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幸福,寻求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作者: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来源:《新时代深圳精神》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9 人已围观

在一个普通市民眼里,一座卓越之城,该是什么样子?
 
“要有青山绿水、碧野柔光,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愿意在这里安家。要有产业高校、优秀文化,让我们的生命飞起来。要有政府善治、体制保障,让我们愿意在这里和它慢慢变老。”在深圳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已在深圳生活了26年的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曾如此憧憬“深圳未来的样子”。
 
在《意见》中,这个诗意的描述被概括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深圳并不避讳发展的痛点和短板——上学难、住房难、就医难,有底子薄的历史欠账,也有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变化的客观外因。但回看深圳40年,为提升民生福祉所做的努力,也是闪耀其间的最大亮点之一。尤其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提升后,深圳地方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令人艳羡的增长,为“补齐发展短板、创造美好生活”的大情怀提供了丰厚的家底。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挨挨挤挤的“城中村”曾是很多人来深圳打拼的最初落脚点。福田区水围村就是这些“城中村”中的一个。但今天,这里街道整洁,住房设计简约现代,配套设施完善,社区氛围温馨,“水围柠盟人才公寓”的现代名字,似乎在诉说着“城中村”发生的变化。这是深圳首个由城中村改造成的人才保障房,寸土寸金的地方,因为采用“政府—国企—村股份公司”三方合作改造模式,租金比周围市场低了近一半。
 
“来深圳六年多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住房的改善’。我有一半的同学,现在都住在政府配租的公租房和人才公寓里,居住稳定,租金较低,配套完善。在水围人才公寓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社区管家的贴心服务,让我们这些在深圳奋斗的人有一种家的感觉。”来深圳打拼的魏远耀就住在这里。
 
剑指高房价的“大城市病”,2018年8月,深圳推出被称为“二次房改”的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住房供给中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比例的大逆转。到2035年,深圳60%的住房将是由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构成的公共住房,为此,深圳将分阶段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70万套,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制造业工人等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群体都被纳入深圳保障房的覆盖面。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作为高学历创新人才聚集的城市,子女的教育焦虑也尤为突出,焦虑主要来自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2020年1月,备受关注的深圳“高中园”建设选址全部确定,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各建一个,未来三年,深圳要通过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不仅如此,2020至2022年,深圳将新改扩建146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努力让入学难得到有效缓解。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与教育类似,深圳的医疗事业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过去也经常被很多人“吐槽”。然而,一批批医疗界“大牛”正在成为新深圳人。一系列重磅医改举措,也正在逐渐提升深圳的医疗健康事业水平。
 
2017年,郑智华离开学习工作了近30年的肾内科“国家队”——中山一院肾内科,全职来到深圳光明筹备中山七院开业。他迅速组建了一支一流肾内风湿科团队,“硬核”的实力很快把欧美、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的患者都吸引到了深圳。深圳通过“三名工程”,持续引入高水平的医疗团队,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正努力将短板变成“潜力板”,打造国际化医疗高地。
 
2019年6月,深圳市卫健委发布了相关文件,将全市现有23家市属公立医院和50家区属公立医院“一分为二”,为深圳人看病“兜底”,让大病不出深圳。市属公立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主攻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区属公立医院则建基层医疗集团,主攻占比高达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幼有善育”“劳有厚得”“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对标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的“七个有”,深圳未来还将把更多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民生事业。
 
2020年,计划安排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6%和15%,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以上,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行动计划,新增病床8000张、三甲医院2家以上,建设10家示范性长者服务中心……
 
一个个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
 
从实施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跨年度、跨“十二五”规划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到单独开列每年的民生实事清单每年对照完成,再到系统长远创新性地“突破”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为了兑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民生承诺,深圳一直很拼。
 
“十二五”期间,深圳辖区公共财政收入由3506.8亿元增加到7238.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06.8亿元增加到2727.1亿元,全市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五年累计达到6734亿元,年均增长29.7%。2019年,辖区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九大类民生支出超过3000亿元、增长9%。把这两组数据放在一起,就不难看出,深圳财政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给生活其间的人们提供一种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让他们放心、优雅、体面地居住和生活,享受到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让“人人来闯”也让“人人栖居”,将是这座城市的终极追求。
 
因为,只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将改革开放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一座城市才会被人认可和依赖,最终化为托举向前、向上、向善的温暖力量,支撑城市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标杆城市。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