

(五)创新载体呈现裂变式发展

深圳主动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和趋势,建设了一批开放式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建成使用。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由2010年的419家增加到2015年的1283家,规模增长逾2倍。瞄准前沿领域,培育了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近70家,这些机构以其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引领源头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创新型经济“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大力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深圳七大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为同期生产总值增速的2倍,总规模由2010年的87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28.2%提高到2015年的40%。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共508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1.8%。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前瞻布局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梯次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创新型经济新的增长点,2015年未来产业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

(七)企业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上游攀升

深圳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5年的5524家,五年增长超过3倍,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迅速崛起,腾讯、华为入选波士顿咨询公司评选的“2015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比亚迪成为全球同时具备新能源电池和整车生产能力的先进企业,研祥智能是全球第三大特种计算机研发制造厂商。大疆、超多维、光峰光电、柔宇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

(八)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日益完善

深圳加快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产业、管理、金融、文化、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VC/PE机构达4.6万家,本地企业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总量连续9年居大中城市首位。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基因、北斗卫星等领域建立45个产学研资联盟和10个专利联盟,推动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与科技部共建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中国创新驿站”首批试点地区。提出“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四创联动”新思路,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创客周,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柴火创客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蓬勃发展,高交会、IT领袖峰会、BT领袖峰会等成为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