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绿色,觅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新时代深圳精神》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9 人已围观

“为什么来深圳?”如果在今天深圳的街头随机询问,肯定会有一个答案被频频提及——宜居的环境。有人说,深圳是快速发展的城市里生态质量最优的,是生态质量最优的城市里经济发展最快、机遇最多的。
 
2019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空气指数在全国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绿化覆盖率45%,是不折不扣的“森林城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以往深圳人不敢亲近的河流,重现了水清岸美、鱼翔浅底的新景象。
 
“深圳蓝”“深圳绿”,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在发展与保护中求取“最大公约数”,担当“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吸引力和着力创造的新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天,环境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竞争力,但是很难想象,一个中国城市能在十多年前就有了对环境价值的领悟和对绿色发展的追求。
 
2005年,特区建立仅25年、发展势头正猛的深圳就给自己划定了一条生态控制线,“红线”内区域共计约974.5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49.9%,这些土地被严格限制开发建设
 
2012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开始像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一样,定期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分析、研究,进行长远规划、顶层设计。
 
从空气着手,深圳制定了十分严格的大气质量提升“40条”行动计划,PM2.5均值每降0.1,背后付出的都是巨大而艰辛的努力。
 
在取得了空气治理的阶段性胜利后,近年来,深圳再举全市之力向水污染宣战——
 
创新“全流域治理”,建立跨界河联合治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变各自为战为全流域联动作战;实施“大兵团作战”模式,将流域内所有项目打包,以EPC和EPCO总承包方式招选一个大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实现项目整体大幅提速;全面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委托专业排水公司对小区内部的排水设施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运维,打通排水管网管养“最后100米”……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深圳累计投入水污染治理近1200亿元,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改造小区、城中村13793个,修复改造老旧管网670公里,创下了水环境治理的“深圳速度”。
 
从空气到水,再到土壤以及更多领域,深圳树立起的是一种发展观念,建立起的是一系列长效机制:
 
大鹏新区为试点,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对林地、城市绿地、湿地等十类自然资源资产编制负债表,让城市摸清了生态“家底”,既为政绩评价和开展生态补偿提供基础数据,又为“生态审计”和环境监管提供依据;在东部湾区的重点保护区域试点探索,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特区”,侧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机制,取消大鹏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构建大鹏半岛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探索引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之治需要生态之制。
 
深圳建立了直接对党政领导一把手考核的环保实绩考核工作机制,自2013年起,环保实绩考核又全面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被列入全市七项“一票否决”考核之一。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法规体系上,深圳坚持法治先行,先后颁布《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条例;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环保信用管理、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市场机制。
 
此外,还实施了严格的生态环境追责机制,通过编制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权责清单、制定《深圳市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定责、分责、追责的制度链条逐步健全。
 
一张愈发密集的生态文明制度之网正在织就,一条愈发清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铺开。
 
多管并用之下,深圳交出的生态成绩单颇为亮眼: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达2.2万公顷;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先后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2030年深圳人均碳排放将达到全球大中城市的领先水平,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低至17微克/立方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等与会专家提出,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需要系统化的改变,“深圳恰恰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40年间,深圳人均生产总值从606元增长至近20万元,产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制造业占比仍远高于世界著名大都市时,人均碳排放只有7.5吨,空气质量指数从十年前的10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2018年的26微克/立方米以下,充分说明只要措施得当,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可以同时达到的目标。深圳的示范作用可以影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超大城市,也可以影响国际、国内的立法。”
 
如今每到秋冬季节,深圳湾畔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就成了观鸟者的天堂。由于良好的规划和生态保护,这里的滩涂鱼虾富集,红树林枝繁叶茂,白鹭、黑脸琵鹭、鸬鹚成群结队地飞来这里过冬。
 
茅洲河畔,水清岸绿。不时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汪涟漪。河边是宽阔的绿道和广场,不少居民在这里悠闲散步。
 
在大鹏新区驾车从坪西路进入南澳,会发现一“桥”飞架南北,2020年4月刚刚完工的“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是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将为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目标物种营造适合动物迁徙与觅食的生态环境。
 
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深圳已经成为常态。
 
然而,深圳对天蓝地绿水清宜居乐园的追求远未终结,下一个目标是构建“蓝绿相融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实现PM2.5浓度稳定在25微克/立方米欧盟标准,“治水、治产、治城”有机结合,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强化“一脊十八廊”的城市生态骨架,推进河湖沿线240公里碧道建设,建设好东部海堤,让市民更好地亲水亲绿、回归自然,享受阳光沙滩、活力海岸。
 
生态深圳,未来可期。
 
一座城市的精神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品格。
 
深圳之所以迷人,在于它的蓬勃生机,在于它对创造力的唤醒,在于它用短短40年光阴凝练出的丰富精神。
 
“这是一片献给‘可能性’的土地。这里,持续不断的进步是唯一有意义的指南针,而进步被看作和太阳升起一样理所当然。”杰里米·里夫金的这句阐述,用在深圳身上是多么贴切。
 
今天,把“追求卓越”作为新的精神图腾和价值符号的深圳,依然是中国最有想象力的城市。
 
时代不停地出题,而深圳,将在“追求卓越”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