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赤湾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赤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南头半岛的南端,三面环山,背面是赤湾山,右面是牛羊山,左面是狮山。前临伶仃洋,与内伶仃岛相望,洪涛万顷,一望无际。
天后宫,又叫天妃庙,位于赤湾村小南山下,依山傍海,风光秀丽。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船队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请祷天后,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副帅张源建赤湾天后庙。万历八年(1580)广州海防同知周希尹倡议重修赤湾天妃庙。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天妃“其祠在新安赤湾,背南山,面大洋,大小零丁数峰,壁立为案,海上一大观也。凡济者必祷,谓之辞沙,以祠在沙上故云”。清顺治十三年(1656),平南王尚可喜批准其部下对赤湾天妃庙大加修葺。嘉庆二十二年(1817),新安知县孙海观重修赤湾天后庙。清嘉庆年间(1796—1820),赤湾天后庙的地位提升,被列入新安县的祀典,成为珠江三角洲最有影响的天妃庙。
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于崖门大败宋军,陆秀夫负少帝蹈海殉国,尸体漂至赤湾,被葬于小南山下。
宋少帝陵在天后宫西面,系岭南唯一的一座帝王陵墓。宋少帝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于祥兴元年(1278)被陆秀夫、张世杰在广州湾拥立即位。祥兴二年(1279)元军于崖门大败宋军,陆秀夫负少帝蹈海殉国,尸体漂至赤湾,被葬于小南山下。据赵氏族谱《帝昺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心窃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1982年少帝墓进行修缮,增置陆秀夫负少帝蹈海殉国雕像和碑刻两通。
赤湾右炮台位于赤湾港西侧的岬角上,东南有赤湾左炮台,东北为小南山,西南是珠江口的伶仃洋,它与赤湾左炮台形成掎角态势,是清朝时期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地。由于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赤湾,据史书记载,从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清康熙年间(1662—1722)始于赤湾修建炮台。炮台雄踞赤湾两侧,左右呼应,扼险而守。现存左炮台,平面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全长26.2米,宽15.5米,台高4.5米,围墙高3.78米。下部用石块、上部用青砖砌筑。台上有营房7间,分属兵房、官房、神堂、厨房和弹药库等。赤湾炮台归属广东水师提标左营,由南头炮台把总指挥。炮台上各有驻兵20名,铁炮7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曾重修赤湾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曾领兵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赤湾炮台曾为林则徐禁烟立下汗马功劳,光绪年间(1875—1908)废置。今赤湾左炮台为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
赤湾胜概曾在清朝康熙年间被列入新安八景之一。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的记载:“赤湾胜概,在南山之南,势耸丽,开展两翼,盘护葱郁,天妃宫殿在焉;前临海,洪涛万顷,一望无际,零仃数峰,壁立海中,为之屏案,海外奇观矣。天妃神甚灵应,船经此,必祷祠之。”
赤湾胜概是以天后宫为中心,集海光山色、帝陵古刹、赤湾炮台、南山烽烟、武林圣地、历代碑刻于一身的景色,吸引无数文人雅士驻足徘徊于此,也留下了他们无尽的感叹。
天后宫,又叫天妃庙,位于赤湾村小南山下,依山傍海,风光秀丽。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船队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请祷天后,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副帅张源建赤湾天后庙。万历八年(1580)广州海防同知周希尹倡议重修赤湾天妃庙。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天妃“其祠在新安赤湾,背南山,面大洋,大小零丁数峰,壁立为案,海上一大观也。凡济者必祷,谓之辞沙,以祠在沙上故云”。清顺治十三年(1656),平南王尚可喜批准其部下对赤湾天妃庙大加修葺。嘉庆二十二年(1817),新安知县孙海观重修赤湾天后庙。清嘉庆年间(1796—1820),赤湾天后庙的地位提升,被列入新安县的祀典,成为珠江三角洲最有影响的天妃庙。
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于崖门大败宋军,陆秀夫负少帝蹈海殉国,尸体漂至赤湾,被葬于小南山下。
宋少帝陵在天后宫西面,系岭南唯一的一座帝王陵墓。宋少帝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帝,于祥兴元年(1278)被陆秀夫、张世杰在广州湾拥立即位。祥兴二年(1279)元军于崖门大败宋军,陆秀夫负少帝蹈海殉国,尸体漂至赤湾,被葬于小南山下。据赵氏族谱《帝昺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心窃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1982年少帝墓进行修缮,增置陆秀夫负少帝蹈海殉国雕像和碑刻两通。
赤湾右炮台位于赤湾港西侧的岬角上,东南有赤湾左炮台,东北为小南山,西南是珠江口的伶仃洋,它与赤湾左炮台形成掎角态势,是清朝时期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地。由于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赤湾,据史书记载,从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清康熙年间(1662—1722)始于赤湾修建炮台。炮台雄踞赤湾两侧,左右呼应,扼险而守。现存左炮台,平面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全长26.2米,宽15.5米,台高4.5米,围墙高3.78米。下部用石块、上部用青砖砌筑。台上有营房7间,分属兵房、官房、神堂、厨房和弹药库等。赤湾炮台归属广东水师提标左营,由南头炮台把总指挥。炮台上各有驻兵20名,铁炮7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曾重修赤湾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曾领兵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赤湾炮台曾为林则徐禁烟立下汗马功劳,光绪年间(1875—1908)废置。今赤湾左炮台为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
赤湾胜概曾在清朝康熙年间被列入新安八景之一。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的记载:“赤湾胜概,在南山之南,势耸丽,开展两翼,盘护葱郁,天妃宫殿在焉;前临海,洪涛万顷,一望无际,零仃数峰,壁立海中,为之屏案,海外奇观矣。天妃神甚灵应,船经此,必祷祠之。”
赤湾胜概是以天后宫为中心,集海光山色、帝陵古刹、赤湾炮台、南山烽烟、武林圣地、历代碑刻于一身的景色,吸引无数文人雅士驻足徘徊于此,也留下了他们无尽的感叹。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