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扫码关注

沙头角保税区:全国第一个保税区

作者:黄兴利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16 人已围观

1987年12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设立“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工业区”的通知》(深府〔1987〕493号),正式批准设立“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工业区”。这是全国创建最早,且投入实际运作最快的保税区。
 
沙头角保税区的设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89年1月7日《国际商报》头版以《认真按国际惯例办事——沙头角保税工业区一年建设见成效》为题进行了报道。1989年4月14日,深圳市委宣传部为宣传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制作了《海边升起一颗新星》纪实片在深圳电视台播放。1989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行配套改革,引进先进技术——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初具规模》的报道。1996年11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视察沙头角保税区时评价说:“沙头角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创建最早,面积最小,效益最好的保税区。”
 
我当时在沙头角保税工业区担任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对保税区的成立和变化发展的情况十分清楚。记得最早是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中发〔1981〕27号文),国务院为了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中国境内有别于其他经济特区的特别关税区,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隔离线(叫二线)后,特区与香港之间的边境分界线(叫一线)的货物、人员、资金往来将逐步开放,达到出入自由的目的。国务院批准的深圳经济特区二线于1984年建成,1986年4月正式启用,当时特区二线分隔特区内外市场,在控制内地人员进入特区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二线建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特区一线的管理并没有改变,二线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深圳经济特区的关税改革,与没有设立二线管理的其他经济特区基本相同,国务院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殊关税政策不能完全实现。
 
1987年7月,广东省在深圳市召开全省第一次对外加工装配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敢闯敢干,要大胆地走出引进外资和改革开放的新路子。会议结束后,深圳市领导开始探讨设立一个封闭式的出口加工区,开辟一个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新区域,并把设想向在深圳考察的国务院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支持。
 
1987年9月,深圳市召开第一次对外加工装配工作会议。会上,市领导宣布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沙头角划出一块地方试办保税性质的出口加工区”;并责成市政府工业办公室做调查研究,提出实施方案。市工业办公室和沙头角管理区经过多次反复调研,提出了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对方案进行修改、论证和各方面工作协调,作为探索深圳按国际惯例运作和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管严“二线”。放开“一线”设想尝试的战略步骤,于1987年12月25日由深圳市政府发文正式批准设立“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在国际上特殊关税区分别称为: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易区、自由贸易特区或自由贸易港区,我们称为保税工业区。1988年7月1日,深圳市政府公布了符合国际商业、贸易、加工惯例的《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工业区暂行管理规定》,使沙头角保税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道路。
 
保税区建立后,我们在全国首次大胆提出了“一站式”工作、“一条龙”服务的工作制度,确定了保税工业区的运作机制。“一站式”工作就是客商在保税工业区设立企业,从申请到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办理一切手续都在保税工业区内完成,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这就打破了以前外商在国内设立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最少要跑政府十几个部门,盖十几个公章,费时半年以上时间的旧惯例。我们保税工业区有权负责审批、办理有关计划、基建、环保、工商、税务、外商、房地产、劳动人事、通信等业务的行政手续。“一条龙”服务就是企业在保税工业区生产经营,保税工业区提供厂房、仓库、办公用房、住房、水、电、通信、劳动用工、安全保卫、运输、报关等一切的配套服务工作,打破了以前企业生产经营无配套服务的局面。这些运作机制在当时国内具有超前改革的意义。我们的改革和做法一开始不被政府有些部门和许多工作人员理解,有的认为此做法不符合法规,有的对运作机制提出质疑,有的甚至持反对意见,不支持不配合。面对种种阻力,我们在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和市领导的支持下,坚持改革创新,为投资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由于建立了“一站式”工作、“一条龙”服务的便捷、高效的运作机制,1988年,沙头角保税工业区实现了“4个当年”: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效益的惊人速度。
 
沙头角保税区的设立和发展,没有要国家的钱,没有白拿国家的地,一切白手起家。沙头角保税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土地面积最小,年产值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连续10年名列首位。沙头角保税区在改革创新、招商引资、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从1989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家和各部委办以及20多个省市的领导陆续来到沙头角保税区视察,10年间接待了60多批480多人次。
 
深圳市当年设立保税工业区没有突破特区的关税政策,因此,不用上报国务院批准。1989年上海市策划申办保税区,当时上海浦东新区尚未成立,上海市申办保税区要享受特区关税政策,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享受特区关税政策。为了统一名称,国务院特区办公室要求深圳市把“沙头角保税工业区”更名为“沙头角保税区”,并上报国务院批准。1991年5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沙头角保税工业区从此更名为沙头角保税区。
 
沙头角保税区的建立为全国兄弟保税区的设立、建设、招商、管理和服务探索了经验,从1990年到1996年的7年间,中国先后陆续设立了14个保税区。
 
作者:黄兴利,时任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