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呼啸南下的军列:基建工程兵支援深圳建设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1979年 10月,一列从鞍山出发的火车风驰电掣,向南方疾行。车上满载着帽徽、领章熠熠闪耀的解放军官兵,一张张溢满了兴奋和好奇的脸在森林、村庄、城镇、河道一闪而过。若非车上装的是土建、机械等建筑设备而非锃亮枪炮,铁轨边肃然注目的人们,必定会以为南方又有了新战事……

这是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个团,有 3个土建连、1个汽车连、1个土方机械连等,共 1041人。车轮滚滚,山川、田野和屋宇仿佛蓦地插上了翅膀,向身后飞逝。列车日夜兼程,车上每一个官兵却都毫无倦意。他们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而来,对葱绿满眼的南方原本就充满好奇,何况此行的目的地又很特殊。眼下,他们口中所谈,心里所想,都是南海边的目的地—深圳,深圳。

这时候,深圳几个月前才从宝安县更名为深圳市,两个月前中央才正式决定试办“出口特区”,11个月后才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为经济特区;吴南生刚被习仲勋点将为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梁湘则还在广州,悠然忙着与深圳毫不相干的事儿。

基建工程兵能与深圳前行的脉搏共跳动,一方面得益于部队首长们的目光敏锐,他们看到了深圳不可限量的未来,断然决定派兵南下参加特区建设;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向中央的一再恳请。深圳大建在即,却严重缺乏专业施工队伍,仅有一家几百人的市属建筑公司,一个仅有十多人的建筑设计室,还有三家水泥厂、一家红砖厂、一家石灰厂,设备落后,产能低下,根本承建不了大型的建设项目。中央很快予以批准,一道命令传到鞍山,将这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官兵送上了飞奔的列车。

另一支工程兵部队接到南下的命令,要晚三个月。12月 20日深夜,夜色迷离,山影横斜,湖南郴州市东江水电站建设工地上灯火通明,人影幢幢。基建工程兵三十六支队三五二团的两个连正挑灯夜战,忙得不亦乐乎。蓦地,一阵电话铃急促响起来,与工地的号子声相应和。深更半夜会有什么事?连队指导员李国栋心里嘀咕,接过了电话。

电话是团部打来的,命令部队务必在 22日下午 3点 30分前赶赴深圳。李国栋抬手看了一下表,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了,东江距离深圳有 500多千米,山遥水远。

集合的军号紧急吹响起来。李国栋站在高处,挥舞手势,大声动员,要求立即准备,明早出发。战士们忙乱起来,收拾大大小小的工具,将沉重的施工机械装备一一抬上 30多辆解放牌卡车,然后回营房打背包,整理行装,每一步都急如星火。忙完,天刚放亮。“全体上车,出发!”一声号令,部队在山区公路上辗转跋涉,日夜兼程。离预定时间还有些距离,彰显南国风情的树木扑入眼帘,他们长吁一口气:终于踏上了深圳的土地。
这两个连队算是增援部队,被编入了先期到达的队伍里。

部队驻扎在与荒山野岭无异的通心岭片区,砍掉丛生的茅草荆棘,搭起了简易窝棚。官兵们有些失望,日夜盼着深圳,终于到来时,迎接他们的不过是荒凉与落后,甚至还不如自己老家所在的县城。还有漫天飞舞、“热情好客”的蚊虫。官兵们多是北方人,从未见过如此狠毒的蚊子,一叮就是一个大包,让皮肤红中泛紫,十天半月好不了。

最难的是,海边的深圳竟然缺水,挖一口井,打出水来又苦又涩;天上明明一轮烤得肉痛的烈日,未多久台风卷地而来,将窝棚迅疾扫上了半空。暴雨也随之而来,将有些发蒙的官兵们浇灌个透彻。深圳百姓对官兵们也将信将疑,说:“这么年轻的娃娃兵,能够建起房子吗?”还有人嘀咕道:“兵是用来打仗的,没听说过会搞建筑施工,到底行不行啊?”

官兵们很快便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了。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