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扫码关注

“东深供水工程”实录——安全保障

作者:胡忠阳 李健辉 来源:水向高处流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07 人已围观

东深供水工程几近40年建设岁月,在长达80余公里的输水线上,曾经红旗猎猎、人影幢幢;曾经机器轰鸣、地动山摇,如今皆已归隐历史深处,在记忆中流动,在史册间闪现。
 
有一班人马,并未偃旗息鼓、打道回府,而是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始终在这条大动脉沿线活跃着。他们不问晨昏,除危解难,守护着它的静好岁月。
 
这,就是东深供水工程的安全生产供水保障队伍。回首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史不难发现,这是一支名称几经嬗变的队伍:1965年1月9日,东深供水局甫一成立,便设立了局直属维修队;1966年4月16日,该维修队并入东深供水局工程管理科;1972年7月25日,又改名为修配厂;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竣工后,更名为机电维修部,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2002年12月10日,为适应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成后的需要,在东深供水局基础上成立的广东粤海水务有限公司(简称“粤港供水”),决定将机电维修部从深圳搬迁到东莞塘厦供水管理部大楼内办公。
 

▲1965年1月,原东深供水局成立的维修队,如今称机电维修部,专门负责东深供水工程的机电维修工作。图为该部检修人员正在抢修大型抽水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董抗美摄)

屡经更名的这支队伍,目标如一,承担着东深供水工程机械、电气、自动化及通信等设备的检修和更新改造工作。
 
从1965年至今,一代又一代从事检修和生产管理的人员,在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规范作业,精心检修,圆满完成了年复一年的检修生产任务,保障了工程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了供水安全。

1993年5月1日凌晨3时许,原东深供水局高压输电线路遭受了建局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雷击。三期工程的大朗—司马、司马—沙岭输电线路,二期工程的塘厦—雁田I311线输电线路相继跳闸,供电中断,致使竹塘、沙岭、上埔、雁田四座泵站被迫停机。5月1日至5日,东深供水局修配厂的干部职工紧急出动上百人次,顶风冒雨抢修输电线路,至5月5日中午12时,完成了抢修任务,高压输电线路恢复送电,被迫停机5天的四座泵站重新启动,全线恢复正常供水。
 
当时,由于供电中断,为保证对港深供水,东深供水局共动用库容598万立方米,深圳水库的水位由25.28米降至23.76米,雁田水库的水位由48.09米降至47.48米,沙头角和莲塘水厂停抽两天。
 
5月1日一早,修配厂的值班人员接到了停电故障报告。故障就是命令,时任厂长周淦谦与两位副厂长,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投入了紧张的抢修战斗。修配厂的干部工人们放弃了“五一”节假日休息,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在20多公里的供电线路上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对杆塔线路逐杆巡查了两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的小组干到深夜11时。巡查路上,他们爬上一座座高山,蹚过一口口齐腰深的水塘,登上一座座令人目眩的杆塔,反反复复地测试,排除一个又一个故障。野外高空作业本来就很艰苦,加上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倾盆大雨的天气状况,使抢修工作极端困难。那几天里,参加抢修的人员争分夺秒,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汗水一身泥,衣服常常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退休返聘的老师傅梁德发是最早投入抢修的人员之一,他始终战斗在抢修第一线;周淦谦、何炳林等同志带病坚持在工地工作;谭亦祥、郑树森从齐腰深的水中登上杆塔作业;司机冯君汉、郑金皇等来回奔波为抢修服务。车辆不足,工人毛荏根开着私家车参加抢修。该局聘请的连平供电局的6位同志,表现也十分突出,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抢修线路,有的用绳子把饭盒吊上二十几米高的杆塔,在上面吃饭,有的到下午2时多才吃上午饭……
 
供电线路故障发生后,东深供水局领导极为重视。时任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柯维东,带领有关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督促抢修进度、慰问检修人员;在现场指导的局副总工程师李大山,一直与修配厂干部工人一起参加抢修。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参加抢修人员的工作热情,抢修进度大大加快。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抢修共更换瓷瓶50多个,排除相接地、油开关故障多宗,并对4个主要的降压站进行了反复细致的检查。5日下午,修配厂还组织几个小组分别到有关泵站协助开机,保证了机组启动一次成功。
 
这次雷击,对东深供水局3.5万伏和11万伏线路的多处电杆、横担、瓷瓶、开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检测难度大,抢修工作量更大。修配厂职工靠着“团结奉献,安全创优”的企业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为尽快恢复供电,保障对港深供水做出了贡献。
 
这其中,不能不特别提一下机电维修部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东深供水工程的机电设备分布在供水沿线几十公里、职工居住在深圳和东莞两地、设备和人员分散的特点,机电维修部党总支紧紧围绕设备检修和更新改造、保障供水生产这个中心,抓住重点,分别制定了服务职工生活、服务检修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办法,营造了党员干部带头、党员群众发挥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安心生活、专注工作的良好氛围。在80多公里的野外进行工程设备巡检维修时,常常可见党员同志们身先士卒,率先冲进酷暑热浪中、风雨交加中。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下,职工们在通风不畅的厂房水泵层检修,忍住闷热,顶住脏臭,在设备故障可能发生时,不论住在哪里,都能服从分配,随叫随到,及时参与检修。2013年至2014年,机电维修部职工共完成机组大修18台,处理设备故障2221宗,预检预修1767项,设备抢修163宗,安全行车50多万公里,消除故障率达98%,机组完好率达到99%,保证了供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东深供水工程液压式全调节立轴抽芯式斜流泵、水质生物硝化处理、自动化监控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上级要求一流的设备不仅要有一流的管理,还要有一流的维护。机电维修部党总支根据先进技术设备的维修要求,一方面结合年轻党员多、干劲足、善学习、敢创新的特点,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另一方面尊重群众创造精神,以党员为骨干,组织干部职工在机械、电气、通信、自动化等不同的专业平台,运用集体智慧开展创新工作。
 
2013年以来,该部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带领群众,通过设备调研和反复试验,在不影响设备性能和运行状况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备件国产化工作。如针对莲湖站3号机组烧瓦故障,机械检修团队的党员群众和有关单位专家,一起深入研究找出故障原因。在德国RENK推力瓦采购周期长、价格高,无法满足供水生产需要的情况下,经过细致分析和技术攻关,提出对诸暨国产推力瓦采用核电J09A-W轴承合金,增加瓦面进油边,蝶形弹簧性能检测,校正定转子高程,初次运行顶高转子,选用46号、68号混合油等改良措施后,用诸暨国产推力瓦替代了德国RENK推力瓦。设备运行证明,瓦温为57—61℃,完全能满足生产要求,从而打破了RENK轴承厂认为其生产的推力瓦具有无法替代的技术性能的论断。推力瓦国产化后,缩短了购货周期,节约了维修成本,这一检修项目获得了粤港供水专项奖励的团队一等奖。
 
在金湖、旗岭2台机组改造过程中,党总支组织党员骨干全程参与,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尊重技术指导,吸收先进检修工艺;同时发挥我方技术和经验优势,扬长避短,多方着手,确保了机组改造各项工作的落实。在检修过程中,党员骨干还探索出“裸轴盘车”和“内筒体检测”新工艺—裸轴盘车工艺在机组改造中的应用,使水泵摆度值明显降低,水泵的运行工况得以改善,使用寿命相应延长,因此也获得了粤港供水的专项奖励。
 
以青年党员为骨干的自动化团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在金湖旗岭机组改造润滑水系统中,自主设计、施工、调试,将新润滑水系统加入机组开停机流程,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外方专家的好评。此外,该团队还自主研发、独立完成了对东深二、三期供水监控系统等项目的自动化监控改造。
 
机电维修部机械室党员骨干在金湖站1号机组大修时,发现轮毂与水泵轴连接部位锈蚀,卡紧力过大,常规工艺难以拆卸。他们开动脑筋、大胆探索,经过计算,制作了6条受力螺杆,与转轮M30螺孔配合,以60毫米铜板为支撑,用2套100吨液压千斤顶托和液氮冷却方式,只用2天时间便成功拆卸了轮毂,比旧工艺省时27天,仅维修费用就节约了10万元。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建立学习型组织,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设备检修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家电维修部党总支始终把员工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成立了相应的学习小组,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在培训方式上,结合检修实际情况,把部分工作骨干送到厂家培训,组织职工参加专项技术、设备培训,每月组织安全或技术培训、特殊工种培训,组织转岗职工和新职工上岗三级教育培训。特别是对新招职工落实了导师制培训,由党员骨干担任导师,一对一负责跟踪培训,帮助新职工尽快学习成才。
 
2013年,该部把4名新来的大学生送到湖南怀化安江水电站工地学习培训,使他们学到了实践知识,得到了锻炼,掌握了现场检修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党总支还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利用现有资源,自编培训教材,以能者为师,组织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不断提职工的业务技能,为粤港供水经营发展输送检修技术人才。自动化室的业务骨干都是党员,职工平均年龄37岁,他们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创新模块培训方式,采用一人一课件、人人是老师的培训模式,适用性和针对性强,激发了员工“我要学”的学习热情,党员群众学习自觉性高,学习风气浓厚。
 
2013年以来,机电维修部组织安全技术培训近2000人次,100多人参加并通过了粤港供水组织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50多人参加并通过了工作负责人考试,5人参加并通过了工作票签发人考试;还组织党员骨干修订了维修管理体系,完善和修编了《泵(电)站机电检修规程》,新编了《维修部5S管理标准》,梳理和新编了《主设备计划大修管理流程》等9个流程指引,编制了《110KV变电站电气设备基本原理及运行维护》等16个培训课件,确定了299个标准作业项目指导书,使作业指导书覆盖面达95%,培训学习促进了检修技术成果的积累。
 
组织学习和进行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技术水平,而且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电气室的党员群众钻研励磁系统技术,解决了金湖站5号机隐性故障。金湖站5号机组励磁故障,曾导致机组运行跳机和开机启动失败。因励磁系统软故障点多、元器件的核心检测技术不全,加之该部缺乏相应检修经验,给检修造成一定困难。面对困难,电气检修人员认真钻研,创新思维,突破原励磁系统检测模式,同时学习厂家技术,突破瓶颈,掌握了其核心检测技术,发现并消除了主通道PLC损坏和A09转子参量板的U1(AT89C2051)芯片2个故障点。他们还举一反三,全面检查了东改工程泵站的励磁板卡,消除了类似故障。
 
该部通讯室的党员们在既无经验借鉴,技术力量又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勇于挑战,组建了高压线路台账系统开发团队,攻克编程、数据库技术难关,成功开发“高压线路台账系统”,实现线路基础数据、巡查、缺陷检修记录电子化,实现了OA远程访问、数据共享,提高了线路管理水平。
 
该部自动化室的党员们为解决东改监控系统DASTECOPC Server兼容性较差、DASTEC OPC Server单网运行模式,且过分依赖软件定制、软件成本高等问题,不盲目迷信权威,通过认真学习,潜心钻研,反复测试,大胆创新,自主开发了SOE事故追忆功能。经过一年多的在线测试,全线恢复OPC Server冗余及SOE功能,实现了OPC双网冗余运行。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