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深圳精神

作者:《深圳的光荣与使命》编写组 来源:深圳的光荣与使命·大学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深圳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和文化熔炉,在40多年的特区建设中铸造出共同的思想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并逐渐演化成以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精神”。“深圳精神”的凝练、概括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生动展示了深圳城市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拓荒牛”基础上凝练的“特区精神
 

▲图1 拓荒牛雕塑
 
在深南大道,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有一座深圳人十分熟悉的雕塑——“孺子牛”,也有人称它为“拓荒牛”。它重4吨、长5.6米、高2米、基座高1.2米,以花岗石磨光石片为底座;牛埋首发力,四腿后蹬,全身紧绷,奋力腾跃,将身后一个巨大的树根拔出地面……
 
“孺子牛”雕塑于1984年7月27日落成,名字取自“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现已成为深圳精神乃至改革开放精神的世纪象征。深圳经济特区刚建立那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为机关大院设置一座雕塑,来表达特区建设精神,以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先后考虑了“大鹏”“荷花”“狮子”等方案,但最终都被否定了。经过一年多的考虑,最终确定了“拓荒牛”的方案,因为当时特区里那些忙碌着的推土机、拖拉机、汽车和建设者,就像是牛一样奋力耕耘。改革开放,搞特区建设,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要求深圳的建设者们奋斗到底,雕塑一个“拓荒牛”最合适不过。如今,“孺子牛”雕塑坐落在深圳市委大院外面的花坛中,市民和游人可以近距离观赏,“孺子牛”雕塑成为鹏城街头一道闪亮的景观,鲜明地体现出深圳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无私奉献、奋勇前进的精神。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物质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随着对外经济活动开展,各种资产阶级腐化的生活方式和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快速涌入,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势必给深圳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在中外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社会背景下,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并引领深圳主流文化,加强塑造独特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将早期“拓荒牛”精神高度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的“特区精神”,深刻诠释了那一时期深圳经济特区人民吃苦耐劳、默默耕耘的精神面貌。“特区精神”的提出,是对城市文化特色的解读,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也是深圳人集体意识和文化自觉的体现,获得了广大干群的认同,起到了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作用。深圳经济特区经过10年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诸多成就,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人口大举迁入。为了顺应特区发展的实际情况,1990年,深圳市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在“特区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了“团结”,期望全国各地来深的建设者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同时将“献身”改为“奉献”,在提倡积极奉献的基础上,也尊重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将“特区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8个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