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深圳”“香港”地名由来
作者:周保民 来源:《南山掌故》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4-10 人已围观
香港
“香港”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明代郭棐所撰《粤大记》卷三十二后所附的“广东沿海图”。该图为连续长图,由三十多幅分图组成,起于防城营,止于潮州府,是明代记载深港地区地名及方位最为详细和准确的沿海舆图,于嘉靖年间由礼部主事郭棐绘制,万历年间刊刻。
“香港”地名由来一般认为与莞香的运输销售相关。明清时期,莞香的种植范围主要在今东莞、深圳、香港地区。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载:“香树,邑内多植之。东路出于沥源、沙螺湾等处为佳,西路出于燕村、李松蓢等处为佳。”沥源即今香港新界沙田,沙螺湾位于新界大屿山西部。 新安县各地生产的莞香大多先运到九龙尖沙嘴(今香港尖沙咀)专供运输香料的码头,再用小艇驳运到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脷)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集中,然后在石排湾换帆船转运至广州,再从陆路北上,经南雄,越梅岭,沿赣江而至九江,在苏杭等江浙地区销售。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满港,尖沙咀因而又被称为“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则被称为“香港”,后来延伸到将所在整个岛屿都称为香港。
深圳
圳,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意为:田边的水沟。
清代钮琇《觚剩·粤觚上·语字之异》:“粤语中少正音,书多俗字,……通水之道为圳,音浸。”
据现有资料,“深圳”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名最早出现在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地理志》:“惠民桥,在深圳,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动遭淹溺。康熙二十八年,巡检廖膺宠建造石桥,名曰‘惠民’。”
惠民桥是今深圳人民桥的前身,由此推论现在人民桥下的清水河即当时的“深圳”。
“香港”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明代郭棐所撰《粤大记》卷三十二后所附的“广东沿海图”。该图为连续长图,由三十多幅分图组成,起于防城营,止于潮州府,是明代记载深港地区地名及方位最为详细和准确的沿海舆图,于嘉靖年间由礼部主事郭棐绘制,万历年间刊刻。
“香港”地名由来一般认为与莞香的运输销售相关。明清时期,莞香的种植范围主要在今东莞、深圳、香港地区。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载:“香树,邑内多植之。东路出于沥源、沙螺湾等处为佳,西路出于燕村、李松蓢等处为佳。”沥源即今香港新界沙田,沙螺湾位于新界大屿山西部。 新安县各地生产的莞香大多先运到九龙尖沙嘴(今香港尖沙咀)专供运输香料的码头,再用小艇驳运到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脷)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集中,然后在石排湾换帆船转运至广州,再从陆路北上,经南雄,越梅岭,沿赣江而至九江,在苏杭等江浙地区销售。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满港,尖沙咀因而又被称为“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则被称为“香港”,后来延伸到将所在整个岛屿都称为香港。
深圳
圳,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意为:田边的水沟。
清代钮琇《觚剩·粤觚上·语字之异》:“粤语中少正音,书多俗字,……通水之道为圳,音浸。”
据现有资料,“深圳”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名最早出现在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地理志》:“惠民桥,在深圳,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动遭淹溺。康熙二十八年,巡检廖膺宠建造石桥,名曰‘惠民’。”
惠民桥是今深圳人民桥的前身,由此推论现在人民桥下的清水河即当时的“深圳”。
▲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地理志》有“惠民桥”条目
很赞哦! ( )
上一篇:例释深圳地名密码
下一篇:深圳墟何以称"东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