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二产业 > 工业 工业

扫码关注

超常规布局: 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作者:王小广主编 杨柳著 来源:基因与潜能 :创新驱动发展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3-02-16 人已围观

为了强化基础研究,深圳市政府和多个机构进行超常规布局,于 2017 年正式启动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建设,决定依托大学、事业单位、科技 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型企业,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 共建基础研究实验室。近两年,取得了卓有实效的成果。有专家乐观地预 计,科学家们的聚集会产生知识溢出的效应,即通过思想交流而产生新的 思想。也就是说,深圳的发展将呈非线性增长。

1. 深圳超常规布局,补足基础研究短板

2018 年初,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出台了《深 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组建管理办法(试行)》。为贯彻党的十九大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精神,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落实组 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以下简称“诺奖实验室”)的工作部署,将围绕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捕捉世界科技前沿动态,在若干重点研究 方向推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引进工作。

组建诺奖实验室是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是深 172 基因与潜能:创新驱动发展 圳市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国 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旨在增强深圳的原始创新供给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质量。

诺奖实验室是非法人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实验室研究方向应代表世界科 技前沿动态,并符合我市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建设目标清晰明确, 科研能力和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建方案切实可行。

按照管理办法,列入“诺奖实验室”的科研机构可获得高额资助,但 准入条件十分严格:科学家本人要求活跃在科研一线,每年在实验室工作 不少于 30 日;实验室必须是其在国内唯一的固定机构,首个协议期原则 上应为 5 年;人才引进不仅要有明确的核心团队,而且规定从市外新引进 的高水平核心成员不少于 5 人。

之所以能吸引诺奖得主来深圳建立实验室,是因为深圳科技和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吸引着全球顶级科学家。深圳从零起步培育了腾讯、大疆、平安等知名企业,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 6 位、中国第 3 位,民营 企业入榜世界 500 强数量高居全国第一。在科技和创新的催化下,深圳高 新技术企业聚集效应明显,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迅速,为顶尖科学家提供了 用武之地。

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由 201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担 任实验室主任。他将深圳南山区比作“硅谷”,认为深圳的激光照明产业 十分兴旺,专利发明大量涌现,既有完整产业链和广阔市场,也有大量高 素质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兼具“创新基因”和“拓展土壤”。

2019 年 3 月 23 日,深圳首个脑科学诺奖实验室——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在深圳先进院正式授牌,由 199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 得者内尔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内尔教授表示:“很高兴能在此成立实验 室,这将会是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科研实验室,今后我们会在这里开展脑科 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

所有来深建立科研机构的诺奖得主都看中了深圳的科技前景、产业结 构和创新“基因”,瞄准深圳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希望将自身的智慧 和成果融入科技产业的发展中。

2. 深入前沿发力源头创新

有关人士表示:“诺奖得主科研机构所代表的高端人才引入意味着深 圳要进入创新的真正前沿,在个别领域真正登顶尖端,发力源头创新。”

如今,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瓦谢尔计算生物 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已落户深 圳,深圳在 2017 年底前建成了 5 家诺奖实验室。2019 年,《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 意见》相继发布,深圳诺奖实验室建设进入快车道。其间,杰曼诺夫数学 中心、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索维奇智能 新材料实验室 4 家诺奖实验室,以及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帕特 森 RISC-V 国际开源实验室 2 家图灵奖实验室相继落成,深圳诺奖实验室 数量达到 11 家。1 需要指出的是,依托深圳先进院挂牌成立的劳特伯生物 医学成像研究中心,是公开报道中深圳首个以诺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之父劳特伯是 200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07 年辞世时未能见证实验室落成。经过 13 年的发展,这个实验室已是世界 一流的医学成像研究中心。

那么,组建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看上去很美”,会不会 变成一个噱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坚定地表示:“这绝不 是‘作秀’,是推动大学科研发展的长远大计。大学把这些世界知名科研 工作者的团队引进来,他们的学生、副手有机会在大学安心地做科研,但 光做研究是一种浪费,科研成果应该作为教育资源提供给高校学生。”据 悉,诺奖得主将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杰出教授,既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也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资讯。科学研究与人才 培养密不可分,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的发展轨迹更能证明这个诺奖实验室的成绩。 这里已组建一支约 40 人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朱英杰、周涛等人的 6 项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这 三份顶级学术期刊上。一年多时间里,内尔教授深入参与内尔实验室的运 作与科研攻关,与核心成员定期举行学术圆桌交流,攻关科研难题。即使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内尔实验室也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每周进行学术交流,每位研究员提交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内尔教授逐一进行点 评和指导。内尔教授还组织了多场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组建国际化团队。

从一流科学家相继到访深圳并在此建立实验室,到苹果、英特尔等国 际巨头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腾讯、大疆、比亚迪、柔宇等本土知名 科技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圳正以全球化的视野,加速推动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流动和聚集,并以更优化的方式发挥顶级科技人才的作用。

中国一直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深圳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方,这 是全球顶尖科学家选择在深圳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了首例并取得 了非凡成就,也就更容易让更多的诺奖获得者青睐深圳。“功以才成,业 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 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 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

▲深圳市诺奖实验室一览表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