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企鹅”戴上党徽:腾讯的党建工作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2015年 5月 21日上午,深圳会堂。
五月的小草与鲜花散逸着清香,会堂门前缓步而入的党代表们沉浸在浓浓的喜气里。这是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全市 1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 480名代表。代表们带着全市党员的殷殷嘱托,又一次会聚深圳会堂,商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大事。
主席台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肃然而坐,代表市委做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报告。他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后,也神色凝重地谈到了党建工作:要率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加强思想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不懈推进廉洁城市建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他望着台下面色庄重的代表们,深情地说:“今天,深圳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当代特区人手中。我们正面临新的形势、承担着新的使命。”“我们特区人有这个信心,更有这份担当!”
这只是深圳党组织建设引领经济特区发展的一幕。
1990年,李灏主持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后,经济特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走上正轨,每 5年便有一次党的盛会,像阳光一样引领深圳飞速向前奔跑。毛泽东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委和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成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破解发展中出现的难题,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特区现代化,显示出不同凡俗的领导水平。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根基所在。作为全国经济特区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深圳市委除了不遗余力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以及抓住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主线不偏离,抓住理论武装的基础不动摇,抓住以改革精神推进党建的动力不停步,抓住反腐败斗争的底线不懈怠,抓住制度建设的保障不放松外,更高瞻远瞩,格外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
作为日新月异、挺立改革潮头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基层社会单元主要为“两新”组织和社区。“两新”组织,也就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具体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而新社会组织,则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建设,是党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
华为、中兴、腾讯和大疆等“两新”组织,毫无疑问是深圳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全市最大的基层党委便在“两新”组织里。历届深圳市委意识到,必须加强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因而殚精竭虑,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管理模式和活动方式等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1995年,深圳市委成立了“两新”组织统管党委 —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这是全国破天荒的创举。8年后,随着“两新”队伍的壮大,又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后更名为市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统一领导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与此同时,深圳市委还决定,在全市 6个行政区 2个功能新区和全部 57个街道成立民营组织党(工)委,街道之下建立片区联合党委(党总支)。2007年 3月和 6月,人民南商业片区联合党委和财富广场联合党委先后成立。如此一来,辖区内所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被纳入了党建工作范围,构建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归口管理体系。2005年 7月,建党 84周年火热而喜庆的日子里,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党支部批准成立,留学人员的党建工作也不再游离在外,而是被纳入了市委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中。
探索和建立“两新”组织管理模式的同时,深圳市委集体又宵衣旰食,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
与其他基层社会单元不同,“两新”组织有其独特之处,深圳市委经慎重考虑,多方磋商后,先后出台了《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的意见》等 20多个文件。这些凝结创新智慧的文件,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党组织的组建、隶属关系,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使用,党务工作力量配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而微的相应要求。
“两新”组织的情况像经济特区出现的其他新鲜事物一样,颇为复杂,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等。深圳市委精心调研后,在“单位管理”的传统模式基础上,又按照条块结合、体内与体外结合、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结合的思路,探索实行了 6种党组织组建模式:单独组建,实行单位管理;联合组建,实行属地管理;依托新社会组织组建,实行行业管理;按档案管理关系组建,实行挂靠管理;片区组建,实行社区管理;“同乡村”组建,实行流入地管理。这些模式具有“开天辟地第一回”的独创性,有效解决了“两新”组织复杂的新问题。
深圳市委还在“两新”组织的经费保障方面做了重要的创新和实践。
自 1998年开始,对“两新”组织实行党费全额返还制度,规定市、区、街道党(工)委要从留存党费或财政经费中对“两新”组织给予适当补贴。各级党委和政府还采取各种扶持措施,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到 2010年底,深圳全市共建立 197个“流动党员之家”,总面积达 2.4万平方米,专门为“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服务。
五月的小草与鲜花散逸着清香,会堂门前缓步而入的党代表们沉浸在浓浓的喜气里。这是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全市 1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 480名代表。代表们带着全市党员的殷殷嘱托,又一次会聚深圳会堂,商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大事。
主席台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肃然而坐,代表市委做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报告。他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后,也神色凝重地谈到了党建工作:要率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加强思想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不懈推进廉洁城市建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他望着台下面色庄重的代表们,深情地说:“今天,深圳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当代特区人手中。我们正面临新的形势、承担着新的使命。”“我们特区人有这个信心,更有这份担当!”
这只是深圳党组织建设引领经济特区发展的一幕。
1990年,李灏主持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后,经济特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走上正轨,每 5年便有一次党的盛会,像阳光一样引领深圳飞速向前奔跑。毛泽东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委和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成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破解发展中出现的难题,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特区现代化,显示出不同凡俗的领导水平。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根基所在。作为全国经济特区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深圳市委除了不遗余力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以及抓住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主线不偏离,抓住理论武装的基础不动摇,抓住以改革精神推进党建的动力不停步,抓住反腐败斗争的底线不懈怠,抓住制度建设的保障不放松外,更高瞻远瞩,格外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
作为日新月异、挺立改革潮头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基层社会单元主要为“两新”组织和社区。“两新”组织,也就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具体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而新社会组织,则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建设,是党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
华为、中兴、腾讯和大疆等“两新”组织,毫无疑问是深圳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全市最大的基层党委便在“两新”组织里。历届深圳市委意识到,必须加强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因而殚精竭虑,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制度、管理模式和活动方式等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1995年,深圳市委成立了“两新”组织统管党委 —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这是全国破天荒的创举。8年后,随着“两新”队伍的壮大,又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后更名为市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统一领导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与此同时,深圳市委还决定,在全市 6个行政区 2个功能新区和全部 57个街道成立民营组织党(工)委,街道之下建立片区联合党委(党总支)。2007年 3月和 6月,人民南商业片区联合党委和财富广场联合党委先后成立。如此一来,辖区内所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被纳入了党建工作范围,构建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归口管理体系。2005年 7月,建党 84周年火热而喜庆的日子里,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党支部批准成立,留学人员的党建工作也不再游离在外,而是被纳入了市委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中。
探索和建立“两新”组织管理模式的同时,深圳市委集体又宵衣旰食,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
与其他基层社会单元不同,“两新”组织有其独特之处,深圳市委经慎重考虑,多方磋商后,先后出台了《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圳经济特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的意见》等 20多个文件。这些凝结创新智慧的文件,从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党组织的组建、隶属关系,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使用,党务工作力量配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而微的相应要求。
“两新”组织的情况像经济特区出现的其他新鲜事物一样,颇为复杂,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等。深圳市委精心调研后,在“单位管理”的传统模式基础上,又按照条块结合、体内与体外结合、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结合的思路,探索实行了 6种党组织组建模式:单独组建,实行单位管理;联合组建,实行属地管理;依托新社会组织组建,实行行业管理;按档案管理关系组建,实行挂靠管理;片区组建,实行社区管理;“同乡村”组建,实行流入地管理。这些模式具有“开天辟地第一回”的独创性,有效解决了“两新”组织复杂的新问题。
深圳市委还在“两新”组织的经费保障方面做了重要的创新和实践。
自 1998年开始,对“两新”组织实行党费全额返还制度,规定市、区、街道党(工)委要从留存党费或财政经费中对“两新”组织给予适当补贴。各级党委和政府还采取各种扶持措施,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到 2010年底,深圳全市共建立 197个“流动党员之家”,总面积达 2.4万平方米,专门为“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服务。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