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蛇口街道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蛇口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蛇口在南头半岛南端,南头半岛南高宽北低窄,形似出洞的蛇头,而东边山嘴的海湾就像一个张开的蛇口。
1983年以前,蛇口曾是宝安县重要的渔港。东边是蛇口墟街道、商店、蛇口渔业大队、渔船修理厂,西边有晒鱼场、码头、村庄。湾厦村是蛇口较大的村落,原来叫湾下,因在赤湾下而得名。民国十三至二十一年(1924—1932),宝安县实行区乡编制,设湾下乡,属第一区。居民基本靠打鱼为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按地理及人口分布进行调整,湾下与南山两乡合并成立南厦乡,属第一区。1953年宝安县增划两个渔民乡,一个是东边的盐田墟乡,一个就是蛇口乡。1959年经过民主整社,成立西海(蛇口水产)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蛇口(水产)公社。
湾厦村还保留了一座清朝时期的“天后庙”。
1978年,袁庚被交通部党组委派赴港参与招商局的领导工作。他走马上任后,就想搞一些工业,但是香港的土地昂贵,寸土寸金;工人的工资也高,一个菲佣的月薪都要3750元港币,在内地,只要给500块钱。所以想在靠近香港,又有港口条件的内地找个地方。于是首先想到了东南部的大鹏,但是,大鹏离香港还是远了,交通不便,风浪很大,不合适。在考察了珠海、东莞之后,才选中了蛇口。香港到蛇口只要1个小时,从元朗过来仅需半个小时,而且有建港条件。1979年1月31日,时任交通部副部长的彭海清和袁庚两人到国务院,向李先念汇报工作。在汇报过程中,袁庚拿出一张香港出版的香港地图,细心地指着地图请李先念看,说:“我们想请中央大力支持,在宝安县的蛇口划出一块地段,作为招商局工业区用地。”李先念审视着地图,说:“给你一块地也可以。就给你这个半岛吧!”李先念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蛇口的命运随之改变。招商局的一批创业者来到蛇口,开始了大胆的探索。最早按照国际惯例与初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机制,最早更新价值观念、时间观念、人才观念;最早成功地建立全新的劳动用工制、干部聘用制、薪酬分配制、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工程招标制及企业股份制,开始尝试建立中国的希望之窗、改革的试管、开放的模式。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蛇口的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1年,以李嘉诚和霍英东为首的 11 位港商想要入股共同开发蛇口工业区,但是却被拒绝,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机会。1987年,蛇口工业区实行公司制,成为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
蛇口在南头半岛南端, 南头半岛南高宽北低窄, 形似出洞的蛇头, 而东边山嘴的海湾就像一个张开的蛇口
现在的蛇口港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水路距香港新界3.5海里,距澳门、珠海25海里,经珠江水系与广东、广西相连;陆路经疏港大道与华南公路干线相接,经港区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进而与全国铁路网相接;距深圳宝安国际机场30公里。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50万标准箱,客流量年通过能力500万人次。蛇口港可同时靠泊10艘万吨级以上船舶,最大可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锚地可靠泊12.5万吨级散货船,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粮食、建材集散中心和内贸集装箱中转口岸,并拥有深圳地区最大的客运码头。
蛇口原来只是宝安县的一个公社,经过40年的发展,早已完成了“杀出一条血路”的历史使命,较早地进行了自身的转型。从蛇口公社到蛇口镇,再到如今的蛇口街道,它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前哨,也是一个缩影。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