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岭南人文初祖及其他
作者:李跃 来源:深圳深圳 责任编辑:yezi 2022-12-14 人已围观
先来看一个故事。
《加勒比海盗》系列中,有一个“世界海盗王大聚会”的画面,席中 赫然坐着一位名为“清(Ching)氏”的老太太,领导着来自东方的海 盗团伙。这个女海盗形象来自大文豪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女海盗清寡 妇》。而小说的原型确有其人,但不姓清,更不是奇怪的老太婆,而是一 个居住在新安的叫郑一的海盗的妻子,人称郑一嫂。话说郑成功他爹郑芝龙是明末最为猖獗的海盗,他兼并了其他团伙 并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郑成功撤 往台湾时,部将郑建来不及跟随,只能率领部下从福建逃往广东,重新 成为海盗,郑一嫂的丈夫郑一便是其后代。
郑一去世后,郑一嫂成为海盗首领,高峰时拥有十万部众和千艘 战船,活动范围覆盖整个广东沿海,被普遍认为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海盗 组织。由于在和英军的海战中吃过亏,郑一嫂积极购买西式武器装备手 下,当时的清军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屡战屡败。
郑一嫂后来归顺了朝廷,并被封为诰命夫人。再后来,郑一嫂带着 财产和部分手下定居澳门,他们把船上的赌博风气带下来,靠开赌场过 滋润生活,颐养天年,有人认为她是澳门赌博业的奠基者。
是的,你一定想不到,在这个故事里,深圳人原来还与博尔赫斯、 与《加勒比海盗》发生过关联,这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许多人对深圳的 想象与认知。深圳出现在各种宏大叙事、经济数据、发明创新里,也出
现在方志乃至各种民间传说里。这是深圳的 A 面与 B 面,让人感受到了深圳之“深”。 是的,深圳自古以来便并非只有蛮烟瘴雨,而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人文储藏。如果说郑一嫂的故事毕竟更多见诸野史,而且并非以正面形 象示人,但考证典籍,正如一些有影响的考古发现校正了人们关于深圳 无历史积淀的偏见一样,从这里走出来的历代名人,也让人感受到了这 块土地所承载的文化重量。
比如,被称为岭南人文初祖的晋代孝子黄舒就出生在深圳沙井。最 早记述黄舒事迹的史书,是南朝宋沈怀远所著《南越志》:“宝安县东有 参里,县人黄舒者,以孝闻于越,华夷慕之如曾子之所为,故改其所曰 参里也。”黄舒死后葬于“大田乡猪母岗”,就在现在的步涌村大田路 旁。2001 年,在一片茅草丛中,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和当地村 民发现了“黄舒墓”,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明朝末年,陈文豹是西乡有名的乡贤,当清兵攻进广东地区后,他 组织了 2000 多人的团练,保境安民。由于他很有声望,附近盗匪无不 敬畏。其时,南明著名抗清将领,“岭南三忠”之一张家玉在东莞抗清 失败,逃到西乡后,得到了陈文豹的拥戴。陈文豹拿出所藏的两大瓮白 银,招兵买马,助其抗清。顺治四年(1647 年)六月,清军攻陷南头 城,乘势围剿西乡。张家玉和陈文豹摆出“空城计”,解了西乡之围。 几天后,清军卷土重来,两天两夜的厮杀后,陈文豹战死沙场,西乡惨 遭屠戮。张家玉的盟弟罗应垣在《张文烈公军中遗稿》书序中说及陈文 豹 :“新安布衣陈文豹,破万金之产,全家殉国,于此亦足发明先生忠诚 鼓励,大有激扬于世教矣。”
到了近现代,整个岭南人才辈出,从深圳走出的名人就更多了。 晚清时的广东人欧榘甲所著的小册子《新广东》中,专门讨论过岭南人 文繁盛的原因,认为要点有四 :一曰人才之出众,二曰财力之丰厚,三曰地方之握要,四曰户口之繁殖。这样的论断当然同样适用于深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国植树节的首倡者是一位地道的深圳人—凌道 扬,祖籍广东省新安县布吉丰和墟(今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老街),中国近 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水土保持专家之一。他发起创建中国第一个林 业社团组织“中华森林会”,倡导设立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参与制定 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参与创办香港中文大学。
除了凌道扬之外,布吉凌氏在多个领域人才辈出。比如,凌善安曾 任国子监教授,教过光绪皇帝英文 ;凌筱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 一批妇产科专家之一……此外,西乡人郑毓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 位的女性律师,开了现代“女子参政之先例”。1925 年,郑毓秀被聘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人很早就远渡重洋,将移民触角伸向了海 外,并从中诞生了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苏里南第三代华人麦克 • 杨 祖籍龙岗区龙城街道龙西社区楼吓村,其祖辈早在 100 多年前就移居苏 里南。凭借勇气与坚韧,凭借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秉性,他们不但在异国 他乡扎下根来,麦克 • 杨还成功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并担任苏里南环 境整治和土地森林政策部部长,成为苏里南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华人部 长之一。
前几年,深圳曾发生过一起万里寻亲的故事—葆拉是美国第一个 掌管一流广播公司的黑人女性,曾被评为美国商界最具影响力的非洲裔 女性之一。退休之后,她开启了跨越两个大洲、四个国家和七个城市的 寻根之旅,寻找她的外祖父塞缪尔 • 罗。塞缪尔 • 罗原名罗定朝,为深 圳龙岗鹤湖新居罗氏后裔,当年背井离乡,远赴牙买加谋生,并结识了 牙买加姑娘,生下葆拉的母亲。后来罗定朝独自返回中国,葆拉的母亲 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带着遗憾离世。最终,葆拉在深圳实现了外祖 父所传 8 个家庭 100 多人最完整的一次相聚。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生而为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所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中国的文化传统,带给我们一种更深的寻根情结。 即使身居海外,即使身上只有部分中国血统,这种融入基因的寻根情结 仍然被顽强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个万里寻亲的故事,既是血缘的召唤, 也是一种向内的文化力量的召唤。比如,被称为岭南人文初祖的晋代孝子黄舒就出生在深圳沙井。最 早记述黄舒事迹的史书,是南朝宋沈怀远所著《南越志》:“宝安县东有 参里,县人黄舒者,以孝闻于越,华夷慕之如曾子之所为,故改其所曰 参里也。”黄舒死后葬于“大田乡猪母岗”,就在现在的步涌村大田路 旁。2001 年,在一片茅草丛中,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和当地村 民发现了“黄舒墓”,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明朝末年,陈文豹是西乡有名的乡贤,当清兵攻进广东地区后,他 组织了 2000 多人的团练,保境安民。由于他很有声望,附近盗匪无不 敬畏。其时,南明著名抗清将领,“岭南三忠”之一张家玉在东莞抗清 失败,逃到西乡后,得到了陈文豹的拥戴。陈文豹拿出所藏的两大瓮白 银,招兵买马,助其抗清。顺治四年(1647 年)六月,清军攻陷南头 城,乘势围剿西乡。张家玉和陈文豹摆出“空城计”,解了西乡之围。 几天后,清军卷土重来,两天两夜的厮杀后,陈文豹战死沙场,西乡惨 遭屠戮。张家玉的盟弟罗应垣在《张文烈公军中遗稿》书序中说及陈文 豹 :“新安布衣陈文豹,破万金之产,全家殉国,于此亦足发明先生忠诚 鼓励,大有激扬于世教矣。”
到了近现代,整个岭南人才辈出,从深圳走出的名人就更多了。 晚清时的广东人欧榘甲所著的小册子《新广东》中,专门讨论过岭南人 文繁盛的原因,认为要点有四 :一曰人才之出众,二曰财力之丰厚,三曰地方之握要,四曰户口之繁殖。这样的论断当然同样适用于深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国植树节的首倡者是一位地道的深圳人—凌道 扬,祖籍广东省新安县布吉丰和墟(今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老街),中国近 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水土保持专家之一。他发起创建中国第一个林 业社团组织“中华森林会”,倡导设立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参与制定 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参与创办香港中文大学。
除了凌道扬之外,布吉凌氏在多个领域人才辈出。比如,凌善安曾 任国子监教授,教过光绪皇帝英文 ;凌筱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 一批妇产科专家之一……此外,西乡人郑毓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 位的女性律师,开了现代“女子参政之先例”。1925 年,郑毓秀被聘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人很早就远渡重洋,将移民触角伸向了海 外,并从中诞生了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苏里南第三代华人麦克 • 杨 祖籍龙岗区龙城街道龙西社区楼吓村,其祖辈早在 100 多年前就移居苏 里南。凭借勇气与坚韧,凭借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秉性,他们不但在异国 他乡扎下根来,麦克 • 杨还成功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并担任苏里南环 境整治和土地森林政策部部长,成为苏里南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华人部 长之一。
前几年,深圳曾发生过一起万里寻亲的故事—葆拉是美国第一个 掌管一流广播公司的黑人女性,曾被评为美国商界最具影响力的非洲裔 女性之一。退休之后,她开启了跨越两个大洲、四个国家和七个城市的 寻根之旅,寻找她的外祖父塞缪尔 • 罗。塞缪尔 • 罗原名罗定朝,为深 圳龙岗鹤湖新居罗氏后裔,当年背井离乡,远赴牙买加谋生,并结识了 牙买加姑娘,生下葆拉的母亲。后来罗定朝独自返回中国,葆拉的母亲 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带着遗憾离世。最终,葆拉在深圳实现了外祖 父所传 8 个家庭 100 多人最完整的一次相聚。
对我们来说,也需要这样一种关于城市的寻根。了解深圳历史文 化,首先得从了解深圳历史名人开始,从了解那些与人有关的城市记忆 开始。那是一座人文富矿。
很赞哦! ( )
下一篇:寻访那些消失在历史烟雨中的书院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