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科学综合 科学综合
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作者:杨柳 来源:《为发展而谋》 责任编辑:Gangan 2024-10-11 人已围观
“我之前就是在科研单位工作,很少接触到企业。当我的实验室搬到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的楼上,两个月内就接触到十多家企业,很快就找到技术落地的新方向。”合成生物研究所易啸研究员告诉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的记者,“在这里,包括流式细胞仪等上百万元一台的精密科研设备一应俱全,对我们开展最前沿的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大有帮助。”
“在创新中心帮助下,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获得3亿元的投资,公司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跑到了行业的头部。”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桥生物”)创始人商院芳博士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介绍。成立于2020年3月的赛桥生物,是一家细胞和基因治疗(CGT)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CGT行业上游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源头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它最早入驻合成创新院创新中心,发展规模增加后,需要更大的产业空间。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空间的难题,合成创新院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跑遍了光明区,终于找到两栋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大厦作为合成生物产业园区。2021年底,赛桥生物顺利入驻该产业园。
罗巍介绍,像赛桥生物这样成功从创新中心孵化的有10家企业,合成生物产业园开业不到半年,90%的面积就被企业租用了。为了支持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光明区专门出台了“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对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给予租金和装修补贴,资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资助专业资质认证,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政策组合包”,对于加快合成生物创新链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中心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受到中央媒体和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和肯定。
百葵锐生物科技总部于2021年5月入驻光明区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该公司将生物合成的生产过程模块化,构建出能够“即插即用”的生物元器件,在底盘细胞工厂中高效创建目标产物的代谢路径,为快速设计药物合成路线,合成超级生物催化酶铺平道路。可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快速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生物医药领域的抗生素替代物、人造功能蛋白等。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免租环境及研发场地,并给予企业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如实验仪器设备平台及相关的培训等,能使初创企业低成本、无顾虑地开展产品开发。入驻创新中心以来,公司快速发展,已完成2轮融资,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进入快车道。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高通量测序功能的新一代上游设备,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超分辨空间组学平台。2021年12月,该公司通过第六批企业遴选,成功入驻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为赛陆医疗提供多种尖端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并在产学研合作和融资平台对接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助力该公司先后成功获得锲镂投资Pre-A轮融资5000万元,与南方科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深圳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以“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和“产学研共用大设施”为主要核心,推动合成生物生态产业的建立,这个全过程产业链被形象地称为“沿途下蛋”。
合成所积极探索“科技”“产业”两张皮的弥合之路,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楼上”科研人员利用大设施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同时出现在一栋楼里,打破了科学与产业的时空限制,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该模式推动了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开展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缩短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突破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周期“瓶颈”和空间“瓶颈”,有效解决了初创企业缺乏仪器设备平台和技术支撑的问题,让科技和产业“两双巨手”跨越“死亡之谷”紧紧地握在一起。2021年,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47条“深圳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
“在创新中心帮助下,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获得3亿元的投资,公司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跑到了行业的头部。”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桥生物”)创始人商院芳博士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介绍。成立于2020年3月的赛桥生物,是一家细胞和基因治疗(CGT)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CGT行业上游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源头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它最早入驻合成创新院创新中心,发展规模增加后,需要更大的产业空间。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空间的难题,合成创新院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跑遍了光明区,终于找到两栋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大厦作为合成生物产业园区。2021年底,赛桥生物顺利入驻该产业园。
罗巍介绍,像赛桥生物这样成功从创新中心孵化的有10家企业,合成生物产业园开业不到半年,90%的面积就被企业租用了。为了支持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光明区专门出台了“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对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给予租金和装修补贴,资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资助专业资质认证,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政策组合包”,对于加快合成生物创新链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中心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受到中央媒体和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和肯定。
百葵锐生物科技总部于2021年5月入驻光明区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该公司将生物合成的生产过程模块化,构建出能够“即插即用”的生物元器件,在底盘细胞工厂中高效创建目标产物的代谢路径,为快速设计药物合成路线,合成超级生物催化酶铺平道路。可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快速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生物医药领域的抗生素替代物、人造功能蛋白等。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免租环境及研发场地,并给予企业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如实验仪器设备平台及相关的培训等,能使初创企业低成本、无顾虑地开展产品开发。入驻创新中心以来,公司快速发展,已完成2轮融资,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进入快车道。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高通量测序功能的新一代上游设备,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超分辨空间组学平台。2021年12月,该公司通过第六批企业遴选,成功入驻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为赛陆医疗提供多种尖端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并在产学研合作和融资平台对接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助力该公司先后成功获得锲镂投资Pre-A轮融资5000万元,与南方科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深圳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以“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和“产学研共用大设施”为主要核心,推动合成生物生态产业的建立,这个全过程产业链被形象地称为“沿途下蛋”。
合成所积极探索“科技”“产业”两张皮的弥合之路,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楼上”科研人员利用大设施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同时出现在一栋楼里,打破了科学与产业的时空限制,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该模式推动了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开展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缩短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突破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周期“瓶颈”和空间“瓶颈”,有效解决了初创企业缺乏仪器设备平台和技术支撑的问题,让科技和产业“两双巨手”跨越“死亡之谷”紧紧地握在一起。2021年,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47条“深圳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截至2022年10月,先进院牵头建设的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园累计吸引落地企业33家,融资总额超10亿元,估值近94亿元,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已形成一定集聚规模。
很赞哦! ( )
上一篇:应用噬菌体对抗超级耐药菌
下一篇:成功举办工程生物产业大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