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金融 金融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全国首家外资银行
作者:深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11 人已围观
1982年1月9日,在罗湖华侨旅行社一个简陋的平房里,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宣告成立。对南商来说,这是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步;对中国金融业而言,此举同样意义非凡,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正式启动开放之门。
今天,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点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然而在30多年前,却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当时,中国的现代金融体制尚未健全:“大一统”的银行业体系刚刚松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刚刚恢复,分别垄断农村、外汇、基本建设等领域,业务划分严格;金融法律更是一片空白,中国第一部“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直到1986年1月才颁布……而从当时深圳的软硬件条件来看,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当时深圳还是个荒凉的边陲小镇,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无从谈起,软硬件条件与现代化城市相去甚远,就连深圳经济特区政府也还在组建中。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得以登陆内地,可谓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拓荒之举。她的诞生,既奏响了外资银行东进的序曲,也开启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门。
凤凰网题为《敢为天下先勇做改革试验田》,《晶报》题为《外资银行员工扛着米油盐来深办公》,光明网题为《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首在内地开分行》及“南洋商业银行大事记”中都报道了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是我国第一家外资银行。1982年1月10日的《南方日报》通讯记载:“获准在深圳经济特区开业的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昨天在深圳举行开业典礼。在开业典礼上,副省长兼深圳市市长梁湘、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尚明、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陈克东、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庄世平、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总经理李聘周主持了剪彩仪式。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和深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及各界人士400多人出席了剪彩仪式。”
▲1982年1月9日,梁湘(中)、庄世平(右一)等为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典礼剪彩
南洋商业银行的开创者是著名爱国华侨和银行家庄世平。庄老生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之所以主动要求在深圳特区办银行,就是要打消外商对内地改革开放的顾虑,为特区吸引外资服务,为南商进入中国内地的客户配套服务。”1982年,当时搞建设最缺的就是资金。不少香港人、华侨有意参与特区建设,由于不了解政策而顾虑重重。在香港从事纺织业的杨钊,当时想到中国内地设立来料加工厂。庄老获悉后,主动要求为杨钊在内地办厂提供设备贷款。杨钊还是不放心,如果买了机器运到内地,被内地没收了怎么办?庄老说没收了算我的。
在南洋商业银行的引荐下,一批著名的华侨及港商开始进入内地投资。其中,有特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冠印染,有泰国知名实业家郑亮荫在蛇口投资的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8000万美元,是当时投资金额最大的合资企业。次年,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成立。1985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大厦在罗湖口岸边破土动工。在南洋商业银行的示范和带动下,外资银行纷纷走过罗湖桥。
▲1982年1月9日,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为深圳南洋大厦基石揭幕
作为南洋商业银行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是庄世平一手推动和促成了内地第一家外资银行的成立。在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后,后面就陆续有其他外资银行进入内地,它相当于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1982年1月9日,中外嘉宾出席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典礼
1911年1月20日,庄世平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在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泰国,曾担任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1947年辗转到香港,曾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创办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曾任全国归侨联合会副主席,1998年他被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
庄世平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泰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活动,是共产党的好朋友,他非常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在熟悉当时内幕的人看来,他当年选择在深圳开设分行,并不单纯为了开设银行而设分行。此前,庄世平参加“特区条例(草案)”讨论,提出“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特区设立”的建议获采纳,在《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予以确认。他主要的目的在于修补此前因为“文革”而遭受损害的内地与华侨的关系,也为华侨参与内地经济建设充当先锋。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选址定在罗湖口岸的华侨旅社。分行的人后来回忆说,为了找到适合的办公地点,他们跑遍深圳大街小巷,最后租用了华侨旅社门口近10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这才总算开业。
“当时,南洋商业银行的技术和管理是很先进的”,据采访过庄世平的《南方日报》记者李通波回忆,在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银行不多,最初只有中国银行,后来才逐渐有了农业银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而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一开业就实行电脑存款,“它的服务水平介于香港和内地两者之间”。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南洋商业银行的服务,“起码服务态度就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觉”。当时,银行不用叫号,自己排队,柜台前没有横线区分,“后面站着一大串的人,还伸着脖子看”。但南洋商业银行一开业就在大厅里实行叫号,没叫到的人就老老实实坐着等,填单的时候有横线隔着,别人也不可能看到。“这些都是看起来简单,当时我们做不到”。“好多年后,我们才学搞一条横线,然后叫号”,不是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一开业,当时深圳的银行就跟着做。
“可以这么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设立,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李通波介绍,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开业后,没人来存钱,来贷款的也不多。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你明天到底怎么样,会不会倒闭”成为不少市民的担心。李通波认为,当时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也是原因,“公家也好,个人也好,都很贫穷”。
据南洋商业银行的人回忆,当时客源严重不足,几乎没法开展业务。受制于深圳当时的条件,分行水电、交通、通信都跟不上。从香港过来上班的员工,甚至还要自己从香港扛大米、油盐等日用品。此外,当时人民币与外币并不流通,需要通过兑换券来进行互换。
对于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开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在开业典礼上,当时的深圳市市长梁湘都出席了,人民银行、中行总行的领导也来参加了,广东省也有领导到场。当天在侨社门口,尽管南洋商业银行的面积不大,整个庆典却有400多人参加。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成立后,开创了几个国内第一: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促进了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竖起了国内首台ATM机;首次为购买内地住房的人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为境外人士和企业提供外销商品房按揭贷款,为我国后来的住房商品化改革提供了直接便利……南洋商业银行成为地产与证券、外汇进入深圳金融市场的外资“鲶鱼”,先是搅动观念和意识,然后就是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为国内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深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今天,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点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然而在30多年前,却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当时,中国的现代金融体制尚未健全:“大一统”的银行业体系刚刚松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刚刚恢复,分别垄断农村、外汇、基本建设等领域,业务划分严格;金融法律更是一片空白,中国第一部“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直到1986年1月才颁布……而从当时深圳的软硬件条件来看,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当时深圳还是个荒凉的边陲小镇,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无从谈起,软硬件条件与现代化城市相去甚远,就连深圳经济特区政府也还在组建中。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得以登陆内地,可谓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拓荒之举。她的诞生,既奏响了外资银行东进的序曲,也开启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门。
凤凰网题为《敢为天下先勇做改革试验田》,《晶报》题为《外资银行员工扛着米油盐来深办公》,光明网题为《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首在内地开分行》及“南洋商业银行大事记”中都报道了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是我国第一家外资银行。1982年1月10日的《南方日报》通讯记载:“获准在深圳经济特区开业的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昨天在深圳举行开业典礼。在开业典礼上,副省长兼深圳市市长梁湘、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尚明、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陈克东、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庄世平、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总经理李聘周主持了剪彩仪式。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和深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及各界人士400多人出席了剪彩仪式。”
▲1982年1月9日,梁湘(中)、庄世平(右一)等为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典礼剪彩
南洋商业银行的开创者是著名爱国华侨和银行家庄世平。庄老生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之所以主动要求在深圳特区办银行,就是要打消外商对内地改革开放的顾虑,为特区吸引外资服务,为南商进入中国内地的客户配套服务。”1982年,当时搞建设最缺的就是资金。不少香港人、华侨有意参与特区建设,由于不了解政策而顾虑重重。在香港从事纺织业的杨钊,当时想到中国内地设立来料加工厂。庄老获悉后,主动要求为杨钊在内地办厂提供设备贷款。杨钊还是不放心,如果买了机器运到内地,被内地没收了怎么办?庄老说没收了算我的。
在南洋商业银行的引荐下,一批著名的华侨及港商开始进入内地投资。其中,有特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冠印染,有泰国知名实业家郑亮荫在蛇口投资的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8000万美元,是当时投资金额最大的合资企业。次年,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成立。1985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大厦在罗湖口岸边破土动工。在南洋商业银行的示范和带动下,外资银行纷纷走过罗湖桥。
▲1982年1月9日,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为深圳南洋大厦基石揭幕
作为南洋商业银行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是庄世平一手推动和促成了内地第一家外资银行的成立。在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后,后面就陆续有其他外资银行进入内地,它相当于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1982年1月9日,中外嘉宾出席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典礼
1911年1月20日,庄世平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在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泰国,曾担任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1947年辗转到香港,曾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创办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曾任全国归侨联合会副主席,1998年他被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
庄世平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泰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活动,是共产党的好朋友,他非常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在熟悉当时内幕的人看来,他当年选择在深圳开设分行,并不单纯为了开设银行而设分行。此前,庄世平参加“特区条例(草案)”讨论,提出“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特区设立”的建议获采纳,在《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予以确认。他主要的目的在于修补此前因为“文革”而遭受损害的内地与华侨的关系,也为华侨参与内地经济建设充当先锋。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选址定在罗湖口岸的华侨旅社。分行的人后来回忆说,为了找到适合的办公地点,他们跑遍深圳大街小巷,最后租用了华侨旅社门口近10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这才总算开业。
“当时,南洋商业银行的技术和管理是很先进的”,据采访过庄世平的《南方日报》记者李通波回忆,在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银行不多,最初只有中国银行,后来才逐渐有了农业银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而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一开业就实行电脑存款,“它的服务水平介于香港和内地两者之间”。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南洋商业银行的服务,“起码服务态度就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觉”。当时,银行不用叫号,自己排队,柜台前没有横线区分,“后面站着一大串的人,还伸着脖子看”。但南洋商业银行一开业就在大厅里实行叫号,没叫到的人就老老实实坐着等,填单的时候有横线隔着,别人也不可能看到。“这些都是看起来简单,当时我们做不到”。“好多年后,我们才学搞一条横线,然后叫号”,不是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一开业,当时深圳的银行就跟着做。
“可以这么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设立,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李通波介绍,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开业后,没人来存钱,来贷款的也不多。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你明天到底怎么样,会不会倒闭”成为不少市民的担心。李通波认为,当时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也是原因,“公家也好,个人也好,都很贫穷”。
据南洋商业银行的人回忆,当时客源严重不足,几乎没法开展业务。受制于深圳当时的条件,分行水电、交通、通信都跟不上。从香港过来上班的员工,甚至还要自己从香港扛大米、油盐等日用品。此外,当时人民币与外币并不流通,需要通过兑换券来进行互换。
对于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开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在开业典礼上,当时的深圳市市长梁湘都出席了,人民银行、中行总行的领导也来参加了,广东省也有领导到场。当天在侨社门口,尽管南洋商业银行的面积不大,整个庆典却有400多人参加。
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成立后,开创了几个国内第一: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促进了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竖起了国内首台ATM机;首次为购买内地住房的人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为境外人士和企业提供外销商品房按揭贷款,为我国后来的住房商品化改革提供了直接便利……南洋商业银行成为地产与证券、外汇进入深圳金融市场的外资“鲶鱼”,先是搅动观念和意识,然后就是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为国内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深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很赞哦! ( )
下一篇:深圳金融业率先实现业务交叉与竞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