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二产业 > 二产综述 二产综述

扫码关注

深圳市率先发布质量状况白皮书

作者:熊冬霞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4-28 132 人已围观

2004年,为把脉区域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深圳市在全国首先开展制造业宏观质量指数研究并率先发布区域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
 
早在2002年年初,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便立项开展研究“深圳市(工业)宏观质量指数(SMQI)”体系,项目是当时的质量技术支撑机构深圳市质量保证中心具体承担的。2002年年中,课题组在参照了国家质量水平评价和国外质量水平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方法,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并于2003年年初,在选择高新技术产业这一领域来试运行该体系后,公布了其质量指数的测评结果。
 
2003年,适逢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初步研究出炉,正寻找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性城市进行试运行测评。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同时又具备了2002年对质量指数的初步研究基础,被国家质检总局选定为首家试点城市。从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深圳市的行业层面进行了“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的试点工作,在按时保质地完成试点工作后,对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指标体系、数据收集可操作性以及测算方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深圳商报》以《建立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制》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
 
当时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深圳试运行的运作架构和体系,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应该说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才逐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运作保障体系和运作流程,确定了项目准备环节、数据收集环节、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环节、数据报告撰写环节、试运行总结环节五大工作环节,保障了指数试运行的顺利进行。
 
深圳市质量竞争力指数试运行测评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组参与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试运行工作的培训交流,并对试运行工作进行立项。
 
第二阶段:成立试运行领导小组和执行工作小组,向国家质检总局上报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对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6个分局相关人员以及各种企业进行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试运行培训,开展基础数据采集和质量竞争力指数计算工作,撰写《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地方试运行(深圳市)数据报告》和《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地方试运行(深圳市)分析报告》。
 
第四阶段:对试运行工作进行总结,撰写《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地方试运行(深圳市)工作总结报告》,并根据地方试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调整或修改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体系的建议。与国家质检总局及国家课题组进行沟通与交流,接受国家课题组的指导,结合实际对深圳市质量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
 
2005年,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再次承担了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地方试运行工作。在各方高度重视和全体课题组共同努力下,历经半年时间,质量竞争力指数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领导、课题组专家就试运行工作中碰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对深圳市在本次试运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我清晰地记得,在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牵头推动下,深圳市质量保证中心承担了首份质量白皮书的研究,项目深入调研覆盖到了深圳市各大职能部门,白皮书内容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全方位的质量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着力于反映城市质量现状、质量问题和提供质量建议。2014年3月全国第一份质量状况白皮书即《2013年深圳市质量状况白皮书》成功发布,深圳市各大媒体均对此项目进行了高度肯定。首份城市质量白皮书发布后,在国内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此后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效仿深圳市的做法,以深圳市质量白皮书框架为蓝本,开始探索研究撰写和发布质量白皮书。
 
此后,深圳市建起了年度质量状况白皮书的研究和发布制度。2005年,适逢国家质量竞争力指数深圳试运行获得成功,此后由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导的质量白皮书研究项目经历了3年,也逐渐认识到,利用质量竞争力指数作为质量白皮书的分析基础,将更有利于加深对制造业各行业和各区域的质量分析和研究,质量白皮书的内涵和价值将会更深层次地得到应用。所以,从2005年的质量白皮书开始即进行研究范围的调整,首次界定为“深圳市制造业”领域,并将质量竞争力指数作为《深圳市制造业质量状况白皮书》中系统反映深圳市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2005—2013年,深圳市开始了长达9年的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研究发布。白皮书研究范围集中在制造业各领域,通过行业调研、企业调查、各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调研等多种方式,来收集获取制造业质量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体系的一整套完整数据库,完成了对质量白皮书的研究转型,形成了《2005年深圳市制造业质量状况白皮书》。并在该白皮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撰写形成了年度《深圳市制造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并提交市政府。该报告不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制造业竞争优势、主要不足和改进方向,也对行业、各区域的后续发展和提升指明了方向。《深圳市制造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得到了深圳市市长的多次亲笔批注,要求各部门转发研究。2014年7月10日,深圳市已经完成并向市政府提交了2013年度的《深圳市制造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该年度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范围已经拓展到深圳市10大区域(含4个新区)。
 
质量竞争力指数运行测评机制虽然已经日益成熟,但当年试运行时却遇到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问题,特别是需要通过企业进行数据采集的问题,如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质量损失率等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官方数据,需要通过企业进行数据采集。虽然我们附件中对每一个指数做了详细的定义,但由于调查表填写人员层次或内部管理问题,导致采集回来的数据偏差会比较大。后来,我们加强了企业对指标的理解培训,每年度专门召集企业进行竞争力指数指标的讲解,终于解决了企业数据申报的准确性问题。
 
深圳市(工业)宏观质量指数(SMQI)研究既是一个开创性的质量创新举措,也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动态质量指数体系;其通过模型的建立,抽样方案的确定,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主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运用新的质量观,全面、科学、动态地反映一个城市工业的质量水平和状况,为政府和部门乃至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制定质量政策、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工具和可靠的统计数据,具有质量发展研究的里程碑意义。
 
作者:熊冬霞,时任深圳市质量保证中心质量研究员

很赞哦! ( 2 )

上一篇:劳动力构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