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向往

作者:杨沫 来源: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9 人已围观

在杂花生树的暮春时节,我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参观访问,一下子就被这里的宏伟而紧张的建设情景所吸引。在充溢于身边的紧张节奏里,我这颗本来就不情愿随着岁月流逝而变老的心,激荡着青春的血。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办经济特区,确是一件新鲜事物,人们难免有各种想法,各种议论。当我来深圳之前,就听到了不少对深圳特区的议论,似乎这里洋货充斥、私货泛滥、人事全非、天地变色。如今实地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构成特区书面的主要色彩和线条是建设,是一个个建筑工地,是座座高耸云霄的脚手架和一幢幢新建成的高楼,是迅速建成的港口和道路,是一片令人振奋的建设热潮!1980年,深圳市开始辟为经济特区,仅仅两年多,一座小镇已经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可以想见,特区建设者们在探索和奋斗的道路上,克服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他们赤诚的心里,激起过多少喜悦和苦恼的浪花!啊,我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欢乐,我珍视他们的豪情和壮志,我崇敬他们的勇气与力量,并因而向往他们的生活。……
 
来深圳前夕,我在广州见到广东省委书记、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南生同志。他把一张深圳特区的地图铺在地上,细致地向我说明特区的宏伟规划和两年来的建设进程,一直讲了三个多钟头。讲到兴奋处,他干脆蹲在地上,俯身地图,手指口说。这一动作使我感到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和信念;也使我想起严酷的战争年代中那些不惜牺牲去夺取高地的指挥员、战斗员的形象。是的,特区建设确是一场战斗。要争取这场战斗的胜利,可能还要经受不少曲折和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1986年,罗湖商业区(李伯强摄)
 
到深圳后,市委书记梁湘、周鼎等同志也将特区建设情况对我们作了介绍,我听后,很受鼓舞,特别是蛇口工业区和被劈掉半边的罗湖山,更使我感到新奇与兴趣。
 
在雨中,我参观了蛇口工业区。由于兴奋,我登上了微波站的山头,环视大海港湾和码头以及林立的厂房、高楼。如果不是随同参观的同志向我说明,我很难想象这片具有鲜明现代化色彩的工业区,两年多之前,还是珠江口旁边一片荒凉的山地。如今,那些能够扭转乾坤的建设者,已经在这里移山填海造出了一千三百万平方英尺的平地,修建了一条长六百公尺的顺岸式码头、一条八公里长的公路和完善的供水、供电、通讯设备。合资和独资经营的铝片厂、集装箱厂、机械翻新厂、钢厂、饼干厂、游艇厂等等,正在相继兴建。规范化的工业大厦和造型美观的住宅,错落有致。海水微蓝,远山泛青,透过迷蒙的细雨,我看到了蛇口区繁荣的前景。我更赞赏它的建设速度和实效。
 
在著名的罗湖桥畔有一座罗湖山,如今只剩下小半边,另大半边变成了平地。据说罗湖这一带过去地势低洼,遇雨积水,过往的旅人往往要涉水而过,十分不便。现在劈山填土,地面已平均升高近两公尺,地下又建成了巨大的排洪道,再不会发生水患了。更令人兴奋的是,一个新的罗湖商业区将在这片土地上兴起。按照发展规划,这里将出现四十多层的国际大厦,一百二十余栋十八层以上的大楼,二百余栋十二层以上的大楼,形成一个庞大的高层建筑群。建成之后,这里将会变成我国最现代化的城区。
 
虽然在深圳只逗留了两天,匆匆参观了几个地方,却使我开了眼界,加深了对建设经济特区意义的认识。党中央决定试办经济特区是非常英明的,特区的同志们告诉我,搞经济特区不单纯是为了多赚一点外汇,而是要从建设经济特区中找寻出、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有人担心特区会变成“租界”。特区的全部主权都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这与当年的“租界”哪有丝毫的共同之点呢!我们应该打开一个面向世界的敞亮的窗口,以便于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建设社会主义“四化”服务,这有什么不好呢?
 
在深圳,有一种我自年青时代就喜爱的沸腾的生活气息,我向往特区建设者的生活。我老了,如果留下来,也许会成为你们的累赘。不,难道我不是也有一颗同你们一样赤诚、一样炽烈、一样为了祖国的“四化”事业,总是激动不已的年轻的心吗?
 
再见吧,深圳!将来有机会,我一定来重睹你的风姿。
 
(选自《我爱特区的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