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杨洪祥: 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四)

作者:杨洪祥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25 人已围观

捐献全部原图胶片让年轻人了解历史,想再次拿起相机记录“万象罗湖”动人景象1983年转业后,我陆续将拍摄的这些珍贵照片一一整理、细心封存。此后近40年里,我将所有资料装订成册,始终摆在书架上。这不仅是我的个人回忆,更是当年赴深2万基建工程兵和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共同记忆。

现在很多深圳年轻人并不知道基建工程兵建设特区的历史,对经济特区的拓荒牛精神也了解不深。我就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些历史和其中蕴含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2021年,我将这些在心里堪称“无价之宝”的历史照片原图胶片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照片档案馆收藏,新华社以“杨洪祥的深圳记忆”为题发布了其中部分历史照片。同时,我将所有老照片高清版本捐给深圳图书馆、深圳博物馆和市档案馆等。目前,这些历史照片已在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市民中心展厅等地公开展览,集中展现了1982年到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和基建工程兵建设经济特区的情景。

这些年里,我还参加了罗湖区委、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清水河街道办事处等组织的讲师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更加直观、鲜活地呈现40年前的罗湖,更加生动地再现和传播当年特区建设者和基建工程兵的拓荒牛精神。

拓荒牛精神的内核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不断地拼搏进取、坚定信念、任劳任怨。年轻时在部队的经历,让这种精神成为我的支撑,助力我不断探索、努力向前。离开部队后几年,我参与创办了《深圳青年》杂志。2003年,42岁的我毅然决定弃文从商,投身房地产和绿色建筑事业。曾经的基建工程兵又回归建筑行业,心里十分亲切。

2022年,我已年过花甲,但觉得自己和正值“不惑之年”的罗湖一样,依旧年轻、充满活力。摄影是我从未放下的爱好,相比那时的海鸥牌,我的相机越来越高级、像素越来越高。我想再次拿起相机,记录如今“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动人景象,继续与这里共生共荣,为罗湖这块福地再次焕发青春贡献力量。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