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金融 金融

扫码关注

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次“引智入股”

作者:冬冰、曾振威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28 人已围观

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公司。1985年,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实行“技术入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引智入股”的高科技企业。以这种“花钱买脑袋”的方式来合资,在1985年的中国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引智入股”的合资方式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极大关注,198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借“船”出海》的报道,称我们“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4年,是国务院批准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第四个年头,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局重大工程处处长王志荣带领着一批开拓者们,怀着振兴民族电子工业的心,南下深圳,融入刚刚涌起的改革浪潮,决心在深圳特区开发生产计算机配套产品。
 
中国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但受十年浩劫的影响,我们在这项技术方面至少落后发达国家15年,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资金,更是高起点的技术与人才。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计算机工业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幼儿。
 
深圳特区开发生产计算机以及寻找外方合作伙伴的消息,很快传到大洋彼岸,引起了美国硅谷某公司副总裁谭文鋕的注意。谭文鋕,年仅36岁的美籍华人精英,曾在数家大型电子公司执掌要职,国际著名磁头公司创始人之一,事业正在上升时期,前程似锦。经过几天思考,他辞去了美国公司的要职,与美国及香港的同仁一道,组成一个磁记录技术的专家团,在那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来到了蛇口
 
王志荣热情地接待了谭文鋕,而后就是长达近两个月的谈判。中方是代表电子工业部的王志荣,以及招商局和4507厂的领导,外方就是这些身怀当时世界领先技术而且有大量市场资源的专家们。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谈判——在谈判内容上,他们所谈的是要在深圳合作建厂,生产具有世界一流技术的电子产品,但是在合作方式上,他们谈的却不是国内传统的经济实体间的合作,而是由谭文鋕为首的外方团队以技术、管理和市场等入股。项目内容当然是王志荣他们热切期待的,但这种合作方式在中国尚无先例。项目充满诱惑,也确实存在着必须解决的难题。在谈判桌上,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观念指引着他们打破当时国内的体制限制,开启创新合作的大门,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和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最终使双方达成了共识:双方共同创立“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相关的公司。中方投资200万美元,持股66%;外方以技术、管理和市场作价入股,持有34%的“干股”。为保证外方人员全心全意地为公司服务,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外方的“干股”只有在公司赚钱后才有效,并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其股份才能分红,从而把外方人员与公司紧紧地捆在一起,大家利益相关,才能同舟共济。
 
当时的中国,人们普遍不懂得什么是“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甚至社会上还没有这个概念,因而在蛇口这个“特区里的特区”诞生的新生事物,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各种异议。项目很快报到主管领导部门,不少同志出于对事业的责任感和不同的认知角度,提出了对项目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甚至因为对合资公司外方与中方工资差别等问题的敏感,竟一度否定了这个项目。有人发出疑问:“他们的智力真的值几十万美元吗?”也有人质问:“为什么我们出钱,让他们赚钱?”更有人提出:“这样做是不是卖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