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松元厦陈氏人物、祠堂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家族记忆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1-13 人已围观

[人物]
陈烟桥(1911—1970年),曾用名陈炳奎,笔名李雾城、米启郎。中国版画家。1911年11月16日生于广东宝安县观澜镇牛湖村鹅地吓。1928年入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1931年入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不久开始版画创作,并从事进步艺术活动,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2年冬,与陈铁耕、何白涛等在校组织野穗社。1933年与鲁迅通信,在鲁迅的鼓励与支持下,继续从事版画创作。1939年赴重庆工作,任育才中学绘画组组长。1940年,任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从事有关抗日的木刻和漫画创作,为抗日战争鼓与呼,并先后出版《烟桥木刻集》和《鲁迅与木刻》两书,后者还被译成俄文出版。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美术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

1958年后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美协广西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文联副主席等。长于版画,代表作品有木刻《建设中的佛子岭》(中国美术馆收藏)、《鲁迅和他的伙伴们》(中国美术馆收藏)及《黄浦江上》等。1970年12月逝世于广西南宁。

陈宏新,20世纪40年代中期生于宝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5年深圳中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接受高等教育,专攻油画人物。1979年底,他又从广州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坚持从事人物画的创作,对深圳的人文发展有着一种出自本能的关注,并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以传统的写实手法,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和角度去还原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所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透过他严谨准确的造型语言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去定格为深圳的发展而贡献青春的“打工一族”人生旅途的精彩瞬间。油画作品《春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傣女》获1993年博雅油画大赛优秀奖和深圳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展一等奖;《春天》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深圳“鹏城金秋”艺术节美术金奖;《春天的信息》和《老深圳》两幅作品先后获得深圳市大鹏文艺奖美术奖;《老深圳》获深圳“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油画作品《肖像》《红玫瑰》分别入选2000年及2003年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春日》《沧海横流》同时入选1999年广东省美展;《打工妹的星期天》入选2004年广东省美展,并获评广东省优秀作品。

陈炳林,是深圳本土最早美术科班出身的画家,与陈宏新同乡。他1959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习,随后在学院本部继续深造。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汕头牛田洋、大埔文化宫、宝安电影站、深圳市粤剧团、深圳市文化馆、深圳市广告公司工作,从事过宣传画、商业广告、美术设计等工作,并于1992年至1997年参加大型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一、二、三稿的创作。由于工作和家庭多次发生变更,长年迁徙,作品遗失不少。目前所能见到的作品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这些作品体现了良好的造型基础,其中以《生命的颂歌》《平安》《岁月》《创业史》等为代表。

陈玉昌,旅居香港,担任观澜旅港同乡会主席23年、观澜商会会长15年。改革开放后,为推动家乡经济发展,他回乡投资兴业,还积极通过观澜旅港同乡会推进家乡与香港的交流合作。2011年,陈玉昌和叶伟青等几名香港同胞一起向国家“点亮藏族牧民新生活计划”捐款100万元,并代表香港同胞参加了国务院侨办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国宴。2011年,他与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等知名人士,被深圳市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






 



振能陈公祠位于龙岗坂田街道松元厦村上围。祠堂坐西北朝东南,由上、中、下三堂及两侧横屋组成。图为振能陈公祠。







[祠堂] 
振能陈公祠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松元厦村上围。祠堂坐西北朝东南,由上、中、下三堂及两侧横屋组成。建筑通面阔约60米,通进深约35米。门前的池塘,像是一个被削掉一角的椭圆。据说陈振能迁来松元厦之前,跟东莞一个风水师傅学过风水。他与家人定居松元厦时,当时的大姓是黄姓,主要住在福楼村(即太兴,位于松元厦西面约1千米处)。黄姓所住之地,前面是开阔地,远处可以看见几重山峦,风水极好。但是,陈振能在建自家风水塘(即祠堂前的水塘)时,特意将其做成带尖角的椭圆形,尖角就对准了福楼村。同时,他还建了伯公庙,与风水塘的尖角一同压住黄家风水。
 

很赞哦! ( )

上一篇:松元厦陈氏溯源

下一篇:坂田张氏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