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华强北,一条街道的传奇(上)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10-22 人已围观

1
 
粤北清远的深山老林里藏着三家兵工厂,代号分别为8532、8500、8571,都是军用无线电企业。山区潮湿多雨,并不适合电子元件生产装配。1979年,广东拟建特区,一纸命令,三家兵工厂迁到深圳,改生产民用电器,取名深圳华强电子工业公司。
 
广东省领导在一片荒草中划了块地给华强。最初盖的厂房是油毡茅草顶,这片厂房被称为“上步工业区”。厂房北面有一条简易厂区马路,大家就叫它“华强北”。
 
2
 
来上步工业区的可不止三家兵工厂,电子工业部也来支援特区建设。1981年初,电子大厦开建,轰动一时。楼高近70米,20层,当年的中国,城市里大都是平房,十层楼房都很罕见。这是当年深圳的第一高楼,也是第一栋标志性建筑。
 
那时候振华路以北都还是一个个小山丘,红岭路那边基本没什么人烟,这栋楼立在荒地上十分显眼。一些到香港的外籍人士很好奇,不知中国搞特区的消息是真是假,于是就到深港边界的落马洲,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电子大厦的施工进度。一些人就是看到电子大厦的建设情景,动了到深圳投资办厂的念头。
 
3
 
华强北最开始不过是一条冷清的厂区马路。
 
1986年,电子工业部派马福元整合旗下众多各自为政的工厂企业,建立了赛格集团。1988年,赛格电子元件市场在赛格工业大厦开业,解决计划经济电子元件采购困难的问题。开业之初,商户不过43家,租用柜台经营。到1993年,电子元件交易日旺,柜台扩展到300多个,上百家工厂、企业在此设点,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元件集散地。尽管每天有数千客商云集于此,但基本都是业内人士,深圳市民很少光顾此地,华强北一带厂房周边依然杂草丛生。
 
4
 
万佳入驻,华强北迎来巨大转机。川流不息的人潮随之而来,很多商场企业嗅到了商机。女人世界、百姓购物城、三九人人购物城、千百意商场……几乎每周都有店铺来此开业,平价、仓储、连锁、时尚无所不有。餐饮也随之红火。原本单纯的电子产品市场,一下成了深圳最火爆的综合商业旺地。
 
早已闲置的厂房顿时身价百倍,业主纷纷清除周围灌木杂草,开门打墙,改造成商铺出租。
 
从这一年开始,华强北成为深圳一景,外地人到深圳,一是到华侨城看主题公园,再就是到华强北购物。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加上售卖假货的负面新闻,沙头角则游人渐稀。
 
5
 
综合商业的火爆,进而促进了电子市场的兴旺。
 
电子配套市场不再局限于电子元器件,通信器材市场随之而来。“大哥大”、无绳电话、BP机……所有配件齐全,各种型号、款式应有尽有。销售大厅一米见方的柜台挨邻接毗,人头攒动。每个柜台便是一户商家,仅靠一部电话、一个计算器、几个展示产品就做起了生意。小小的柜台,背后藏着一条巨大的产业链:高效的物流、仓储以及提供产品的工厂企业。柜台虽小,但营业额每天以数万数十万计。数年之后,华强北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零件集散市场。
 
爱华市场的销售厅,又称科技市场,售卖电脑元件,配装电脑。这里站柜台的,几乎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懂技术,会操作,会组装电脑、配置软件,熟练而专业。这个市场,为日后的数码时代锻炼出众多硬件人才。
 
6
 
因为生意火爆,铺位供不应求,赛格集团推平旧的赛格工业大厦,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与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比肩的摩天大楼。
 
赛格大厦于1996年破土动工,72层,高达355.8米,是当年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架构大厦。为与地王大厦争夺“亚洲第一高楼”,曾多次修改规划,最后屈居其后。赛格大厦裙楼一至八层是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COMPAQ(康柏)、EPSON(爱普生)、ACER(宏碁)、NEC(日本电气)、PHILIPS(飞利浦)等世界知名品牌电子元器件在此汇聚,被誉为“世界电子之窗”和“永不落幕的高科技产品展销会”,成为华强北持续十多年辉煌的一个显著标志。
 
随后,与赛格仅一街之隔的华强电子集团将工厂迁到关外,仿照赛格的模式,把原来的厂房改建成一个6万多平方米的“华强电子世界”。
 
有人回忆,华强电子市场发售,6万多平方米铺面在3个小时内一抢而空。一张铺位的申请登记表,从楼上办公室拿到街上居然能卖5万块。

很赞哦! ( )

上一篇:自选超市

下一篇:中国牛市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