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深圳的扶贫故事:新疆与西藏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9 人已围观


早在 20世纪 90年代,深圳便开始参与援疆。2010年,中央再次统一部署,指定深圳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县。深圳的浓浓情谊,源源输入千里外的荒漠与绿洲。到 2020年 8月的 10年间,深圳 1188名干部人才先后被选派到喀什市和塔县支援,约 123亿元帮扶资金也随之投入,660多个产业、教育、医疗和文化旅游等各类援疆项目得以实施和带动。

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带着深圳人民的嘱托,远赴西北边陲,跋涉在喀什的沟沟岭岭,帮助当地百姓与贫困鏖战,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援疆赞歌。

2010年 4月,援疆干部周兆翔挥手与深圳作别,踏上了喀什的土地,被任命为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的塔县县委副书记。见惯了深圳的繁华与富庶,他不免被眼前的深度贫困惊呆了:全县经济薄弱,人均年收入不足 1800元;雪山环绕的县城内,处处是尘灰飞扬的土路,没几栋像样的楼房。

令周兆翔欣慰的是,这里有着应接不暇的原生态风景,雪山、冰川、草原和湖泊绰约而静美。一个设想蓦地涌上他的心头:何不发展旅游业,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塔县的脱贫致富呢?

周兆翔很是兴奋。接下来的日子,他忙得不亦乐乎,先是买来了许多旅游类书籍,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一本接一本地啃,恶补自己的旅游知识;接着向当地老百姓打听,哪里有好看的风景;之后,他又联系深圳的旅游公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久,周兆翔对塔县许多已被发现的美景了如指掌,有考察团到来时,他常常主动带路,客串起导游来。

周兆翔还觉得不够。因为山路不通,塔县还有许多深山的美景不为人知晓,或许更有特色,游人更乐于前往。于是,他用了几十天的时间,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地探访,几乎跑遍了塔县的角角落落。

2011年的一天,周兆翔背了干粮、水壶,由县里干部带路,前往唯一一个还不曾去过的村子—马尔洋乡皮勒村。
县里干部曾劝阻说,皮勒村离县城不到 100千米,但交通闭塞,山路崎岖,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还是别去了。
周兆翔断然说,再艰难也要到山里看看乡亲们,只有掌握了一手资料,才能制定群众脱贫致富的方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他们一路不停更换交通方式:乘车、骑驴、骑骆驼、徒步,奋然前行。

进入大山后,眼前莽莽苍苍,已根本没有路,周兆翔一行只能在悬崖的凹槽里小心翼翼往前爬。山上的流沙、滚石不时落下,若砸到身上便将万劫不复。

大山深处还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叶尔羌河,源自喀喇昆仑山,奔入塔里木河。积雪融化而成的河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冰冷刺骨。一行人骑在骆驼上,死死抓住骆驼毛,总算过了河。令周兆翔没想到的是,河水似乎为了考验他们,转了一个弯,又横亘在面前,而且河面十分宽阔,骆驼也不敢下水。好在河上有山民们拉起的横索,可以坐着过去。周兆翔没有畏怯,第一个坐着横索滑了过去。

走到第 9天,前面出现了一群人。原来是皮勒村的村民听说他们要来,走了 3个小时山路,前来迎接。几经跋涉,一行人终于一脸疲惫地抵达了皮勒村。

当晚,皮勒村像过节一般热闹。村民们围着篝火,打着手鼓,吹着鹰笛,欢迎大家的到来。周兆翔看着一张张素朴而热情的笑脸,很是激动。他后来回忆说,那绝对是我人生中听过的最动听的一次鹰笛,因为乡亲们觉得有希望了。乡亲们用民族舞蹈表达着他们激动的心情。

返回县城时,周兆翔一双刚买不久的新鞋子已破烂不堪,只得扔了。但他异常兴奋,因为又发现了一处有机会改变当地贫穷面貌的绝美风景。

几天后,周兆翔联系上了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朋友,讲述了皮勒村几乎与世隔绝的“桃源”故事与景色。不久,央视记者欣然前来采访,拍摄了《骑骆驼求学记》的视频,播出后引来了无数好奇的目光。后来,皮勒村的路通了,像周兆翔设想的一样,皮勒村成了许多人追捧的“网红”旅游村,许多村民因而甩掉了贫困之帽。

不过,这时的周兆翔已调往喀什地区,担任公安局副局长,专门负责反恐,一干就是 5年。他的塔县“旅游梦”,被后来的深圳援疆干部承接过来。帕米尔高原、金草滩、石头城等诸多景点,像皮勒村一样成为众人向往的热点,餐饮、酒店等多种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范磊作为深圳第八批和第九批援疆干部之一,2014年 2月来到了塔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和深圳福田区帮扶塔县工作组组长。

这时的塔县依旧贫困,人均年收入不到 2300元,贫困人口高达40%。范磊深感肩上担子沉甸甸的,不顾缺氧、胸闷、头疼等强烈的高原反应,马上埋头沉入了工作中。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