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解放战争时期的深圳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作者: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深圳通史(近代卷)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8-23 人已围观

(一)文化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广东当局疯狂推行“文化戡乱”政策,对宝安县的进步文化人士进行迫害,对进步报刊、书店、艺术团体予以捣毁或封闭。1942 年 3 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创刊的《前进报》在抗战胜利后停刊。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宝安县的文化事业也逐渐恢复。1947 年 11 月至解放前夕,宝安县政府在县城南头成立了宝安县文化服务社,先后出版了《先声通讯》《正说月刊》《深圳通讯》《大鹏魂》《鹏声》《民意报》《新声报》《乐群校刊》等地方性刊物。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宝安县由于财政拮据,国民党当局将财政收入大部分用于内战,基本没有官办文化设施。1935年成立的民众教育馆,也在抗战时期宝安沦陷后处于瘫痪状态。1946 年 4 月 27 日,宝安县政府指令各企事业部门及热心人士募捐,恢复民众教育馆,组织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健身强民、清洁卫生、识字等社会宣传。宝安县的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得到较快发展。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能够接触到较先进的设备和文化资源。
 
1948 年,宝安县城南头大戏院租用宝安县立第一中学操场,连续 2 个月放映电影,开启了宝安县电影放映的历史。同年,仍属惠阳县的龙岗墟人自办浪声电影院,内设有木条凳 100 多个座位,使用捷克 16 毫米放映机。1948 年 5 月,龙岗墟人罗佐新建私人戏院,内有包厢 20 多个,座位 200个。1949 年 2 月,深圳商会会员、县参议员张岫云等数十人集股 10 余万元港币,在深圳北门桅杆园新街(今人民路)兴建深圳民乐戏院,有职工 18 人,戏院内设连环铁椅 40 行880 个座位,安装美国产新碧力士牌车弧整流器 35 毫米放映机,同年 9 月 26 日举行开幕典礼。民乐戏院是深圳人民戏院的前身。
 
解放前夕,中共路东(广九铁路以东)县委于 1949 年6 月底在大鹏王母国光小学创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文化研究班”,培养了 120 多名文化干部,为接管宝安县政府文教事业准备了人才。
 
(二)教育

立中学一所及私立栏杆中学一所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宝安县沦陷后停办的两所中学(县立中学一所及私立栏杆中学一所)及日占区的小学才得以复课。此后,教育逐步发展,国民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三类均得到发展。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宝安县政府已积极推动学校恢复教育工作。“计至三十四年度止,先后规复中心国民学校十八所,保国民学校五十五所,共七十三所,收容学生 12526人”。当时全县“超龄失学及适龄儿童共有四万人以上”,但只有约 1/4 的儿童得到国民教育。县政府增加国民学校数量,至 1947 年增加中心国民学校及私立小学 7 所,乡村国民学校45 所,总共 125 所,入学学童达 29826 人。建校资金“多赖地方人士自筹自给,一部出于会社祖产或公款拨充,一部则出自募捐”。县政府为保障教育基金,依法组织基金保管委员会。为提高办学质量,县政府设法补助各学校的设备,将配拨到县里的救济物品分配给各国民学校,并于1947 年一律采用国定教本,派出督学轮回督导,对全县教师于 1947 年 7 月 1 日举行面试检验,分期举办师资训练,以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解放战争时期,宝安县恢复并增设了中学及师范。县立中学在抗战初期随县境沦陷而停办,校舍及一切设备均毁坏。抗战胜利后,县政府力图尽快恢复办学,但受制于财力,直到得到地方热心人士赞助后,于 1946 年秋正式复课,委任陈仲轩为校长,只设初中一年级,分春秋两季招生,春季两个班,秋季两个班,共二百余人(图 5-8、图 5-9)。开学后该校经费大部分由县政府拨给。1946 年 9 月,观澜私立振能中学开办,招收初一年级 3 个班 122 名学生。1947年 9 月,私立深圳中学开办,首届招收初一年级 2 个班 10名学生。在广培学校的基础上,开办私立观澜初级中学。原属惠阳县的横岗惠侨中学开办后,招收中学考试补习班。1948 年,沙井宝民中学开办,校址在大王庙。1949 年停办已久的布吉乐育中学复办,改名乐民初中。同年坪山力行中学开办,校址在关帝庙。1947 年计划 7 月创办简易师范学校一所,即宝安简易师范学校。
 
 
到解放前夕,宝安县共有小学 137 所,其中,中心国民学校 25 所,乡村国民学校 101 所,私立小学 11 所。初级中学 6 所(不包括原属惠阳的惠侨中学、平冈中学、力行中学等)。较抗战胜利时有所发展。
 
宝安县的中学只有初中,没有高中。1949 年,县长张志光拟在县立初中基础上增设高中,因两次报名投考高中的新生不过 20 余人,且学生中仅有一半有毕业证书,导致当年高中班无法开办。
 

 
解放战争时期,宝安县的社会教育因沦陷期失学者众多而显得特别重要。宝安县于 1945 年下学期专门划拨经费,先后成立民众教育馆及民众夜校。1946 年宝安县教育会恢复后,积极鼓励各乡成立分会,以推行社会教育。1947 年春县政府饬令各乡中心学校增设民教班,收容失学成人,当年固戍、雍睦等 5 校 7 班共招收 300 余人。县立民众教育馆为县最高社教机关,于 1949 年 5 月奉令裁撤,之后的民教工作交由各乡镇负责推进,当年有新桥中心及私立燕贻小学等 10 余所学校增设民众学校,开展失学民众的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当局还推行国民体育。1946 年“七七”当天举行国民兵运动大会,11 月举行全县运动大会。1947 年 1 月成立国民体育会,当年拨付一百万元选拔优秀选手 20 余人,准备到广州参加 6 月 1 日举行的全省运动大会。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