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舞台剧《深圳青年之12道选择题》中闪光的城市符号

作者:刘洪霞 来源:《深圳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学的崛起》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28 人已围观

卡尔维诺说,“看不见的城市”。是的,城市是看不见的。然而在舞台剧《深圳青年之12道选择题》中,分明看到了一座年轻而鲜活的城市,熟悉而陌生,遥远而亲切,她就是深圳。在这部两小时的舞台剧中,这座城市独有的符号如星星般点缀着,它们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犹如万家灯火,足以照亮每一位异乡人。这些城市符号勾勒了这座城市的面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的时间与脉络、喜乐与哀伤。因此可以说,舞台剧《深圳青年之12道选择题》以无限的深情,以城市符号独有的辨识度,建构了深圳城市家园的形象。

每一座城市都是相同的,每一座城市又是不同的。因为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味道与颜色,都拥有自己的城市符号,包括物质符号与文化符号。

剧中的深圳大学、深圳义工、炒股票、服装贴牌、银行职员、人工智能、西部支教,甚至女主人公邱若冰父亲的广东话、母亲的上海话和她的普通话等,都是剧中鲜明的城市符号,它们原汁原味地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当下。城市符号不仅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金融、科技与商业高度发达的特质,更能让观众感到真实与亲切,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身边。这部剧不只是以小剧场的体量拉近与观众的物理距离,更是以城市符号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置身于小剧场的观众犹如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原初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获得了身心的慰藉,实现了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心理认同。

移民是深圳特有的文化符号。剧中四位年轻的主人公——邱若冰、霍成、于震雷、刘小芬,他们是同学,都毕业于深圳大学。他们也是“深二代”,在这座城市出生,在这座城市成长,又在这座城市老去。年轻时的霍成简单又纯真,有着当作家的文学梦,也因此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然而,在商业的大潮里,他终究抗拒不了物质世界的灯红酒绿,背叛了爱情,也背叛了理想,一路沉沦下去。而给予霍成美好爱情的邱若冰则是城市理想的化身,她做义工,去西部支教,为爱情奋不顾身,她的美丽、纯洁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故事的时间安排耐人寻味,跨越了从2008年到2060年的50多年。编剧以美好的想象,畅想了未来的深圳,那就是,它不再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只是历史,这座移民城市已经变成了家园。因为在剧之尾声,也就是2060年,曾经走入歧途的霍成,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作家梦,完成了"深圳青年"的书写。虽然他已经永远地失去了邱若冰的爱情,因为他必须为自己的迷失付出昂贵的代价,可是他却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了心灵的救赎。

为何要以这些物质的、文化的城市符号连缀成一部舞台剧?这部以城市为故事背景的舞台剧,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城市符号本身也应该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最真实的自我。因此这部剧应该是深圳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它弘扬了城市的本土文化,这就是舞台剧《深圳青年之12道选择题》的价值之所在。因为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独特的光芒,所以剧中的城市符号都闪闪发光。反之,因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在闪光,所以城市的光芒更加璀璨。更重要的是,书写本土文化的舞台剧《深圳青年之12道选择题》,与众多的艺术形式共同建构起城市文化心理的认同。尽管寻求这种文化心理认同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深圳人建设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园。

巧合的是,笔者也是在2008年以移民的身份来到这座城市,也就是剧中故事开始的时间。几年来,不停地有逃离这座城市的念头,可是终于有一天夜晚,出差归来,在深圳机场的上空,看到了万家灯火,长舒一口气,这就是家园了。此时,又想起那晚的万家灯火,那灯火在心中闪闪烁烁。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