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第一高楼”勾勒出城市的生长曲线

作者:李跃 来源:深圳深圳 责任编辑:yezi 2022-12-14 人已围观

2019 年 5 月 26 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举行了一次国际垂直马拉松大师赛,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等   17   个国家与地区的400   名选手参赛,其中有多位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 平安金融中心是深圳第一高楼、全国第二高楼以及全球第四高楼,高约 600 米。选手需要爬 116 层楼、3201 级台阶到达终点。最终,一名叫刘志森的选手夺得专业组男子冠军,从地面跑到顶楼,用时 19 分52 秒。
 
而不断长高的深圳,从当年高约   15   米的“第一高楼”走向如今约600 米高的“第一高楼”,花了约 40 年的时间。

位于罗湖火车站西广场附近的华侨大厦,高约 15 米,共 5 层,目前 是一家接待外宾、华侨的商务型涉外星级酒店。网上已找不到关于它的 更多介绍,有限的资料显示,它始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是当时深圳 最高最豪华的建筑。

前几年,有人在网上吐槽说,华侨大厦才   5   层高,竟然也敢称大厦?不过,这位网友如果能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深圳 以及中国,或者翻出那个年代的老照片,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了。那个 年代,城市建筑普遍以二三层为主,五层高楼已有鹤立鸡群之感。

但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开阔地带后,深圳的生长速度超出了许多人 的想象,“第一高楼”不断被刷新,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向天空延伸,迅速 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摩天之城。
 
在深圳华强北密密麻麻的高楼森林中,有一座不起眼的楼房,低调、朴素,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到它,更没人会想到,它有着堪称显赫的 身世,与深圳的发展史紧紧连在一起—它就是电子大厦,曾经的“深 圳第一高楼”。

电子大厦始建于 1981 年 1 月,1982 年 8 月竣工,楼高 20 层,69.9 米高,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高楼,也作为当时深圳的地标建筑,出现 在关于深圳的各种宣传画册、笔记本插图中。这样的高度,率先为深圳 注入了现代化气息。

电子大厦也是深圳第一栋以城市支柱产业命名的大厦,围绕电子大 厦,逐渐兴起华强北电子商圈,尤其是手机批发零售业务闻名全国。可 以说,最初的华强北记忆是从电子大厦开始的,它是一个催生华强北的 巨大的助推器。

仅仅三年后,电子大厦的荣光就让位给了国贸大厦。直到今天,国 贸大厦仍然可能是深圳知名度最高的建筑。对深圳来说,它已不只是一 座建筑,还是一个精神符号,因为,它是著名的“深圳速度”的起点。

1982     年,深圳开始筹建国贸大厦。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是合和大厦,建成于 1980 年,位于湾仔著名的皇后大道东,楼高 65 层。几乎与 此同时,南京金陵饭店建设方正在谋求建成当时的中国内地第一高楼, 计划建设  37  层。为了和香港形成完美对接,国贸大厦规划建设  53  层,高 160 米,是当时内地的第一高楼。 香港的合和大厦顶部有个圆形的旋转餐厅,曾是一个风靡港岛的著名景点。国贸大厦也在 49 层设计了一个圆形的旋转餐厅。到旋转餐厅俯 瞰深圳及对面香港风光,同样曾是很多来深旅者的打卡留念之地。

国贸大厦的建设者试验成功了一种叫“滑模施工”的建造技术。参 与建设的工程师罗君东向媒体回忆,国贸大厦主楼开建后,先是 7 天建一层,后来速度提升到 5 天、4 天一层。从第 30 层开始,持续以 3 天一层的速度盖楼—当时香港的最快速度是 5 天一层,美国的最快速度是 4天一层。“深圳速度”由此传播开来。

国贸大厦
 
那时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平均每周都会播发一条关于深圳的新闻报道。画面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这座正在一天天长高的中国第一高楼。 1984 年春天,在国贸“爬升”到一半的时候,第一次到南方视察的邓小平 站在旁边的国商大厦楼顶,亲眼观看了国贸工地。1992 年,邓小平再次南 方视察,在国贸旋转餐厅里留下了经典的历史镜头。此外,江泽民、李鹏 以及国际政治要人尼克松、布什、海部俊树、李光耀、加利等也先后到国 贸大厦参观过。这是属于它的另一种“高度”。

1994 年 5 月 27 日,当专程从东京运过来的 6 颗金螺栓被牢牢拧在 巨大的钢架上,地王大厦的钢结构施工正式开始—地王大厦其实是它 的别称,它的正式名称叫信兴广场。1992     年,深圳市政府将蔡屋围的一块旺地推向市场,这块地总面积  18734  平方米,是内地首次实行国际招标出让的地块,吸引了近   200   家境内外公司竞标。最终,深业集团和熊谷组公司联合以 1.4 亿美元中标,创下了当时深圳土地交易最高价,故以 “地王”冠之。


1995 年,高 69 层、总高度 384 米的地王大厦主楼提 前两个月封 顶,成为深圳新 地 标。它也是当时的亚洲第 一 高 楼、 世 界 第 四 高 楼, 也 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 筑。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地 王 大 厦 宽和 高的 比例 为 1:9, 创 造了当时世界超高层建筑最 “ 扁 ” 最“ 瘦 ” 的 纪 录。 身 材虽苗 条,但酷似钥匙的外 观却丝毫没有减弱 它“君临 天下”的霸气。
 

地王大厦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及 21 世纪初,各种版本的深 圳地图 上,都少不了地王大厦的身影。事实上,它的“深圳第一高楼”的身份,足足保持了   16   年之久。直到 2011 年,就在它的身旁,京基 100 大厦以 100 层楼、441 米的高度,取代了地王大厦成为深圳新地标。从京基   100   的顶层,可以轻易俯视 384 米高的地王大厦。

京基   100   当时的高度,在全球摩天大楼中名列第八,也是中国民营地产企业投资建造的最高建筑,京基  100  使用的钢板最大厚度达到了  130毫米,大厦的用钢量达到了   6   万吨,这在深圳甚至全国来说都是首例。

将所有的焊缝连接起来,累积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   4   周。

京基 100 的出现,也是城市变迁的一种折射。2009 年,深圳被媒体 评为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成为解读深圳的重点 词汇。热气腾腾的深圳,需要一座代表城市金融属性及创新力量的新的 摩天大楼为标志,京基  100  由此应势而生。

2014 年 7 月 15 日上午,深圳福田中心区 400 多米的高空上,随着一根长达   10   余米的钢柱吊装完成,“深圳第一高楼”的名头再次易主。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近 600 米,共 118 层,再一次刷新了“深圳第一高 楼”的纪录,在全球摩天大楼中名列第四。

2018 年 3 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向公众开放,可 360° 鸟瞰四面八方的城市景观。值得一提的是,观光层每个转角处都设置有 一个三角形的玻璃地板,带给人悬浮在高空的逼真体验。一个在这栋大 楼里上班的名叫小意的文艺青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抒情 :“去过许 多国家,也看过许多城市的美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深圳算一个。就 在这栋大楼 116 层的云际观光厅,360°鸟瞰深圳城市景色,向 599 米的 天空致意,一段难忘的天际之旅,震撼良久、回味至今。”

2018 年 9 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经受了中心风力达 17 级的超强台风 “山竹”的袭击,安然无恙。其中一个设计奥秘是,大楼里安置了两个 分别重达 500 吨的“定楼神器”—阻尼器。当台风来临,大楼在风中 摆向某一方向时,阻尼器会在电脑和电机的控制下朝反方向运行,从而 减缓大楼的摆幅,充当天平砝码的角色。

…… “深圳第一高楼”的不断易名,勾勒出了城市的生长曲线。

一部深圳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高楼成长史。相关研究报告显示, 2018 年全球共有 144 座超过 200 米的新建摩天大楼,中国共有 76 座。而深圳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上建成高层建筑最多的城市,共建成   12   座超过200 米的摩天大楼。目前,深圳共拥有 40 栋 300 米以上高楼,成为名副其 实的摩天之城。

当然,这样的高度并不是深圳刻意追求的结果。这很重要。一些地 方的摩天大楼建设往往沦为面子工程,早在 1999 年,经济学家安德鲁 • 劳伦斯就提出了一个叫“摩天大楼指数”的概念,大意是对摩天大楼的 投资热潮,会成为经济衰退的先兆。但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深圳。不久 前,美国有线电视网报道称,深圳的高楼并不是为了赚取吆喝才建设 的,而是具有可持续性,与城市的经济活力是相匹配的。这样的结论, 当然有一大堆严谨的经济数据作为支撑。务实理性,本来就是描述深圳 精神的一个维度。

相对于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深圳的土地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 而且,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深圳还相当“奢侈”地将近一半的面积列为 生态控制线。在这种情况下,建高楼、追求单位面积的高产出,就成了 一种必然选择。在深圳,很多高楼就是一个吞吐量巨大的人才、资金、 技术集散地,仅福田 CBD 就拥有 69 栋亿元楼(即纳税过亿楼),数量 居全国第一位。如今,近 300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深圳设立了总部,并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入驻深圳。一座座摩天大楼就像一条条伸 向天空的手臂,将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和金融重镇的角色托举得更高。

未来的深圳仍将向上寻找空间,深圳的城市天际线会一次次得到刷 新。深圳是一个血液里流淌着改革基因的城市,城市在改革的大地上扎 得越深,未来就可能“长”得越高。那些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摩天楼 群,将在时间之轴上一次次为城市留下成长的刻度。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