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扫码关注

遇见深圳-炮楼的出现

作者:《遇见深圳》 编委会 来源:遇见深圳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24 人已围观

深圳的炮楼大多修建于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200多年前,观澜墟在宝安、东莞一带很有名气,是富庶之地,常有土匪来此抢劫。观澜有一户姓陈的大户人家,他们在修建自家宅院时,在房屋后面建了一座高20多米、共8层的炮楼“成昌楼”作为武装防御单元,这座炮楼进可攻退可守,震慑作用明显。在此之后有钱人建房,都会修建能攻能守的炮楼。
 

 
1943年日本占领香港期间,大量香港人,还有从南美回国的华侨到观澜定居,他们在建造房屋时仿效陈氏兄弟,在观澜各村寨建起了大小不等、样式不一的炮楼,炮楼开始从单纯的“防御单元”演变为家族实力和经济能力的彰显,当时很多人认为,能在村里建炮楼便是出人头地的表现。
 
最初建炮楼的不仅仅有民宅,还包括学校和当铺,在清末民初建造的学校校舍中,就有一大批附带炮楼的建筑,它们通常位于校舍的后面或一侧。牛湖村的广培小学内有一座建成于1912年的校舍,老校舍后方就有一座高大的炮楼。
 
深圳早期的炮楼大多样式比较质朴,传统的炮楼基本是夯土所制,墙体为三合土夯筑而成,内部为木质结构。炮楼与宅院连在一起,有些墙体相连,有些通过狭窄的过道连接。因防御的需要,早期的炮楼构造很简单,整座炮楼不设窗户只开有枪眼,内宽外窄,方便瞭望。民国时期,炮楼的功能有所扩充,开始用来居住和商用,每层楼建有窗户,只在顶楼才开有枪眼。
 
深圳炮楼发展的后期(1940年前后),炮楼的炫富意味更加浓重,炮楼开始有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装饰,靠近天台的墙体上有彩绘、雕塑,排水孔的装饰尤其繁复,孔洞处常常雕刻锦鲤和蝙蝠图案,也有金蟾、灵龟、燕子、莲花、和平鸽、生菜等图案,取其吉祥的寓意。还有一些炮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天台上围合着罗马柱栏杆。

很赞哦! ( )

上一篇:上围艺术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