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红色线:从“特区拓荒牛”驶向“志愿服务队”的清水河街道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 (罗湖) 责任编辑:chen 2025-01-03 人已围观

清水河街道的梅园社区是罗湖区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社区,“拓荒牛”建设者占比83%。1979年,2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用青春和汗水开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创造了3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其中,基建工程兵00019部队在清水河街道梅园社区红岗西村驻扎,何林就是其中的一员。据他回忆:“感觉一支烟的工夫就能把深圳走完看完,到处都是铁丝网、土路。”当时战士们穿的是尼龙布衣裤,住的是竹叶棚,吃的是二米饭、咸菜,喝的是冬瓜汤,遇到台风天,棚子都被吹个底朝天,到处都是蚊子、老鼠,时常碰见蛇和野猪。
 
老兵口述历史采写展示活动——“致敬百年,我心向党”。为了记录下这些珍贵的记忆,清水河街道在辖区内招募小记者,挨家挨户地敲开老兵的家门,认真地聆听老兵们一字一句地讲述过往。收集的文字、影像、旧物等珍贵资料最后汇总成展,3个月内接待了超3000名观众。街道还根据老兵的口述内容,通过浮雕、版画、图文专栏等形式打造“基建工程兵拓荒记忆”文化长廊。长廊中有一张经典图片——《升》,在红岭大厦建筑工地以仰拍形式展现基建工程兵的工作场景,反映出特区初创时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张力。这个作品还获得了第1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摄影作品《升》

基建工程兵向青少年讲述奋斗故事
 
引领鹏城特色党建品牌——“老兵护梅园”。清水河街道的老兵传承远不止于此,除了特区初创时期的建设主力基建兵,这里还汇聚着抗美援朝老兵、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以及援越抗美老兵。走进清水河,随处可见退伍军人的身影:由老兵们组建的“拓荒牛”老兵宣讲队,在机关、企业、社区开展“三进”宣讲活动;以“拓荒牛”文化长廊作为红色教学点,基建老兵组织开展“行走的党课”……让一抹抹“橄榄绿”蜕变成“志愿红”,让退役军人先锋力量走巷入户,深入治安巡防、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老兵们的“拓荒牛”精神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年轻党员干部埋头基层、砥砺前行。

回望过去,清水河这趟“列车”从历史的尘埃中驶出,满载着那湖光山色映照着的动人故事、那砖墙瓦缝中沉淀着的百年记忆,以及产业焕新的满满活力。展望未来,清水河正朝着一个“时间效率有密度、生活品质有温度、城市共生有态度”的未来理想街区加速前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