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城市因精神而立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新时代深圳精神》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3 人已围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
 
纵观全球城市的兴衰起伏,从古典时代的长安、雅典,到中古时代的君士坦丁堡、佛罗伦萨、汴州、杭州,再到今天的伦敦、纽约、北上广深。一座城市之所以能标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其内质在于这座城市标立其身的价值与精神。一部全球城市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全球城市的精神史。
 
一、城市的精神源远流长
 
浩瀚宇宙,灿烂星辰。城市精神作为人类文明最为集中也最为精彩的现实表达,像是低垂夜幕下的启明星,凝聚着人类的理想信念,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化繁衍。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是城市群体的哲学表达。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城市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其独特的市民团体身份出现,要凝聚全体市民和整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与其他强权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德国著名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将一座城市和一个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的建立有利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弘扬城市文化精华、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凝聚城市人心力量,有鉴于此,中西方文明均对城市精神异常重视。
 
西方城市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文化,高度重视法律是其重要的精神特征。西方国家的法治精神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权力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导致利益的频繁冲突,而信奉法律的传统观念又为他们伸张正义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最终铸造了西方城市的普遍精神特质——法治文化。舒扬、莫吉武等人在《现代城市精神与法治》一书中指出,城市精神与城市法治的进步息息相关。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开创了人类有史以来声势浩大、历程复杂的全球化新航道。在这一航道里,西方先发国家的城市化,一直伴随着贸易、航海、工业革命以及技术进步,与殖民和战争同步伐,西方现代城市精神在传统的法治基础之上,增加了市场准入和民主参与等新的精神内涵。西方城市精神既体现出相似的特征,又彰显着特殊的逻辑印记,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西方强势国家城市群大约走过了500年的兴亡更替,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威尼斯,到发现新大陆的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马德里,海上霸权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伦敦,再到二战后崛起的美国纽约,西方现代城市在商品交换、殖民扩张中潮起潮落。
 
从具体城市来看,纽约将城市精神定位为“融合、创造、竞争、应变”,使其成为一座开放之城;东京以“干练、优雅、合作”来塑造城市精神,展现其生存环境现状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原则;北爱尔兰确立了“触摸精神、感受热忱”的城市精神;中国香港提出以“自强、灵活、包容、坚持”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强调了文化多元性以及中华文化的正统性。每当一座城市在面临新的危机或处在新的飞跃时,城市精神通过对市民公众产生导向、凝聚、辐射的作用,让城市在前进道路上迸发新的活力,城市精神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城市发展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
 
一座城市的历史折射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座城市的精神也同样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回溯中国历史,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静水深流、灿若繁星,中华民族自古高度重视礼仪伦理和城市人文的精神表达。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指出了中华民族崇礼尚仪、注重精神的文化特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朝的兴衰起起伏伏。在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时期,中华民族曾拥有领先世界的国际地位,彼时的首都也拥有协和万邦的国家气势、恢宏庞大的城市精神。盛唐时期是世界公认的盛世时代之一,特别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都城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宏,成为中国城市精神最为闪亮的名片。北宋盛世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今开封),明朝诗人罗玘将其描述为“兹维天地中,九州交逵衢”,当时,东京人口已过百万,直到几百年后,伦敦才成为欧洲首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人统计,《清明上河图》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绘有814个各色人物、73匹各种牲畜、25乘车轿、29艘舟船,真可谓车水马龙、一片繁华!当年的都城,以“兼使外藩辐辏中国”的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在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多方面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北宋盛世的基础。永乐盛世国家富强,疆域辽阔,郑和七下西洋,天下大治,有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远迈汉唐”。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其文治武功赋予这座城市特殊的城市精神,有学者归纳为“爱国统一、布局严整、崇文宣武、协和万邦”的城市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影响。
 
城市精神是一种现实的力量,是一座城市发展变革的旗帜。城市精神吹响了时代变革的号角,集中表达了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启迪着市民大众的觉悟,开辟着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城市精神的发展变化和城市存在的发展变化往往是不同步的。一方面,精神先于物质的存在而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具有先导性;另一方面,某种城市精神一旦形成,会不断地强化和固化其特质、惯性,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稳定性,而这样的稳定性在新的城市发展阶段又出现了滞后性、保守性,呈现出“思想禁锢”“传统束缚”的特点,新的城市精神则不可避免地要打破传统的桎梏,引领新的一轮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催生城市精神创新。城市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需要受城市发展这一经济基础决定和支配,城市发展制约着城市精神内容,社会生产生活的变革决定了精神产生的必然趋势。新精神是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越是城市发展、创新发展突出时期,新精神的创新发展就越深刻。同时,新精神的迸发需要城市新生力量聚合在一起,集中形成强大的突破力,发出时代的呐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