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金融 金融

扫码关注

南洋商业银行“发达卡”:内地首张信用卡

作者:吴连烽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10 人已围观

1981年,为了满足境外人士在内地的消费需求,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发行了首张内地代办的信用卡“发达卡”。
 
在中国银行的官方网页“中国银行银行卡大事记(1979—1985)”上,记述着:1980年1月,中国银行与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签订代办“发达卡”(Federal Card)业务协议书,“发达卡”进入内地。
 
我从事银行及金融业40多年,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的一切。我出生在一个华侨家庭,1962年到香港定居,1965年年初应考到南洋商业银行,几经磨炼从一名小职员一直干到了管理层,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负责分行的开设布局和选点工作。南洋商业银行在香港有40多家分行,其中20多家都是由我具体选点操办的。在我升任南洋商业银行的副总经理后,主管全行信贷工作和内地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就一直活跃于内地与香港之间,香港的经济繁荣和内地的改革开放为南洋商业银行和我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我亲历并参与了南洋商业银行创下的许多第一:如1980年,我经办了为内地改革开放后发放的全国第一笔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深圳友谊餐厅贷款;1981年,发行内地第一张信用卡——“发达卡”;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开设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家外资银行——深圳分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85年南洋商业银行组织的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大的一笔国际银团贷款——贷款1亿美元筹建上海希尔顿酒店,提起它,我仍感欣慰。记得一开始南商管理层觉得这事难度很大,因本身缺少组织银团贷款的经验和专业人才,但我个人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建议搞一个国际银团贷款,一可以宣传内地好的项目,二可以学会如何组织国际银团贷款。出乎我意料的是,外国银行反应非常踊跃,很短的时间内就来了63家银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一些大、中银行的董事长甚至专程赶来,而过去我们要约见他们的部门经理都不容易。这一战,为南洋商业银行的中国业务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我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我曾问一家外国银行的董事长,为什么对这一笔贷款如此有兴趣?他说:“我们相当看好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但不知道如何进入这一个市场,希望你们带我们进去。”外国人对当时尚不明朗的改革开放前景如此看好,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商机,最后我们成功选定了五大洲的15家银行组成了国际银团贷款。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正是由于南洋商业银行首发了信用卡“发达卡”,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也给南洋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1985年,在南商的牵线搭桥下,世界规模最大的两个信用卡国际组织VISA、万事达卡的董事会和年会纷纷在北京召开。随后,南商先后加入万事达卡和VISA国际组织,率先发行万事达卡和VISA卡。记得1984年年末,占世界信用卡市场约40%的VISA卡国际组织一位董事打来电话说,拟动议下一届董事会移师北京举行,希望我能替他们安排。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周旋,没想到北京方面答应了,而且安排的规格很高,会在人民大会堂开,人住在钓鱼台国宾馆。VISA卡国际组织对此十分高兴。另一个占全球40%市场的万事达卡听说VISA在北京开会,也提出要在北京举行国际年会,而且规格更高,还邀请英国前首相希思作演讲,要求我安排。经过努力,终于得到北京方面的同意。两个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世界各国不少著名银行家和政要出席了会议,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到中国,中国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各专业银行负责人也接见了与会者。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中国发展信用卡业务和加强与国际金融巨头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就是这首张“发达卡”,促成了后来的几件大事,让我认识了它的深远意义,更明白了自己和南洋商业银行的位置:虽然南洋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界中实力并不算强,但可以利用熟悉中国的优势,成为外资银行中的“中国业务专家”。我也努力在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中国企业通过这座桥梁走向海外,外国人则可以通过它走向国内。正是这张卡,促进了内地银行信用业务的兴起和发展。
 
作者:吴连烽,时任南洋商业银行副总经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