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体改综合 体改综合
深圳罗湖海关首先实施旅检改革
作者:周冀中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16 人已围观
“中国海关的改革从旅检开始,旅检改革从罗湖开始。”1979年7月,九龙海关在罗湖口岸入境通道设置了“应税通道”和“免税通道”,由此拉开中国海关改革的序幕。1985年12月,九龙海关在罗湖旅检现场实行“旅客填报,海关抽验”的查验方法,进一步简化手续,节省人力,提高验放速度。1986年下半年,经海关总署批准,九龙海关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在实行“旅客填报,海关抽验”的基础上,将原“应税通道”和“免税通道”改设为“红色通道”和“绿色通道”,并首先在入境港澳旅客检查现场试行。1987年,九龙海关在所有旅检现场实行“红绿通道”模式,成为中国第一个旅检监管方式与国际接轨的海关。
1990年,时任海关总署署长戴杰来深考察,说:“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最早最好。海关系统的改革在九龙海关,旅检改革迈出最早一步,罗湖海关是先锋。”后来,海关总署署长钱冠林进一步总结归纳:“中国海关最早的改革始于旅检,旅检改革始于九龙海关,九龙海关改革始于罗湖海关,罗湖桥头打响了旅检改革的第一枪。”后来,经过特区建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报道,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说法:改革开放“罗湖桥畔第一响”。
我自1968年来到深圳,一直在罗湖口岸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检查员到旅检处副处长、罗湖海关第一届副关长、总关办公室主任、九龙海关(深圳海关)副关长,都分管行邮工作,我的31个春节都是在罗湖口岸度过的,可以说,我见证了罗湖海关的整个改革历程。
▲海关工作人员查验旅客
罗湖口岸,历来是我国出入境旅客最多的口岸。今天,看着旅客络绎不绝地顺利通过口岸,得益于口岸单位不断改革创新。改革开放前,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防美蒋特务,罗湖口岸对旅客人人过筛,对行李物品翻箱倒柜,细查细验,经常查获雷管炸药、枪支弹药、收发报机、密写药品和反动宣传品等;海关部门对个人物品还严格规定,除免税放行具体物品外,要么征税,要么退运香港。那时的过关现场一片喧哗嘈杂,群众怨声载道。整个海关日均过关仅6000人次旅客,到了春节前夕,旅客过万,就得全关动员,男女老幼齐上阵,连续通宵作业,非常辛苦,忙乱不堪。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交流、粤港交往不断增进,粤港通关人流迅速增加。1979年,罗湖口岸进出境旅客574万人次,日均1.6万人次。根据经验和调查了解,大部分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实际上都在规定的免税限量内。当时我们就提出旅检要做到方便大多数,这是个原则,所以决定大胆迈出第一步。1979年,罗湖口岸分设“应税通道”和“免税通道”,检查方法还是细查细验,但客观效果不错,大多数旅客顺畅通过,也提升了旅客遵守法规的意识。
两年时间内,旅客流量大增,单单区分应税、免税通道,还是不能解决现场拥挤现象。于是,我们走出第二步,实行“三线一条龙”作业方式,对旅检现场进行改造:前面,旅客申报登记重点物品和港币;中间,行李过机;后面,关员抽查放行。此举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得到各界好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世界各地人员涌来深圳。1984年旅客直升到1391万人次,日均3.8万人次;1985年旅客2023万人次,日均5.5万人次。罗湖海关遇到更为艰巨的考验。就在这时,海关总署行邮司的领导来九龙海关调研,提出让罗湖口岸向国际靠拢,与国际接轨,大胆实施“红绿通道”。开始我们不明白什么是“红的”、什么是“绿的”,经他们一解释,就懂了,就是我们应税、免税通道加“三线一条龙”的升级完善版本,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我们罗湖海关的情况,也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求。
“红绿通道”是国际上许多国家海关对旅客行李物品通用的一种验放制度,是旅客在海关规定范围内,自行申报并选择通道办理海关手续的一种制度。在旅检现场通道前,用中英文分别标明“红色通道”和“绿色通道”。“红色通道”是申报通道,“绿色通道”是无申报通道。其目的就是简化海关手续,方便旅客进出境。此外,罗湖海关还设立了专门的外交人员通道,方便外国官员通关。这一做法沿用至今,不断完善。
1986年,罗湖口岸新大楼完工。我们根据“红绿通道”要求,从思想观念、硬件准备、作业方式、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力图使新口岸以新面貌展现在中外旅客面前。当时,钱冠林是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主任兼广州海关关长,他和九龙海关关长刘文杰商定,罗湖海关和广州海关驻直通车站办事处同时实行“红绿通道”,并请罗湖海关派员去车站办事处当师傅。这就是旅检改革第三步。
1987年,九龙海关在所有旅检现场实行“红绿通道”模式,成为中国第一个旅检监管方式与国际接轨的海关,我们一下子打个大大的翻身仗。1988年旅客3400万人次。1991年旅客4100万人次,日均11万人次,很从容地完成一天的检查工作。但我们没有停止改革步伐,把“绿色通道”扩大,作为开放式大通道,又迈出改革第四步。
根据设计,罗湖口岸日通关能力为50万人次,即使是春节、清明、圣诞节等入出境旅客高峰期,在不增加人力情况下也完全能够应付。2009年,口岸通关旅客1.88亿人次,日均51.5万人次;2011年达到2.07亿人次,日均56.7万人次。真是来势很猛,罗湖桥头一开闸门,旅客就潮水般涌过来,但我们海关仍应对自如。
当时,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秘书长瑞内率队访问中国海关,特意要求到深圳经济特区,到罗湖海关参观。当客人们来到罗湖口岸,看到人头涌动的旅客,而“红绿通道”仍井然有序,瑞内很高兴地说:“见到这么多旅客,我很吃惊!但看到‘红绿通道’发挥这么好的作用,我又非常开心!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够按照国际海关通行做法,说明中国海关已走出国门,和国际接轨。你们很了不起,我为你们高兴!”
这里还谈一点相关问题。对于旅检改革,当时有一种说法:放还不容易!还有一些疑虑:把关职能怎么体现?行邮税还征不征?等等。其实不用担心,我们海关就干这行的,对这类情况早做周全设计,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以2009年为例,当年征收行邮税3568.95万元;查获案件1.2万宗,案值4.79亿元。
总而言之,罗湖海关一直站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前端,不停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红绿通道”发挥了极大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更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2013年,全国进出境旅客2.1亿人次,其中深圳口岸1.1亿人次,超过一半的工作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际人士涌进中国,越来越多国内人士涌出国门。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旅检部门不断派人员来罗湖现场观摩学习,纷纷效仿接受国际上“红绿通道”的办法。
▲《深圳海关浓缩中国海关改革开放史》——《深圳特区报》2008 年 6 月 23 日报道
作者:周冀中,时任九龙海关副关长,现任深圳海关学会会长
1990年,时任海关总署署长戴杰来深考察,说:“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最早最好。海关系统的改革在九龙海关,旅检改革迈出最早一步,罗湖海关是先锋。”后来,海关总署署长钱冠林进一步总结归纳:“中国海关最早的改革始于旅检,旅检改革始于九龙海关,九龙海关改革始于罗湖海关,罗湖桥头打响了旅检改革的第一枪。”后来,经过特区建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报道,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说法:改革开放“罗湖桥畔第一响”。
我自1968年来到深圳,一直在罗湖口岸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检查员到旅检处副处长、罗湖海关第一届副关长、总关办公室主任、九龙海关(深圳海关)副关长,都分管行邮工作,我的31个春节都是在罗湖口岸度过的,可以说,我见证了罗湖海关的整个改革历程。
▲海关工作人员查验旅客
罗湖口岸,历来是我国出入境旅客最多的口岸。今天,看着旅客络绎不绝地顺利通过口岸,得益于口岸单位不断改革创新。改革开放前,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防美蒋特务,罗湖口岸对旅客人人过筛,对行李物品翻箱倒柜,细查细验,经常查获雷管炸药、枪支弹药、收发报机、密写药品和反动宣传品等;海关部门对个人物品还严格规定,除免税放行具体物品外,要么征税,要么退运香港。那时的过关现场一片喧哗嘈杂,群众怨声载道。整个海关日均过关仅6000人次旅客,到了春节前夕,旅客过万,就得全关动员,男女老幼齐上阵,连续通宵作业,非常辛苦,忙乱不堪。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交流、粤港交往不断增进,粤港通关人流迅速增加。1979年,罗湖口岸进出境旅客574万人次,日均1.6万人次。根据经验和调查了解,大部分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实际上都在规定的免税限量内。当时我们就提出旅检要做到方便大多数,这是个原则,所以决定大胆迈出第一步。1979年,罗湖口岸分设“应税通道”和“免税通道”,检查方法还是细查细验,但客观效果不错,大多数旅客顺畅通过,也提升了旅客遵守法规的意识。
两年时间内,旅客流量大增,单单区分应税、免税通道,还是不能解决现场拥挤现象。于是,我们走出第二步,实行“三线一条龙”作业方式,对旅检现场进行改造:前面,旅客申报登记重点物品和港币;中间,行李过机;后面,关员抽查放行。此举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得到各界好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世界各地人员涌来深圳。1984年旅客直升到1391万人次,日均3.8万人次;1985年旅客2023万人次,日均5.5万人次。罗湖海关遇到更为艰巨的考验。就在这时,海关总署行邮司的领导来九龙海关调研,提出让罗湖口岸向国际靠拢,与国际接轨,大胆实施“红绿通道”。开始我们不明白什么是“红的”、什么是“绿的”,经他们一解释,就懂了,就是我们应税、免税通道加“三线一条龙”的升级完善版本,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我们罗湖海关的情况,也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求。
“红绿通道”是国际上许多国家海关对旅客行李物品通用的一种验放制度,是旅客在海关规定范围内,自行申报并选择通道办理海关手续的一种制度。在旅检现场通道前,用中英文分别标明“红色通道”和“绿色通道”。“红色通道”是申报通道,“绿色通道”是无申报通道。其目的就是简化海关手续,方便旅客进出境。此外,罗湖海关还设立了专门的外交人员通道,方便外国官员通关。这一做法沿用至今,不断完善。
1986年,罗湖口岸新大楼完工。我们根据“红绿通道”要求,从思想观念、硬件准备、作业方式、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力图使新口岸以新面貌展现在中外旅客面前。当时,钱冠林是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主任兼广州海关关长,他和九龙海关关长刘文杰商定,罗湖海关和广州海关驻直通车站办事处同时实行“红绿通道”,并请罗湖海关派员去车站办事处当师傅。这就是旅检改革第三步。
1987年,九龙海关在所有旅检现场实行“红绿通道”模式,成为中国第一个旅检监管方式与国际接轨的海关,我们一下子打个大大的翻身仗。1988年旅客3400万人次。1991年旅客4100万人次,日均11万人次,很从容地完成一天的检查工作。但我们没有停止改革步伐,把“绿色通道”扩大,作为开放式大通道,又迈出改革第四步。
根据设计,罗湖口岸日通关能力为50万人次,即使是春节、清明、圣诞节等入出境旅客高峰期,在不增加人力情况下也完全能够应付。2009年,口岸通关旅客1.88亿人次,日均51.5万人次;2011年达到2.07亿人次,日均56.7万人次。真是来势很猛,罗湖桥头一开闸门,旅客就潮水般涌过来,但我们海关仍应对自如。
当时,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秘书长瑞内率队访问中国海关,特意要求到深圳经济特区,到罗湖海关参观。当客人们来到罗湖口岸,看到人头涌动的旅客,而“红绿通道”仍井然有序,瑞内很高兴地说:“见到这么多旅客,我很吃惊!但看到‘红绿通道’发挥这么好的作用,我又非常开心!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够按照国际海关通行做法,说明中国海关已走出国门,和国际接轨。你们很了不起,我为你们高兴!”
这里还谈一点相关问题。对于旅检改革,当时有一种说法:放还不容易!还有一些疑虑:把关职能怎么体现?行邮税还征不征?等等。其实不用担心,我们海关就干这行的,对这类情况早做周全设计,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以2009年为例,当年征收行邮税3568.95万元;查获案件1.2万宗,案值4.79亿元。
总而言之,罗湖海关一直站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前端,不停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红绿通道”发挥了极大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更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2013年,全国进出境旅客2.1亿人次,其中深圳口岸1.1亿人次,超过一半的工作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际人士涌进中国,越来越多国内人士涌出国门。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旅检部门不断派人员来罗湖现场观摩学习,纷纷效仿接受国际上“红绿通道”的办法。
▲《深圳海关浓缩中国海关改革开放史》——《深圳特区报》2008 年 6 月 23 日报道
作者:周冀中,时任九龙海关副关长,现任深圳海关学会会长
很赞哦! ( )
下一篇:改革的足迹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