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水货客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11-08 人已围观

至少有三种灰色产业几乎伴随一代人的生活,却永远无法进入正史,也无从知晓其中内幕。一是办假证,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镇,每一根电线杆,每一条居民楼道都有熟悉的广告。一部美国大片在中国取景,播出后,细心的观众发现镜头里马路边还有未处理干净的“办证”字样。无法想象这个产业造就了多少隐形富豪。还有就是钱庄、水货客,也是持续繁荣了数十年的两个产业。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初期引进外资,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来一补”企业达到数万家之多。大批原材料进来,成品出去,海关货运量暴增。一名海关老员工回忆,那时每天填写报关资料,常常写到手酸乏力,最多的一天填了3000多份报关单,装满了十几个竹筐。
 
大批香港企业转移到内地,低效的物流跟不上快节奏的生意。一些小零件走报关程序通常容易贻误商机,再加上内地和香港的货物差价,往返深港两地的水货客便多了起来。
 
有海关,有差价,就有水货客。民国时期,深港水货客主要携带西药、香烟进内地,带往香港的则是农副产品。20世纪60年代,有旅客穿十多条裤子入关,算得上是“合法的”水货客。
 
40多年来,具体有多少人从事水货客这一行业,无法准确统计。有缉私人员说,香港自由行开放前,水货客以香港人为主,之后内地水货客就逐渐变得多起来。深港日均数十万人通关,水货客在队伍中犹疑不前,常常造成海关阻塞。很多伤残人士也参与其中,利用轮椅夹带贵重物品,往返两地。水货客分有杂货帮、电子帮、贵货帮三类,风险不同,收入有别。香港上水站、罗湖商业城是两地水货主要集散地。

很赞哦! ( )

上一篇:罗湖口岸

下一篇:现代物流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