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因盐而重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 : 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08-14 人已围观

不知道造物主为什么要创造一种称为“盐”的东西,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与变数。
 
影响华夏民族历史走向的炎黄大战,就是为了这个东西。史学家张其昀在《中华五千年史》中称“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而“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战争起因,就是争夺山西省解县的盐池。史学大家钱穆也说,解县盐池是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
 
《孔子家语》载诗歌《南风》,相传是舜帝在解县盐池边即兴而作。
 
食盐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人类生存不可或缺,又不可大量食用。这个特性,给当权者带来巨大的利润操作空间,又不致民不聊生。汉武帝时盐业由政府统一专营;唐安史之乱后,国库空虚,全国财政收入锐减。刘晏任中央盐铁使,财政收入迅速上升至1200万缗,其中盐税达600余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全国27个郡设立盐官。南海郡的盐官,就设在南头(今深圳南头古城一带),与粤西苍梧郡高要盐官遥遥相对。史籍称之为“东官”,南头一带,又称作东官盐场。
 
公元331年,晋成帝拆分南海郡,以东路盐官为名设立“东官郡”,下辖六县。宝安县县治及东官郡郡治均设在今南头。
 
史载,唐代广东地区“岁煮海取盐直四十万缗。市虔、吉米以赡安南,罢荆、洪等漕役,军食遂饶”。
 
宋朝时期,深圳地区盐业发展达到顶峰。当时深港地区有五大著名盐场,分别是:归德场(今深圳沙井一带)、东莞场(今深圳南头一带)、黄田场(今深圳西乡、宝安国际机场一带)、官富场(今香港九龙一带)和叠福场(今深圳葵涌一带,包括上村、下村和咸头岭,以前有“上盐仓”“下盐仓”之称)。
 
盐业一直为政府所控制,近乎军队管理。除了在村民中指派盐工,还起用一些刑罪之人。明代对煮盐的灶户实行灶籍管理,一旦成为灶户,子子孙孙不许从事其他行业。盐丁擅自改行或者逃亡,一律治罪。窝藏逃亡盐丁者,一律发充为灶户。灶户近若贱民。
 
宋代大词家柳永曾做过盐官。第一次来到煮盐现场时,他被自己看到的景象彻底震惊了。盐工光着膀子,身子和涂泥混在一起,蓬头垢面。时常有中暑昏倒者,被监工淋海水,醒来继续煮盐。盐工不仅有壮年人,甚至还有老人和孩子。柳永遂为之写下名篇《煮海歌》。
 
明代彭韶曾向皇帝进呈《恤灶图八咏》,陈述煮海盐民的艰辛,读之催人泪下。
 
深圳本地传有《盐丁叹》,云:“晒盐苦,晒盐苦,皮毛落尽空遗股。晒盐只望济吾贫,谁知抽羹无虚土。年年医得他人疮,心头肉尽应无补。公婆枵腹缺常餐,儿女遍身无全缕。”
 
人类历经的一切欢乐与悲伤,都如江河之水缓缓流去,但会固化进一件文物、一个古老的地名里,如同江水远去,河滩留下卵石。
 
深圳地区还留有众多关于制盐的地名。《新安县志》记有盐田圩、盐田村、盐寮下村、盐灶村、盐排村、上灶、下灶等,举不胜举。
 
最为人所熟知的地名当然是盐田了,这个地名应当取自元朝之后。元朝之前,海水制盐的方法主要是煮,到元末,出现了晒盐法。

很赞哦! ( )

上一篇:秦之变

下一篇:崖山之后无中国乎?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