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朱德明: “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 罗湖书城开先河(一)

作者:朱德明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26 人已围观

作者简介:朱德明,1965年出生。1988年来深,长期在深圳出版集团(原深圳市新华书店)工作。1996年,参与深圳书城开业暨第七届全国书市团体采购,见证深圳书城诞生。2000年以来,历任原深圳市新华书店销售中心经理及深圳出版集团罗湖书城公司总经理、综合事业部部长、党群工作部部长。深度参与深圳书城经营,积极探索“深圳书城模式”,提出大卖场做强专业店思路、大营销概念,策划组织多届深圳读书月阅读活动及深圳文博会、书博会专题书展。

3个小门市总面积不到500平方米,市民呼吁解决“买书难”

1979年,深圳撤县建市,原宝安县新华书店同步更名为深圳市新华书店。1986年起,广东省新华书店将对它的管理权下放,隶属深圳市文化局管理。

改革开放后,深圳吸引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前来奋斗与创业,人口迅速增长。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深圳各项建设热火朝天,迎来人口的快速增长期。

与此同时,深圳市新华书店的发展明显跟不上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建设步伐——书店规模没有扩大,图书陈列品种也上不去。1985年,深圳市新华书店仅有3个小门市,分别在解放路、沙头角、人民路,总营业面积不到500平方米。很多市民反映“买书难”。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深圳市新华书店加快门市建设。1985年12月底至1992年,市委市政府先后10次下拨扶持资金400万元,用于支持新华书店建设和购买10多处门市,新华书店经营面积由此扩展至8000平方米,缓解了市民“买
书难”的问题。


▲深圳市新华书店解放路书店装修扩业(罗湖书城供图)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当时深圳市新华书店最大的门市也就1000多平方米,能陈列的图书品种只有一两万种。而那时全国出版物一年有8万多种,也就是说,读者在深圳有3/4的品种买不到。公司领导们研究认为,必须要建一个大型的图书卖场,陈列全品种,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土地。

要建这么大型的门市,一定要通过市委、市政府才能解决。时任深圳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汪顺安给市政府写报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大手笔投入扶持文化事业发展,可以说高瞻远瞩。

1988年,深圳市政府批复兴建深圳市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大楼。1991年,深圳市“八五”计划将深圳市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大楼列入重点基建投资项目。1992年,深圳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将深圳书城列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和重点工程项目。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