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东深供水工程”实录——环保工程
作者:胡忠阳 李健辉 来源:水向高处流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07 人已围观
城市供水,水源充足是保障,清洁供水是根本。
东深供水工程肩负着为香港、深圳和东莞几千万人民提供主要饮用水源的重任。与东深供水工程旨在解决水资源不间断供应的“东改工程”“应急工程”建设相接踵的,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水净化工程建设。
深圳市罗湖区的梧桐山脚下,横卧着绿水青山映衬、风景秀丽迷人的深圳水库。在紧邻大望桥的深圳水库库尾,有一座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却堪称“世界之最”的水处理工程,静静地坐落于草木葱茏中。
深圳市罗湖区的梧桐山脚下,横卧着绿水青山映衬、风景秀丽迷人的深圳水库。在紧邻大望桥的深圳水库库尾,有一座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却堪称“世界之最”的水处理工程,静静地坐落于草木葱茏中。
这就是于1998年1月5日开工,当年12月28日建成,投资2.2亿元的“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
翻山越岭而来的东江水,将首先在这里稍作停留,通过6条微腾细浪的生物处理池做一番“洗礼”,抖落尘埃、荡涤污垢,化作清流,再缓缓注入深圳水库。
1990年以前,经过东深供水工程80多公里河渠进入深圳水库的东江水,完全符合国家地面二级水标准。然而,随着沿线乡镇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日渐增多,该工程还是利用天然河道进行水源输送,个别时段的供水水质,受到沿线不同程度的低水质影响。
初露端倪的供水水质问题,引起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及省水利厅领导的高度重视。
1991年1月10日,广东省人大颁布《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6月24日,再颁布《东深供水工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规定》。
1993年3月15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6月,出台《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试行办法》。
1994年1月,广东省政府专门颁布了《广东省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当年8月,省政府在东莞塘厦召开了东深水质保护紧急会议,深圳、东莞两市领导与市有关部门及沿线各区(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时任副省长欧广源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水利厅厅长关宗枝做了题为《增强忧患意识,抓好综合治理,拯救东深供水工程水质》的报告。
这次会议,制订了在东深供水工程沿线兴建8个污水处理厂的规划。
与此同时,广东省水利厅、东深供水局紧急寻求改善水质的办法。厅、局两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最终确立了“加快步伐,立足自救,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加大力度,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
1994年3月,日抽排污水2.5万吨的沙湾地区污水抽排扩建工程投产。
1995年6月,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东莞塘厦白泥湖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1996年初,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扩建。1996年9月,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雁田污水处理厂建成。
1997年初,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
为解决水质污染,确保对深港供好水,多少人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千方百计,不遗余力。东深供水局先后完成了源水加氯降解氨氯的应用性试验、深圳水库种植水生高等植物试验、水网藻去除氮磷试验、对港输水涵曝气充氧试验;加大力度开展清理面源污染行动;加强对河渠水面和纳污口纵深范围的监测和管理;在河渠和水库周边加建围墙网,控制污染物入渠、入库……一系列举措,尽显责任担当、使命精神。
1994年初,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的张时友在青岛参加给排水技术会议时,从同济大学张教授处了解到该校正在研究生物硝化工艺净水的技术。这一信息,促成了后来东深供水局与同济大学的合作试验。
1994年7月至10月,同济大学在东深工程上埔站,开始了小规模的供水渠道水充氧和利用硝化细菌降解氨氮的试验,提出了采用立体弹性填料生物硝化工艺改善源水水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1995年2月和5月,时任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的关宗枝先后主持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东深水质保护技术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共商水质保护对策,重点研讨生物硝化工艺。
1996年9月初,时任广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的菇建辉,和时任东深供水局代局长的叶旭全一行8人,奔赴浙江,考察了嘉兴市石臼漾水厂和宁波市梅林水厂生物硝化工程,加深了对生物硝化工程的认识,坚定了信心。
1996年10月24日,关宗枝厅长主持召开第三次水质保护研讨会。这次会议,初步达成了采用填料床生物硝化工艺改善东深源水水质的意向,决定加快步伐实施东深源水生物处理工程。
1997年1月25日,广东省水利厅召开生物处理工程工艺优化试验协调会,决定立即由同济大学、广东省水科所、东深供水局三家联合开展优化试验,为初步设计提供参数。4月27日,雁田生化试验池正式过水进入中试。
1997年7月,生物处理工程可行性论证会在东莞塘厦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8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工程立项。
1997年10月8日,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时任东深供水局局长叶旭全兼任总指挥。同年11月,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工程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1998年1月5日,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正式开工。
▲1998年1月5日,在深圳水库尾举行“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开工典礼”。该工程同年12月28日建成,在世界上同类工程中规模第一。(李健辉摄)
至此,该工程从工艺试验到开工,历时近4年。亲历其全过程的人们不会忘记,这4年,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环境保护研究所、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省水电设计院的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东深工程现场,一次又一次地前往察看试验场,一次又一次地开会研讨。
人们不会忘记,多少次会议,因为论证的激烈和决策的艰难而充满紧张凝重的气氛。
人们不会忘记,关厅长等领导同志常因决策前的各种问题矛盾,而彻夜难眠。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政治工程”“生命工程”,规模浩大,但在世界上却没有任何先例,没有任何成功甚至是失败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万一不成功,那后果……作为决策者,心上仿佛压着一块巨的石头。
当工程试运行成功和正式投产后,望着一串串化验数据,看到处理效果一天比一天好,人们这才放下了心上的石头,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时,人们确信广东省水利厅这一前瞻性决策完全正确!这一工程,是广东省科技兴水战略在东深供水工程树起的一块里程碑!
资料显示,源水生物接触氧化(硝化法)处理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在生化反应池填料上形成生物膜,依靠生物膜上的硝化细菌,将源水中的氨氮氧化,并最终彻底氧化成硝酸盐氮,利用生物膜上的异养微生物分解源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关专家评估根据这一工艺原理建设一个日处理源水量400万立方米的工程,不仅对决策者和运营单位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对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样也是严峻的考验。
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查阅权威资料并通过国际互联网检索,发现此前世界上采用同类工艺建成的规模较大的工程是在日本,但日处理水量仅为15万立方米,而我国浙江宁波梅林水厂建成的源水预处理工程的实际规模仅为每日3万立方米。从试验性质的工艺原理到大生产的工艺布置,从小规模的工程先例到规模浩大的“世界之最”工程的尝试,这中间横亘着太多难题!东深源水生物处理工程正是这样一个工程。由于工艺设计没有现成经验,使得整个设计在工程开工后还在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设计单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也凝结了整个建设队伍尤其是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集体的智慧。该工程的建设过程,正是攻克一道道工艺技术难关的过程,它的整个工艺流程是一个庞大系统,任何一个较为关键的部分设计布置得不科学,就会导致整个工艺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在工程建设中,根据实际需要,有关部门曾就多个技术问题修改了原来的设计方案,如今回头去看,基于科学和实践对方案进行修改、矫正,是多么正确的抉择!
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在技术上有突破性改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雁田水库的优化试验。该试验持续一年多所形成的100多页的试验报告,为生物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工艺参数。由于技术新、工艺新,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棘手的难题。指挥部的同志后来说,在近一年时间中,单是技术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组、监理组和指挥部就不知开过多少次讨论会、协调会,不知发生过多少有关技术观点的争论。比如,关于大面积曝气均匀性问题,关于长距离大面积供气管网压力平衡问题,关于大体积弹性立体填料悬挂问题。又比如,关于气水比及风机备用问题,关于生物处理池截泥问题,关于生物池流量测定和水位计控制问题,关于水质自动监测问题,关于水流短路问题,关于增加计算机集中监控项目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但最后都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指挥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身上所体现出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令人十分感动。有位当年在指挥部工作的同志,感慨良深地忆述了关于生物池填料悬挂技术问题背后的故事。所谓弹性立体填料,也就是聚丙烯拉丝后制成弹性立体状,它是截留水中微生物、充当生物载体、形成生物膜、净化水体的主要“道具”。源水经沉砂区去除大的砂粒,经粗、细栅栏截拦悬浮物后,在工艺主体生物处理池降解有机物和氨氮,靠的就是填料上生长的硝化菌。经过雁田水库的试验,设计方案确定了选用PWT型立体网状填料,并确定为悬挂式安装。然而,6个生物处理池共需11万立方米的填料,如何悬挂这批填料?一开始,人们并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认为把几千条长3米、重0.35公斤的填料均匀地悬挂起来并不难。然而,试验发现,由于填料在水中不断地积聚沙泥和悬浮物,原重0.35公斤的填料增重达到10多公斤,试验中选用的玻璃钢支架竟被拉垮。而实际工程悬挂的填料多达几千条,淤积后的重量更是一个大问题。这样,支架的选材问题被摆上桌面。研究中,有人提出采用普通钢材或A3钢,但很快就被否定掉了,因为一旦支架所需的4000多吨钢在富氧的水中腐蚀、生锈,那么生物池里的水则变成锈水,将严重影响水质。
大家不得已继续探索着支架选材问题。有人建议采用复合树脂材料。这种材料实际上是通过在木材中渗进树脂制作而成。但通过研究计算和市场调查又发现,如果工程选用这种材料,需要整整150个车皮的东北红松,这无论在资金上还是时间上都不可行。
由于工程进度紧迫,支架选材一时成了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技术人员又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市场调查,最后确定选用不锈钢材料。
诸如支架选材这样的周折,仅仅是整个工程建设中工艺探索的一个侧影。它告诉我们,一种没有成功先例的工艺要运用到巨大的工程中,会有多少细节问题让人意想不到!工程终于建成投产了。在这一“世界之最”工程的背后,倾注了建设者们太多太多的操劳!今天,当人们看到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生物反应池同时曝气的壮观景象,当人们在中控室看到先进的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的演示,当人们了解了工程明显降解源水氨氮的效果,会由衷地感到:这个“世界之最”工程,绝非浪得虚名!
诚然,以源水生物处理工程独特的地位、价值,无一例外地激活了东深供水工程决策者、建设者身上所潜藏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工程开工典礼上,时任广东省水利厅厅长关宗枝便表达了他的热望,他要求工程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发挥效益,并勉励大家创造“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此后,水利厅又提出了“争创鲁班工程”的更高要求。
“三个当年”“四个一流”和“争创鲁班工程”,成为建设者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为广东省水利厅的重点工程和水利基建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东深供水生物处理工程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1998年9月20日,在广东省水利厅组织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评比会上,生物处理工程以93.76的高分获得第二名。建设者们没有辜负上级的期望,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效益四个方面,都交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工程试运行验收报告显示,该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达到了优良,已验收的2474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单元工程2280个、优良率达92.6%、工程对源水氨氮的去除率达70%以上。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作为业主东深供水局的派出机构,队伍精干,管理高效。他们严格执行“三制”宏观管理,无论工程质量、进度,还是投资控制,都卓有成效。他们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P3软件,对工程进度实行动态控制;针对工程交叉施工多、周边关系复杂的特点,他们发挥了良好的协调功能,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在确保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又要保证对港深正常供水的情况下,他们在防汛、防火、环保和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自始至终,未发生过重大施工安全事故,也从未因工程施工而影响正常
供水。
1998年5月24日凌晨,特大暴雨袭击深圳,暴雨中心正是在梧桐山一带。上午7时,梧桐山、丹竹头来水迅猛,工程新筑围堰外的水位急剧上升,情况异常危急。7时30分,工地拉响了警报器,指挥部、监理部和东深供水工程公司的领导,带领员工火速赶赴现场。指挥部领导冒着大雨现场指挥,东深供水工程公司领导也带领抢险队伍,奋力阻挡洪水继续流入基坑,在围堰全线抢填低洼处,在外坡护彩条布、内坡抛沙袋压脚,守护了围堰的安全。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严格执行了招投标规范,12个项目全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下进行了招投标。为赶进度并保证招标质量,指挥部从标书编写、厂家调查,到评标、开标,与各评标小组做了大量工作。为了一沓沓厚厚的招标文件资料,工程科、机电科的同志经常通宵达旦工作。据广东省水利厅招投标办反映,生物处理工程的招投标更正规、更严格、更具操作性和透明度,完善了广东省水利基建招投标制,使招投标制发挥了明显效益。为确保评标公正,评标的每一个项目内容,均由广东省水利厅领导、专家及设计、监理、指挥部、业主单位、省水利厅监察室的代表集体参与,实行无记名投票,由深圳市罗湖区公证处人员进行了全过程的监督公证。在清污设备招投标时,与东深供水局合作多年的山东某厂也参加了投标,由于该厂没能按规定及时出示法人资格证明文件,结果被取消了投标资格。在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的招标中,东深供水局修配厂与顺德某公司合作参与竞逐此标,但最终也未能中标。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的监理单位,由顺德市顺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一举中标。对监理单位实行公开招标,开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招标的先河。工程施工期间,监理部与指挥部通力合作,严格履行职责,获得了各方赞誉。在工期紧、工艺要求高的情况下,他们采取分步控制,每天跟进、中间碰头的方式,运用P3软件实行动态控制,确保了工作高效、优质。监理单位的同志们以工地为家,随时准备投入工作。指挥部领导对此十分感慨,说他们经常是在深夜乃至凌晨对单元项目进行验收;在填筑围堰期间,他们24小时值班,真正做到了哪里有施工,哪里就有监理。
正是由于严格执行“三制”,才有了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建设的高效率:工程指挥办公楼从动土兴建到装修完毕,仅用了16天;工程围堰仅用16天;整个工程施工期仅11个月,完成土方130万立方米、石方9.8万立方米、混凝土6.1万立方米、钢材扎制安装4122吨;还完成了生物处理池的工艺布置、计算机集控系统的开发、安装,以及站区环境建设……
日处理源水400万吨的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在短短的11个月内建成,并且试运行取得显著效果,给人一个重要启示:高效率的背后,一定有优良的管理!正如曝气工艺对氧气惰性的激活,优良的管理大大激活了建设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有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见效益的令人惊叹的局面。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建设,再一次谱写了艰苦奋斗、联合作战的凯歌,再一次展示了广东水利人拼搏与奉献的风采。
广东省水利厅厅长关宗枝将该工程视为“生命工程”,自项目论证至工程建成,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他从战略高度,以不凡的智慧和勇气,代表厅党组对工程做出了关键性的决策;他明确指示工程要实现“三个当年”,争创“四个一流”和“鲁班工程”;他一到指挥部就到工地检查、指导,反复强调工程的重要性……为此,他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
时任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的张达辉对工程也十分重视,经常亲临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对指挥部送来的文件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批阅,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工程情况,外出公干一回来就直扑工地。
时任广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的茹建辉等领导,也是心系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省水利厅基建处、工管处、计财处、监察处、招投标办以及厅办公室等部门,均对工程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
时任东深供水局局长叶旭全在兼任东江太园抽水站工程总指挥的同时,再挑生物处理工程总指挥重担,既要主持局里的党政工作,又要指挥两大工程建设。他始终把这两大工程看作“生命工程”、为港深人民的“造福工程”、体现党和人民关心香港同胞的“政治工程”,工地上处处留下了他的脚印。
指挥部当年的三位副总指挥谢汉强、黄兴南、张辉,默默地为工程建设做着贡献。副局长谢汉强当时已接近退休年龄,是一位老水利专家,他全程参与了生物硝化工程从工艺试验、可行性论证、设计方案研究到工程招投标和建设的全过程。回忆往事,他深有感触地说:“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这么多年,唯有这一次感到特别累。”工程建设期间,他在东深供水局与指挥部之间两边跑,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在1998年的“5·24抢险”中,他冒着暴雨到工地上指挥抢险,一身泥一身水,其情其景令人十分感动。黄兴南时任东深供水局副总工程师,全副身心扑在工程上,为工程设计进一步优化以及招投标,耗费了大量心血。张辉当时身兼东深供水局建设处处长之职,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大型水利工程的指挥。他驻守工地,具体领导工程科、机电科和办公室工作,特别善于协调复杂的关系,进行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极大地激发了指挥部全体人员的战斗力。工程指挥部是个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集体。指挥部的年轻人白天上工地,晚上搞图纸整资料,毫无怨言。他们出色的工作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使自己经受了很好的锻炼。他们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其中两对年轻人还在工地上举办了婚礼,当时指挥部送他们的喜联上,上书“凤凰双栖梧桐山,文鸾对舞东深河”,横批为“永结同心”,工地成了见证他们爱情的福地。在紧张工作之余,这些年轻人也不忘锻炼身体,组织过“除夕杯”“贺岁杯”篮球赛等精彩的活动。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的胜利建成,是一个个建设单位协同作战的结果,历史将记下这些名字:同济大学、省水电设计研究院、顺德顺水监理公司、东深工程公司、广东省水电二局、广东省水电机械厂、广东省水电安装公司、浙江玉环东方环保实业公司、江苏宜兴第二水处
理设备厂、浙江台州中昌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无锡通用机械厂、深圳市园林公司、东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这些建设单位中,有两支队伍特别引人注意,他们是工程业主单位东深供水局的下属单位—东深工程有限公司和东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东深工程公司在土建项目主体工程的激烈竞标中一举中标,经过300多个日夜的奋战,顺利完成了任务,工程优良率达90%以上;东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并承建的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获得成功,是该公司继太园抽水站集控项目后的又一成果,赢得省水利厅领导的一致好评。事实证明,这是两支特别能打硬仗、恶仗和攻坚战的队伍。
1998年12月28日,东深供水生物硝化工程顺利通过试运行验收,正式投产,标志着流入深圳水库的源水将更加清纯,更加安全!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全景。
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从开始探索研究,到最终建成投产,前后历时4年。其间经过的几多波折和艰辛,都留给了波澜壮阔的东深供水史;全体施工建设人员灌注的几多心血和深情,都融进了悠悠碧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出自党和祖国人民对香港同胞的骨肉深情。这源头,出自广东省委、省政府为确保对港深供水质量、促进香港稳定繁荣的决心。
这源头,出自党和祖国人民对香港同胞的骨肉深情。这源头,出自广东省委、省政府为确保对港深供水质量、促进香港稳定繁荣的决心。
这源头,出自广东省水利厅和东深供水局对东深供水工程的高度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
这源头,出自工程建设者群体东江水一样润泽的初心、东江水一样质朴的情怀。
很赞哦! ( )
上一篇:“东深供水工程”实录——应急工程
下一篇:“东深供水工程”实录——安全保障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