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旅综合 文旅综合

扫码关注

上围艺术村

作者:《遇见深圳》 编委会 来源:遇见深圳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24 人已围观

与鳌湖自发形成艺术村的状况不同,上围艺术村的出现是因为政府先有了建设艺术村的设想,经过调研和考察,选择了上围。
 
围村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清末时这里曾建立过教堂和西式学堂。村子里尚存50多座建于清末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建筑虽然比较分散无法连成大片,但也有小范围的聚集,方便整体改造。上围村三面环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站在村北小雅公园的高处俯瞰,上围像一个窝在山脚的小镇,被葱翠的绿意环抱。村子挨着樟坑径水库,排水渠自山上蜿蜒而下,穿村而过,水流也给上围带来了一丝灵秀。2016年上围开启旧改,通过清理垃圾、翻修道路、布置街巷、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提升居住环境,之后邀请艺术家入驻,艺术家们再根据各自的巧思和需求,翻新、改造老屋。如今上围村已经有20多位艺术家入驻,他们在此创作和生活。
 

上围村本身就是一个很有生活气息的地方,住在这里的居民有四成是原住民,房屋建得很漂亮,大宅院清幽。租住在此的外来务工者也不是慌忙的状态,村里的空地被居民们整理成菜畦,豇豆、红薯、辣椒、小青菜,种得整整齐齐。还有人家圈起不小的地盘,放养着几只神气活现的鸭子。上围村非常少见的没有城中村固有的漂泊感,驻村插画师麦平说,他从来没有当这里是一个暂住的地方,觉得自己就是村民。
 
艺术工作室和老建筑主要集中在水渠旁的街巷里,艺术村范围不大,穿街走巷的话,20分钟就能走完。如果遇到喜欢的店,不用着急赶路,放心待在那个空间里看个够就好。顺着宝业路进村,快走到上围艺术村党群服务中心时,往左手边的巷子里钻,远远能看到路的尽头有一座古朴的宅院,绿植掩映下,院墙上的巨幅脸谱画映入眼帘,那里是油画家唐文标的工作室幽兰坊,他和太太已经在上围居住了6年,屋内有近期创作的油画作品展示。村头靠近上围艺术村综治服务站的巷子里,有一家名叫一毛之陶的陶艺馆,由从事陶器制作20多年的艺术家毛连军创建,可以在此体验陶艺制作和柴烧。
 
回到水渠河边的主路上,一路向东,左手边小院里摆满多肉植物的星星烁,这里是一家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中心,里面常年展出深圳自闭症画家孙乾玮的绘画作品,也时常举办儿童公益课堂。接着往前走会看到右街咖啡,如果咖啡馆开着门一定要进去坐坐,老板“彩虹”是一位热爱越野跑的瑜伽老师,她对村子很熟,可以跟她打听村里有哪些好玩的工作室和艺术空间。咖啡馆后面是奇域手工艺术工作室,由两位女性共同打理,一位擅做银器、金属丝折字,一位擅长编织手串,两位都有极高的审美和天赋。

经过奇域,左拐进巷子,里头有解愠书馆和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两家是邻居。跨过解愠书馆的大门,有一条小巷道通向一座老宅,书馆就躲在里头,安静清幽。解愠是纪录片导演申晓力的私人图像藏书馆,馆内收藏有不同时代各种版本的中国传统连环画、国内外经典漫画、摄影书、建筑与人文图像书籍,另有一个角落专门放置与影像、美学相关的儿童绘本,书馆免费对外开放。解愠的邻居是一座名叫“南薰居”的炮楼,先秦《南风歌》里唱:“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所以书房才取了“解愠”这个名字。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在南薰居内,三层展示空间陈列了中国历代工艺、装饰别致的熨斗,馆内展品均为艺术家邹卫的私人收藏,除了熨斗外,这里还展出了部分邹卫老师收藏的奇石和民国商号印章。

村尾通往小雅公园的路上,有一座屋前种着几窝细竹的红砖房,屋里头常常有丁零当啷的敲击声,这里是银器师陈荣鸽的工作室本尧堂,屋内摆放着不少他近期制作的银壶。
 
 
实用信息

游玩时间
最好选择节假日期间前往上围,村里不少艺术工作者,除了搞创作外,另有一份维持生计的主业要顾,往往下班后才会出现在店里,节假日前往比较容易遇到所有工作室和小店都开门的状况。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平常是关门的,如果旅行者想要参观,可以前往上围艺术村综治服务站寻找工作人员帮忙开门。如果服务站大门紧锁,可以询问右街咖啡馆或奇域工作室的主理人,她们与掌管“南薰居”钥匙的工作人员熟络,会尽可能给旅行者提供帮助。

樟坑径绿道
沿着水渠边的主路一直往东走,可以走到樟坑径绿道的入口,沿绿道穿山一路向南可抵达龙岗甘坑客家小镇,也可以去到平湖湿地公园,绿道全程约4公里,适合休闲徒步。

很赞哦! ( )

上一篇:鳌湖艺术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