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寻访那些消失在历史烟雨中的书院
作者:李跃 来源:深圳深圳 责任编辑:yezi 2022-12-14 人已围观
对深圳来说,曾经的最大的误解与偏见,可能莫过于“文化沙漠” 说了。有人曾考证,“文化沙漠”一词最先用于深圳,特指文艺、教育、 精神生活等较为匮乏的地区。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来源于对真实的深圳的隔膜。且不说今天的 深圳已成为全球知名的“设计之都”,成为首个“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 市”,即便从历史上看,深圳也并非只有蛮烟瘴雨,而是文脉绵延,书院 文化颇为发达。
书院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岳麓书院到白鹿洞书院,某种程度上,一部文化传播史也就是一部书院史 ;从朱熹到王阳 明,众多先贤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讲学于书院,他们的重要学术研究成 果不少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
在北宋深圳地区,有历史记载的最早书院是建于宋代的力瀛书院, 由北宋进士邓符协于 1075 年创办。与广东境内其他 3 家知名书院比较, 它创建的时间仅晚于英德的涵晖书院,但在学舍设置、办学条件、育才 贡献诸方面,胜于涵晖书院。
据《邓氏师俭堂家潜・四世祖符协公家传按语》载 :“公性笃学,好交贤士。解任后,筑室桂角山下,创力瀛书斋,建书楼,读书讲学。置 客馆、书田城于里中及郭北。修桥梁,发膏火,以资四方来学之士。乐 育英才,多所造就。”力瀛书院的准确遗址今已不可考。据清嘉庆王崇熙所著的《新安县志・山水略》载 :“桂角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多产桂,两山竞秀如角,一名龙潭山,宋邓符协筑力瀛书院讲学于其下,今基址尚存。”这说明,至 少在清代,这座深圳最早的书院还没有“失踪”。
事实上,到了清代,深圳的书院文化更加蓬勃兴旺。光南头古城 内,就有三座官办书院,分别是宝安书院、文冈书院、凤岗书院。其中 最早的宝安书院,是丁棠发任新安知县时所建的。
丁棠发,字卓峰,浙江嘉兴府嘉善人,戊辰科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任新安知县。丁棠发博览群书,喜好诗文,其所作《忆扬 州》为时人传诵,被收入徐世昌所编《清诗汇》中 :烟花佳丽古扬州,隋帝行宫迹尚留。 绵缆船归杨柳岸,玉台花发广陵秋。 中宵明月闻歌吹,十里珠帘卷画楼。 油壁香车虚客梦,为言小杜未曾游。 他上任后,宽惠仁慈,清理丁粮,均平徭役。他发现南头城里还无社学,认为“惟是地斥卤近海,民轻于犯法,若不施教化,辄弃人于讯刺 击断之间,是郅都、宁成贤于毕公、召伯也”,于是召集绅士,商量创建 宝安书院。
经过商议,他们认为东门外学宫有山海拱卫的形胜,就将书院选 址在它的右边。购买砖石木料以及建设经费需 600 金,丁棠发捐俸 300 金,绅士和富人义助另一半。书院中间建有大堂,大堂正中悬挂着时任 中丞的高公赐额“薪樵教泽”;前有大门,楔悬“宝安书院”。前凿大 池,栽荷其中,书院四周遍植垂杨、桃李、桂杏之属。
书院建成后,丁棠发延请温泽孚主持书院的讲席。 温泽孚,字上汲,新安县西乡人。幼年就十分聪颖,得到明末“岭南三杰”之一的张家玉的赏识。长大后,他博览群书,邑中士人都很佩 服他的知识渊博。他对《易经》的研究尤为精湛,以《易经》中试,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 )庚午科举人。他先任崖州学正,题升琼州府教授,未任而卒,时年 77 岁。 丁棠发任满离任时,新安全县乡绅为他立了一块去思碑,嘉庆年间这块碑还保存在南门内。然而,不久后因为海盗猖獗,宝安书院地处南 头城的东郊,没有城垣的保护,很多子弟不敢在那就读,久而久之,书 院就破落了。嘉庆庚申年(1800 年),书院改成了水仙庙。继任者段巇生为湖南常宁人,进士出身。他也一贯好文,注重教 化。他来到新安后,发现宝安书院已经破败不堪,为解决新安子弟的读 书难问题,便发起筹建文冈书院。
文冈书院的校址在城西五通街,原来是一个姓徐的守备购买的,只 有 13 间房屋,他又从周围蔡、叶各姓那里买地建屋,共有 29 间房屋。守 备打算将房屋转让给巡司周联甲、胡文焕,有一天,两人和段巇生谈起 此事。段巇生于是就和他们商量 :“为何不让给我?我买下来办社学。”
两人听后一致同意。徐守备听说段买房是用来办学,价值 140 两的 房屋,100 两就卖给了段巘生。学校建成后,取名为文冈书院,段巘生 亲自撰写《创建文冈书院社学社田记》,要求“嗣后文武各官,不得占为 衙署 ;租石银两,不得私收颗粒分毫 ;当事往来,不得借为传舍,以荒 生童学业,有负圣天子建立社学之至意。而奋志青云之士,务期砥砺切 磋,明体达用,为名世、为良臣,庶于吾道,大有光也”。
在文冈书院先后担任过山长的有 :冼攀龙,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举 人 ;黄梦桂,雍正四年丙午举人 ;邓晃,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举人 ;蔡 珍,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举人 ;陈宗光,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举人。从中不 难看出,文冈师资力量雄厚,新安清代前期文化教育已然兴旺。
事实上,新安县的大姓望族非常重视子弟教育,提倡耕读传家, 鼓励族人参加科举,晋身仕途,为家族增光。他们在村内大设书室、学 舍,并在宗祠、书室和家塾里,悬挂子弟的功名牌匾。除了官办书院外,还有众多私人兴办的书院、书室星罗棋布于这块土地上。如今,在深圳的一些老村落里,尚存有它们的身影,如东门的思月书院、西乡乐 群村的绮云书室、南山向南村的义方书室和逢源书室、福永凤凰老村的 顾三书室、沙井的智熙家塾、光明圳美村的德淳书室、公明玉律村的集 芝书室等。
其中声名较盛者,当数思月书院。该书院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明 代张姓宗祠,张氏兄弟四人思月、爱月、怀月、念月,是向西村、湖贝 村、水贝、田贝的张姓始祖。思月书院原址在南庆街 22 号,是老深圳 人熟悉的古迹,后迁移到东门步行街,1997 年重建,仍保留了原建筑风 格—行走在东门老街,经过思月书院时,也许你仍能听见有琅琅读书 声穿过嘈杂市声,朝你飞奔而来。
丁棠发,字卓峰,浙江嘉兴府嘉善人,戊辰科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任新安知县。丁棠发博览群书,喜好诗文,其所作《忆扬 州》为时人传诵,被收入徐世昌所编《清诗汇》中 :烟花佳丽古扬州,隋帝行宫迹尚留。 绵缆船归杨柳岸,玉台花发广陵秋。 中宵明月闻歌吹,十里珠帘卷画楼。 油壁香车虚客梦,为言小杜未曾游。 他上任后,宽惠仁慈,清理丁粮,均平徭役。他发现南头城里还无社学,认为“惟是地斥卤近海,民轻于犯法,若不施教化,辄弃人于讯刺 击断之间,是郅都、宁成贤于毕公、召伯也”,于是召集绅士,商量创建 宝安书院。
经过商议,他们认为东门外学宫有山海拱卫的形胜,就将书院选 址在它的右边。购买砖石木料以及建设经费需 600 金,丁棠发捐俸 300 金,绅士和富人义助另一半。书院中间建有大堂,大堂正中悬挂着时任 中丞的高公赐额“薪樵教泽”;前有大门,楔悬“宝安书院”。前凿大 池,栽荷其中,书院四周遍植垂杨、桃李、桂杏之属。
书院建成后,丁棠发延请温泽孚主持书院的讲席。 温泽孚,字上汲,新安县西乡人。幼年就十分聪颖,得到明末“岭南三杰”之一的张家玉的赏识。长大后,他博览群书,邑中士人都很佩 服他的知识渊博。他对《易经》的研究尤为精湛,以《易经》中试,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 )庚午科举人。他先任崖州学正,题升琼州府教授,未任而卒,时年 77 岁。 丁棠发任满离任时,新安全县乡绅为他立了一块去思碑,嘉庆年间这块碑还保存在南门内。然而,不久后因为海盗猖獗,宝安书院地处南 头城的东郊,没有城垣的保护,很多子弟不敢在那就读,久而久之,书 院就破落了。嘉庆庚申年(1800 年),书院改成了水仙庙。继任者段巇生为湖南常宁人,进士出身。他也一贯好文,注重教 化。他来到新安后,发现宝安书院已经破败不堪,为解决新安子弟的读 书难问题,便发起筹建文冈书院。
文冈书院的校址在城西五通街,原来是一个姓徐的守备购买的,只 有 13 间房屋,他又从周围蔡、叶各姓那里买地建屋,共有 29 间房屋。守 备打算将房屋转让给巡司周联甲、胡文焕,有一天,两人和段巇生谈起 此事。段巇生于是就和他们商量 :“为何不让给我?我买下来办社学。”
两人听后一致同意。徐守备听说段买房是用来办学,价值 140 两的 房屋,100 两就卖给了段巘生。学校建成后,取名为文冈书院,段巘生 亲自撰写《创建文冈书院社学社田记》,要求“嗣后文武各官,不得占为 衙署 ;租石银两,不得私收颗粒分毫 ;当事往来,不得借为传舍,以荒 生童学业,有负圣天子建立社学之至意。而奋志青云之士,务期砥砺切 磋,明体达用,为名世、为良臣,庶于吾道,大有光也”。
在文冈书院先后担任过山长的有 :冼攀龙,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举 人 ;黄梦桂,雍正四年丙午举人 ;邓晃,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举人 ;蔡 珍,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举人 ;陈宗光,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举人。从中不 难看出,文冈师资力量雄厚,新安清代前期文化教育已然兴旺。
事实上,新安县的大姓望族非常重视子弟教育,提倡耕读传家, 鼓励族人参加科举,晋身仕途,为家族增光。他们在村内大设书室、学 舍,并在宗祠、书室和家塾里,悬挂子弟的功名牌匾。除了官办书院外,还有众多私人兴办的书院、书室星罗棋布于这块土地上。如今,在深圳的一些老村落里,尚存有它们的身影,如东门的思月书院、西乡乐 群村的绮云书室、南山向南村的义方书室和逢源书室、福永凤凰老村的 顾三书室、沙井的智熙家塾、光明圳美村的德淳书室、公明玉律村的集 芝书室等。
其中声名较盛者,当数思月书院。该书院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明 代张姓宗祠,张氏兄弟四人思月、爱月、怀月、念月,是向西村、湖贝 村、水贝、田贝的张姓始祖。思月书院原址在南庆街 22 号,是老深圳 人熟悉的古迹,后迁移到东门步行街,1997 年重建,仍保留了原建筑风 格—行走在东门老街,经过思月书院时,也许你仍能听见有琅琅读书 声穿过嘈杂市声,朝你飞奔而来。
思月书院
正是因为书院有着传道济世、兼容并蓄、自由讲学的特征,以及天然具有开放的治学精神,近来,书院文化在历经近百年的沉寂后开始悄然复兴,不但一些高校尝试恢复书院文化,实践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一
对深圳来说,现代书院的创办也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的进一步 丰富。深圳有市民文化大讲堂,有读书论坛,有各种各样的周末讲座, 但是,这些都不能代替书院,不能代替书院所拥有的独特“气场”。秉 承城市的开放、创新特质,在铸造城市人文精神、“寻访”人文价值等方 面,现代书院将进行更多有益探索。
一座有书院的城市,是亲切的,妥帖的,有温度的。
很赞哦! ( )
上一篇:岭南人文初祖及其他
下一篇:寻找一个灿烂王朝最后的背影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