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此身安处是吾乡(五)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拥挤的影子》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7-05 人已围观

在深圳,我的心灵得以安放。我已大大方方地称之为故乡了。这个城市有一句让人心动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而我以“深圳已然是故乡”命名“街巷志”中的一本,就是为了与之相呼应。这么一句大白话,其实还是稍微冒险的。有那么一些奇怪的人,脑子里总有奇怪的想法,诸如“子不嫌母丑”“故乡的山水养育了你”“最美还是故乡人”“我的故乡我维护,谁也不能骂”……将他乡当作故乡, 在他们眼里不啻“认贼作父”。虽懒得搭理此类言辞,但还是应该把我的态度亮出来:一、我可不是随随便便把某地当妈,我只有一个妈,在一个小村子里生活。二、不管你是什么水养大的,但我喝的是父亲挑来的水,没喝过你家的水。三、美人有很多,为什么一定是“故乡”的呢?听某人大谈自己的故乡,他跟另一个人说,咱们××(省名或者县名)的人就是老实。我心里想,可我知道你,并不怎么老实。以地域遮脸的人,大有人在。四、你如果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大喝“××(省名或者市县名)人真是××(一句骂人的话)”,且你长得瘦小枯干,可能会有人站起来跟你叫板,甚至揍你一顿。但你在深圳的地铁上来这么一手,根本没人正眼看你。即使旁边的都有深圳户籍。那些誓死捍卫“故乡”的人,不一定多爱他们的“故乡”,是他们真没什么可捍卫的了,需找个事物来盛放人性恶的一面,因为在此旗号下,可以干很多伤天害理的事。五、我从不以生活过的地方出过什么名人伟人为自豪,也不为家乡的所谓名山大川而自豪,那里面没有我的任何努力,他们的光彩也不能给我个人带来一分一毫的荣耀。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各自独立。

此刻以深圳为故乡的我,仍坚持以上原则。这种状况带给我的改变是,回头打望自己长期生活过的地方,曾经的压抑和不爽、抵触和反感,渐渐熄灭了。身有所依,心态便平和。

我怎么可以舍弃和忽略那种缘分呢。无论河北阜城,还是吉林长春,都塑造过我。我的饮食习惯,吃面、吃饼、吃咸菜、吃葱姜蒜;我的性格,急躁、心软;我的身体,粗壮,都跟这两个地域有抹不掉的联系。即今日将深圳当成故乡,亦得益于当初那儿的友人的鼓励。

我开始用方言和老家的亲人、朋友交流。这是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年刻意排斥的语言。普通话和方言岂止表达的变化,更会间接影响到思维,此正是我要坚持讲普通话的重要原因之一。奶奶八九十岁时,我跟她讲普通话,交流完全无障碍。一百岁后,奶奶耳朵越来越背,一句话跟她讲好几次都听不明白,转换成方言,立刻听清了。耳朵不用消化。现在跟母亲聊天,隐隐约约也有了类似迹象。我揪着自己的嘴改回方言,真如一门新语言。不过我也借此一点点在回归曾经的土地。

我和妻子在网上大量购买东北日常食用的冷面、煎饼、炉果、洋葱、黄瓜甚至生菜叶。电商成全了我们,东北胃口得到抚慰。虽然离开了东北,但依然在东北消费,为东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做贡献。

以前生活的地方,用具体的事物驱逐你,岂非令此肉身得安处?而若无深圳的皈依,又何来阜城和长春的回望?

但深圳不会是宇宙的尽头。某种意义上,它和蒋坊乡、西辛店乡没什么区别。以前是怕得不到它,此时也不敢保证已经拥有了它。它是我此时的心灵栖息地,不一定永远是。它会变化,我也会变化,将来或许它抛弃我,或者我再寻他方。一个人的心灵故乡,绝非一时一地。你,我,他,一辈子都在逃离和追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追求或会钝化,脚步慢下来,甚至倒退回去,都不好说。

滚滚人流中的一粒沙,让风吹,让雨打,明明可以改变的非常有限,但还是要拼命挣扎……
 


很赞哦! ( )

上一篇:此身安处是吾乡(四)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