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1931—1978年,“蚝”情万丈:舌尖上的深圳美食

作者:蒋荣耀、南兆旭 来源:《岁月山河:百年深圳历史影像纪》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1931年是民国时期沙井蚝产量最高的一年,当年开蚝达2万井,收入银元200万元。1936年,沙井从事蚝业人员达10000人,大小蚝船约350多艘,年产鲜蚝6500船,计约合熟蚝13000担。
 
但是1938年日寇从大亚湾登陆,年底侵占沙井,蚝民屋舍被毁,蚝船被劫。200余名蚝民被杀害,逃难异乡者3000多人,导致蚝产量急剧减少。
 
到1940年,沙井从事养殖业的仅有600人,产蚝为10000担,产值银元24万元。
 
1949年,沙井蚝船也只有92艘,年产鲜蚝7000担。此时,沙井养蚝业还没有恢复过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蚝民开始重操旧业。
 
1954—1955年间,蚝田面积扩大,蚝民又进行技术革新,加上风调雨顺,蚝业连获大丰收。
 
1956年,沙井成立两个初级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可以对蚝船等重要生产工具实行统一调配使用,沙井蚝业合作社被国家评为“模范合作社”。年底,两个蚝业初级社合并成沙井蚝业高级生产合作社,当年年产鲜蚝近70000担,出口3000多担,蚝田达20000多亩。
 
1957年2月,沙井蚝业高级生产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集体单位”,社主任陈淦池当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当年沙井蚝合作社有蚝民1073户、4135人,年产鲜蚝89712担,出口5384担。
 
沙井蚝业加工厂建成投产,生产生晒蚝、熟蚝、罐头蚝豉、蚝油等产品,后改为宝安县沙井蚝厂,蚝产品全部由国家水产公司收购,再出口创汇。苏联、日本、越南等国水产专家曾来沙井考察生蚝养殖业。
 
1958年12月,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获国务院奖状,这被沙井蚝民视为历史上的最高荣誉。
 
改革开放前,蚝民的工作十分艰辛。不少蚝民常年工作在蚝田,食在蚝艇,睡在草棚,夜以继日,一两个月不回家。
 

 
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出现,沙井蚝业大队的全部蚝田、蚝塘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大大调动了蚝民的积极性,蚝业产量不断上升。
 
由于统购统销体制在当时并未改革,蚝民养殖生产出来的蚝品还是按原渠道由水产供销部门统一收购。深圳起初允许蚝民到香港销售自留的蚝品,但当时香港蚝品价格比内地收购价高出许多倍,所以无法杜绝蚝民自己偷运蚝品到香港销售的风潮。
 
1982年,深圳市政府取消了蚝品统购统销政策;1991年,全面放开蚝品的购销市场,让蚝民自主销售。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很多工业企业产生的大量工业污水排到珠江口的海面,蚝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沙井附近蚝田已经无法养殖鲜蚝了。
 
到20世纪90年代,沙井蚝民不得不到江门等地进行异地养殖。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